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0余天,波澜壮阔的20世纪即将最终拉下帷幕,中国和世界将开始新世纪的征程。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蔡元培先生是一位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凡是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几乎无人不知蔡元培,也绝少有人在知识、学问、道德和思想方面丝毫没有受过他的影响。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也属于世界。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过:‘全世界各国大学校长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之中,他们有的在某一学科确有成就;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个大学,对那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个。‘应该说,这个评价经受了本世纪风云的检验,十分中肯。
而对我国人事人才工作者具有极大教育启迪意义,并备感亲切之处是在于,蔡元培先生不只是万众景仰的学问大家,也是当之无愧的用人大师。他的用人思想、用人眼光、用人实践和用人风范,以及由此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同样也是很少有人可以企及的。
蔡元培承继中国历史传统用人思想的精华,汲取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用人思想和方法,在实践中创造书写了永载我国用人史册的灿烂华章。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一件事,是物色北大新学的领军人物。
他把目光投向了主办《新青年》的陈独秀。当他再三再四不辞辛苦,徒步前往前门外煤市街的旅店拜访陈独秀,当陈先生酣睡未起,他兀自掇条小凳坐在房门外苦等时,君不见‘刘备三顾茅庐‘的心诚与海量么?
当胡适、李大钊、鲁迅、梁漱溟、马寅初、李四光、马叙伦、辜鸿铭、刘师培等一大批新锐人物和旧派学者济济一堂,各得其所、云集北大时,正显出蔡元培‘兼容并包‘不拘一格用人思想的睿智、大度与气派。
他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水到渠成地输送上大批思想、人力资源。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蔡先生用人思想之可贵还表现在古道热肠,多行善举。他确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推荐热心求学的青年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职,迅速打开了这位未来中国革命领路人的视野。……
世纪的车轮滚滚向前。
举目世纪之交的世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论是先进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度;宏观大到各产业行业,微观小至每一家单位企业,似乎无一例外,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都是命运攸关的共同课题。
怎样形成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怎样培养一种争相创新的氛围?已经成为我国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众多企业精英非常关注,积极努力,采取措施,认真解决的一件大事。为此而进行的探讨也日益深入。
此时此刻,重温和学习研究蔡元培先生的用人思想和实践,不是很有益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