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知名企业管理大秘笈(二)

NBA凭什么征服世界

  经过近60年的发展,NBA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组织之一,不仅在篮球技术上领导全球,同时也创造了惊人的商业效益,上赛季的总收入就接近30亿美元。NBA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离不开其先进的商业理念和深厚的营销功底。解剖NBA,我们会看到一部运作成熟的现代化商业机器,流水作业般制造出轰动市场的产品。

  商业运作策略

  从1946年创立开始,NBA从一无所有变成现在世界上最赚钱的职业联赛之一,成为各种体育联赛效仿的成功典范。在60年历史中,NBA用前30年做联赛水平的培养和商业运作的内部基础;后30多年将其推向市场,推向世界。

  NBA开始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没有什么影响。直到1953至1954赛季,电视台才第一次转播NBA的13场比赛,付给NBA3.9万美元。但在这之后近20年里,虽然一直有NBC和ABC两家电视台转播NBA的比赛,但两家都没有付给过NBA一分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从1973至1974赛季,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与NBA签订合同,并付给NBA三年2700万美元的转播费用。这之后,CBS共与NBA续约4次,到1986至1987赛季时,转播费用已经涨到4年1.74亿美元,几乎是13年前的5倍。

  1984年,改变NBA命运的斯特恩出任NBA第四任总裁,NBA几乎所有的规章条例、运作理念、经营手段、市场推广、国际化进程,全部是斯特恩亲手缔造或者是他主要参与的。在斯特恩上任期间,NBA的总资产翻了5番。斯特恩还建立了NBA有线电视、NBA网站、NBA城、NBA商店、NBA流动大巴等娱乐项目,这些推广方式已经几乎成为篮球联赛固定的运作模式。

  目前,NBA的广告收入也与日俱增。现在联盟的服装有阿迪达斯,运动鞋有耐克和锐步,饮料有可口可乐,食品有麦当劳,网络有AOL,就连儿童玩具都有乐高公司赞助。早在2002至2003赛季,NBA指定的赞助商就有19家,其他各种广告更是不计其数。

  NBA来到中国时,虽然门票不菲,但仍然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形。在“姚明热”疯狂的上海,球迷不惜等待40个小时以求一票。在北京,由于超过5000名球迷聚集在购票点外,迫使有关方面不得不提前9小时卖票,5000张门票以21.75美元到362美元不等告罄。

  市场培育策略

  NBA对中国的“暗渡陈仓”可以追溯到1991年,中央电视台体育记者于嘉说,大卫•斯特恩当年首次造访中国和央视洽谈转播NBA,耐心地解释NBA是什么,转播可以不收费等等……直到央视同意转播。

  1992年乔丹领衔的“梦之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横扫千军,征服了全世界球迷,斯特恩又适时地把NBA推向了中国。从1991年到今天,中国已有12家电视台与NBA签订了电视转播合同,在北京等城市NBA转播覆盖率提高了3倍。

  NBA在引进中国球员方面更是“蓄谋已久”,上世纪90年代,宋涛和马健就先后被NBA相中,只是后来因伤病等原因没有成行。1999年,王治郅成为“正统”NBA球员。短短几年间,姚明、巴特尔、薛玉洋、刘炜快速跟进,更多年轻中国球员被NBA球探关注和观察。打中国球员算盘的当事球队,除了竞技角度的考虑,更多的还有商业动机在其中。

  从冷静的态度来看,与其认为NBA在日益认可中国篮球的水准,还不如说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让NBA根本无法抵挡住诱惑。根据泛亚市场资讯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15至24岁的男性中75%是NBA球迷,在20至29岁的所有人士中,NBA是他们最爱看的电视转播的体育联赛。中国赛的成功与否、效果好坏,美国人比中国人还关心。篮球评论家单磊分析说,中国这一“新大陆”的发现为NBA打开了另一扇门,至少斯特恩可以不必再为海外市场收视率的问题发愁了。

  统计表明,NBA销售授权标志产品的年零售额在美国本土高达25亿美元,而海外同年仅3亿美元。对NBA的决策者来说,通过比赛传播NBA品牌,尽快地开发和占领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才是他们的真正用心。可以预言,很快我们就会看到更多NBA相关产品的连锁店打入中国。
产品开发策略

  一个球队的立市之本,便是球员在球场内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准,这便如同市场上的产品,决定企业的成败。因此,要像开发产品那样去开发球星。

  NBA的几代经营者都深谙开发球星对于市场开发的重要价值。斯特恩上台时正值湖人和凯尔特人争霸天下,两支球队各有一个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斯特恩将这一黑一白巨星作为整个NBA联赛的形象向市场推广,使球迷在喜欢球星的同时喜欢上NBA。在“魔术师”和“大鸟”两人相继在90年代退役之后,斯特恩又以乔丹作为主打球星在全世界推广NBA。这一策略再次收到奇效,乔丹迷人的笑容、经典的吐舌头动作和神话般的技术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篮球球员,使得NBA成为国际化的联赛。乔丹退役后,斯特恩又开始寻找新的联赛代言人,奥尼尔、科比、艾弗森、加内特、麦迪、姚明等人,都是NBA新的人选。

  NBA是铁打的营盘,球员进出和转会使之成为活水。火箭队有一个姚明,已经让全中国球迷趋之若鹜。但NBA还嫌不够劲儿,精心挑选了国际球员最多的球队之一国王队来作陪打。迪瓦茨转会减弱了国王队的号召力,于是刘炜进入国王队,成为NBA又一张吸引中国球迷的招牌。

  多年来,NBA球场上巨星无数,造星运动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篮球人才,成就了NBA球场上巨星无数,而巨星的出现反过来又对无数球迷形成更大的市场号召力。从市场拓展的角度来说,球市的火爆,市场的扩大,直接得益的当然首推NBA品牌和各俱乐部,而球星同样是市场拓展成功的受益者。多年来,NBA的雪球,正是在这样一种发展氛围中,越滚越大。

  迪斯尼如何“贩卖”快乐

  万众瞩目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已经隆重开幕。就像迪斯尼总裁安迪·博德所说的那样,迪斯尼乐园“卖”的是快乐体验。那么,究竟乐园用什么招数来贩卖快乐呢?

  招数一:800幻想工程师打造梦幻王国

  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幻想工程师队伍十分庞大,他们是迪斯尼乐园得以顺利营运的核心。华特迪斯尼全球创意发展部资深工程师戴维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迪斯尼一共派来了将近800个幻想工程师,其中有300名来自美国加州。

  戴维说,这些人是迪斯尼公司的“想像工程师”,即公司的骨干设计人员和创意人员,他们为全世界的迪斯尼乐园设想新的卖点。

  戴维表示,香港迪斯尼乐园的设计,在1997年协议刚刚签署后就进入到这些幻想工程师的视野。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几乎走遍世界,还曾专门到深圳华侨城考察,并对华侨城的精美感到吃惊。戴维说,在香港迪斯尼乐园的设计上,不仅借鉴了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手法,还坚持让米老鼠穿唐装。
招数二:兴奋体验带动消费品热销

  “我们下午3点才推出这套迪斯尼人物的限量版纪念章,现在已经卖得差不多了。”香港迪斯尼乐园商品总监王美霞掩饰不住欣喜之情。为了庆祝开幕,乐园特地推出了一系列限量版纪念商品。包括价值220港元的迪斯尼动画人物纪念章,限量发售600套;价值750港元的迪斯尼系列人物纪念章,限量发售2005套。昨日,在发售限量版纪念品的商店里,长长的购买队伍一直排到门外十几米。据王美霞介绍,购买这些限量版纪念品的主要是一些迪斯尼迷,他们往往有收集这些纪念章的爱好。

  对于普通游客,迪斯尼也有各种招数来“俘获”他们的心。无论是米奇3D动画剧场还是巴斯光年游乐场,每一个主要游乐设施的出口都连接着一家商店,该店主题往往与游玩项目有关,如巴斯光年外的商店里就有大量机器人巴斯模型出售。“这是我们全球迪斯尼乐园的特色。”王美霞表示,乐园如此设计,就是希望游客“趁热打铁”购买消费品。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在园内随机调查后发现,大部分游客花在购买消费品上的费用都在500港元以上。业内人士指出,纪念品是乐园的重要收入来源。

  招数三:服务细节成就完美快乐体验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小朋友走丢。”昨天,在乐园婴儿室里,一位服务小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婴儿室是全球迪斯尼乐园的一大特色。据这位服务小姐介绍,每一个走丢的小朋友一旦被工作人员发现,将会立即被送到婴儿室。在这里,走失的小朋友会得到专人照顾。而遗失孩子的父母均可在有关地点登记。一旦发现走失的孩子在婴儿室里,保安会带父母前来认领。这位服务小姐透露,试营业时曾发生过几起小孩走丢事件,基本上10-15分钟内就能与家长取得联系。

  乐园的周到服务还体现在各种细节:每个员工看见客人都会主动打招呼;为避免孩子受烈日暴晒,园内为父母提供带遮阳的婴儿车;为了避免客人提着大量购买的商品游玩,可以预约时间让工作人员将货物定时送到出口处等待……这些服务细节让在游客获得了方便,也拥有了更完美的快乐体验。

  2005蒙牛燃起两把“火”

  超级女声“火”了蒙牛

  地球人最近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就是超级女声。地球人都知道,超女最大的赢家除了湖南卫视外,就是冠名赞助商—蒙牛酸酸乳。

  从“打造中国乳都”→赞助春晚→神5上天→超级女声。蒙牛起家和发展的杀手锏是“事件营销”——利用社会重大事件的商机作秀,利用社会民众的共振心理,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销量。

  这次蒙牛仍然沿用了这一独门绝技,只不过手笔更大,并且事件营销的轨迹向“娱乐化营销”转变。

  有消息称,这次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此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识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总投入过亿元。
但单从销售利益方面讲,这次蒙牛利用超级女声赚得个盆满钵满。蒙牛酸酸乳定位为年轻而又有活力的女孩,这和超级女声的参与者和受众十分吻合。负责蒙牛营销的孙先红说:“今年1到6月,蒙牛酸酸乳在全国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倍,这个统计还不包括有20%的销售终端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果加上这些,增长应该超过三倍,我们对此非常满意。”

   应该说,蒙牛借这次超级女声确实“火”了一把。但我们同时联想起前不久蒙牛实实在在发生的一把火。

  一把真火凸现管理问题

  8月2日上午10时,蒙牛在安徽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在建的亚洲最大的冰淇淋生产线发生重大火灾,马鞍山市公安、消防部门出动18辆消防车、108名消防官兵扑救。11时30分左右,大火被扑灭,3名消防战士在救火中殉职。北库整栋厂房被烧毁,初步估计损失千万元。

  同时,有报道显示,这次大火已是蒙牛今年的第二次重大事故。4月27日,蒙牛焦作公司就发生过氨气泄漏事故,造成27名工人中毒。

  从“火灾”反映出“人祸”——蒙牛的管理有问题!

  蒙牛,从99年创业,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创下了销售额21亿的奇迹,被被评为2002年中国成长企业100强冠军。过分强调速度,势必忽略管理。蒙牛快速扩张中,往往采用并购方式,兼并了硬件,同时面临人才和管理的软件短板问题。广东省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丁棉表示,中国奶业经过几年的扩张,急需解决消化的问题。这种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管理上的疏漏,从而危机频发。

  无独有偶,竟在同一天的8月2日,中国乳业第一阵营的光明也遭遇火灾,本次火灾危机与此前的食品安全危机一样,同样考验中国乳品业的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过多强调市场忽略品牌问题

  乳品行业如同保健品行业的翻版,精于包装和炒作,什么概念战、口水战和价格战、跑马圈地,把最大的精力投向了市场和炒作,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品牌确有重视不够的问题。保健品行业流行一年换一个产品;二、三年做死一个品牌。企业经常透支品牌,打一枪换一个地儿。最后造成大众对行业的诚信危机!

  乳品行业有步保健品后尘的趋势,碘超标事件、还原奶事件等,都凸现行业的诚信问题。“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乳业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诚信是行业最弥足珍贵的东西。而诚信是一个优秀品牌的背书,品牌是对消费者的一张承诺书,品牌才是企业之间最大的区隔!

  乳品行业产品同质化趋势严重,此次蒙牛推出的酸酸乳,也不是其独家拥有的产品品类,其它企业都在纷纷跟进酸酸乳市场分一杯羹。如果企业把最大精力放在市场和炒作上,而忽略对品牌的打造,很难真正把产品与其它企业区隔,没有把蒙牛品牌“喝”进消费者的心里,做到对品牌的消费忠诚。有可能此次超女秀在为整个酸酸乳市场“埋单”。

  从“打造中国乳都”→赞助春晚→神5上天→超级女声。可以说,单从每个事件的创意上讲,都是一颗颗“珍珠”,但你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互相对立的事件,中间没有一条“主线”贯穿,而这条线就是“品牌核心价值”,可以说,蒙牛在品牌打造中其“品牌核心价值”还不太明晰。只有确立了蒙牛的“品牌核心价值”,然后按此主线设计事件,才能真正对品牌增值有利,然后持续传播。消费者除了时时感到新鲜、娱乐外,蒙牛品牌“核心价值”才能“嵌”进消费者的大脑!
  超女之后的思考

  虽然,超女短期对蒙牛酸酸乳的拉动很大,但超女的附带效应还需要时间消化。例如渠道问题,蒙牛以大卖场KA的销售主渠道,而此次超女是大众普及酸酸乳的活动,蒙牛的渠道还没有铺设到社区,没有做到深度分销。销售人员还没有全面直接渗透到终端。此次活动的“落地”也没有上次蒙牛“神5秀”到位,终端铺货、POP、形象海报等存在上市不及时、不整齐划一等问题。同时,蒙牛的经过事件传播之后知名度很高,但一直没有进入高端市场,这也表明,蒙牛品牌面临提升问题。

  当然,从蒙牛超级女声的“火”和生产线起“火”说到蒙牛的管理、品牌问题,这些也是乳品行业整体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蒙牛独有的。客观说,蒙牛是个优秀的企业,快速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近2年,蒙牛没有象以前那样,在媒体面前时时夸耀自己的发展速度。我们可以认为,蒙牛也在意识到速度和知名度不是第一位的,品牌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保健品行业曾经涌现过一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蒙军”,希望蒙牛做一支真正的此蒙军而非彼蒙军。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