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十大博弈助企业“长寿”(一)

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任何企业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企业的这种不同的阶段,其命脉之侧重点亦不同。创业时的生存,发展时的持续,衰退时的二次创业等等。从一个小团队作战成长为大中型企业,企业面临着和所有企业一样的成长中的痛。

  管理者无法完全掌控全局业务,业务衔接出现由于人员分工模糊而导致的真空,规范化和灵活化之间出现严重冲突,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矛盾加大,帮派现象开始抬头……在企业,管理就象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冒险,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博弈。

  在多年的企业变革导入和企业管理推进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差异。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博弈,在不同阶段过程中,选定一种平衡点,在相对模糊的模型中,就存在了这种差异。

  在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任何管理者都必须正确地理解企业内部的这种博弈,动态地把握这种博弈,企业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做到基业常青。根据实际和最终目标,在企业内部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企业运作之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水平的博弈追求是不应该有止境的。

  量化 VS. 定性

  量化和定性本身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大管理方法,本身都具有实际意义,在企业创业时,我想定型是关键性的,而量化相对薄弱的,从而使得企业内部魅力四射,灵活性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大家都为一个目标而奋斗。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博弈就开始变化了,这对企业本来是件好事情,可是我们多数看到的是这种博弈的持续不平衡,在没有完全征兆的前提下,极端的强调量化,极端的实行量化,企业内部似乎所有的活动和行为都必须量化,即使不能量化的内容,也采用诸如5分量法进行量化。

  这种极端的量化对企业到底带来的是什么?我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推行管理的过程中,其体会应该非常清楚,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和不配合,致使管理的推进成为了一种摆设。

  我记得著名管理专家劳克斯曾经说过:量化和定性是企业应该应用的,量化的未必好,定性的未必不好,关键是看我们要强调什么和关注什么。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不断的加入量化的成分是应该的,但是要掌握这个度,否则这种量化不过成为企业内部发奖金的重要手段而已,而不为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应用方法。(闫夫军)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