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一些企业或人事经理感叹:缺乏人才,招聘到理想人才太难。事实上,现行教育的弊端,的确导致了某些专业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某些招聘者自身的原因也阻碍了人才的招揽。
前不久,在人才大市场,见到一求职者询问一家企业的招聘代表:“贵厂属什么性质的企业?”这个问题应该明白不过了,可这家企业的招聘者却答不上来。转眼间,原本拥在这家企业招聘位前的十余名求职者悄然离去。
更为主要的是,人才市场长期形成的“一边倒”现象,使得一些企业人力部门职员,自觉不自觉滋生了高高在上的心理。在他们想来,既然是你求我,你就得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一位人事经理就曾坦言:对当场强调待遇的人,我一般不给机会。这里所说的机会,即接受人事部门之外的专业部门,或者企业领导的面试。换言之,在人事部门这一关,已遭封杀。
他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实际:大凡真才实学的求职者,在决定应聘一个单位时,都非常慎重,希望尽可能对对方了解全面一些。
此外,一些招聘单位的暗箱操作,让求职者心有余悸。这些单位,事前都回避报酬这一敏感的话题,等求职者经过笔试、面试、复试,直至录用,方开出一个低得吓人的价码,令你进退无门。因此,许多求职者宁愿事前了解清楚,决不去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招聘者以一己好恶视之,不给机会,无疑将与人才失之交臂。也许这失去的,正是企业梦寐以求的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