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的员工培训
2、 培训采购与分析
当MU客户代表部从各事业部获取了第一手客户培训需求后,会提出一整套培训咨询和方案。在这些培训方案中,有些现有的课程即可满足事业部的要求,但是有些现有的课程尚不能够或不能够完全满足客户培训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课程设计部就会介入来采购、设计、开发、改编以及翻译培训课程以满足公司及事业部发展的实际需求。
例如,摩托罗拉天津地区事业部的业务以生产制造为主,加之业务及自身发民兵迅速,对一线生产主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劳动力市场等的限制,许多一线主管均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如何加速提高生产一线主管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当务之急。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是一线主管主要的职责,但他们不仅要管理产品,质量与费用,而且要振作员工士气,探究工作方法,提供必要培训,并保证生产安全。大量一线主管成功的经验表明,一线主管所具备的基本管理知识与技术,主要是与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生产知识、相关政策与法规及生产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由一没有现成的相应培训项目,在借鉴有关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我们于1999年设计、开发了一个主管定向培训项目(su-pervisor Orientation Program,SOP)。该项目实施后,深得学员及各事业部的欢迎。
摩托罗拉的课程设计部就用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模型设计课程或项目,其领域涵盖了管理、质量、工程、技术、文化、语言等方面。例如,为了支持领导发展战略和组织更新的需要,他们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课程项目,这其中包括外界熟悉的明星客户学院课程。
课程的设计还对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评估等作出规定或建议以保证培训课程的有效实施。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在课程设计完成之后,该课程不是直接进入到实际培训阶段,而是课程设计部要对该课程进行试运行。届时相关领域的专家、项目设计人、学员代表、相关经理等将对课程提出各自的建议,并据此对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课程的设计达到培训的需求。
3、 培训的实施
一般地,课程运作部负责授课教师的认证与管理、教学材料的打印、教室及其教学设备的安排与管理,以及进行核心项目的管理等。对于摩托罗拉大学所开设的课程,课程运作管理部将负责认证讲课教师。只有经过认证合格后的教师才有资格执掌该课程的教鞭。
培训信息管理中心则负责培训信息的发布、登记,课程的安排、学员培训记录及培训评估结果的分析与管理等,并配合全球系统,集中信息资源;
4、 培训评估
培训结束后,学员的感受是怎样的?培训是否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其效果如何?通过培训,学员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其所学知识是否已经转化成了能力?以及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如何?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大家非常关系的问题。
摩托罗拉依据上述问题将整个培训的评估分为四个水平,即:
水平1:考查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反应如何,其目的在于考查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例如,在摩托罗拉,每个员工参加培训后都要填写一份课程评估表,其中的问题包括学员对教师、教材、时间安排等各项问题进行评估,并给予建议。这些都将成为课程设计部改进课程的重要依据。
水平2:考查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了不给学员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我们采取许多灵活、有趣的方式对学员学习情况作了评估,如通过游戏活动。
水平3:课程学员是否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了相应的能力。由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时间。因此对能力的评估需要一个较为先进的评估的方法。例如,为了配合摩托罗拉在华四大业务方针之一的加速管理员本土化进程,MU设计发展了‘中国强化管理培训(CAMP=China Accelerated Management Program)‘。学员在即将接受培训前,要接受多项评估以确定其培训前的能力水平。接受培训后3至6个月,进行再次能力评估。通过两次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就可确定培训对学员能力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水平4:投资回报率,即考查培训投资为各事业部及员工个人所带来的效益。例如,摩托罗拉公司于1992年推出‘6西格码黑带‘项目计划,其目的是培训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其领域内推广、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改进质量系统,从而取得产品在设计、制造、服务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黑带计划已显示出巨大的功效。对黑带项目第四水平评估结果表明,黑带专业人才通过带领团队解决公司内部的质量,生产率甚为可观,为摩托拉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和回报率。
通过上述评估体系,一方面验证了培训的结果是否达到了各事业部及员工个人的培训期望,另一方面,也为客户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实施与管理提供了有科学价值的反馈信息,为改进培训系统与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现在,摩托罗拉大学正致力于成为摩托罗拉全球培训教育服务的供应商。与事业部经营原则一样,客户是第一位的。长期以来,摩托罗拉大学一直不断地完善这套员工培训与培养系统,并通过这套系统,基于公司各事业部的业务发展战略方针,不断加强与各事业部的伙伴合作关系,并努力致力于更好地解决公司各事业部业务及培训发展的需要,努力成为摩托罗拉所需人才培养的热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