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经济时代,夺取人才就是夺取成功的观念已经于企业界深入人心。为了获得满意的人才,眼下中外知名企业纷纷采用一些新的“用人奇招”。
海尔热衷“软雇佣”策略 海尔在国外设立了很多研发机构,为其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外国人。海尔与这些人建立起“软雇佣”关系:对方有项目,海尔便与之合作,对方的项目完成以后,如果拿不出新的可行性项目,这种合作关系便自动解除。报酬是从合作项目的收益中按比例提成。这种软雇佣方式在很多跨国企业中都存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多向选择,来去自由,有利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使用。
专招应届毕业生 热衷于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似乎日益增多,因为这些“新鲜人”有激情、有创意而较少陈规陋习。埃及首都开罗几家顶尖级饭店只招收刚从学校毕业的新生,避免新员工沾染老式服务的不良习惯。这种用人方式非常奏效,尽管收费很高,但这几家饭店的回头客很多。
韩国企业风行“无履历招聘” 韩国的三星、现代等知名企业推行无履历招聘,招聘新人时,不看履历,而是由公司派人与这些应聘者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考察其是否能胜任工作,是否与企业的文化能够相融,然后决定是否聘用。这种办法能够有效地杜绝有文凭而无水平者、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有冲突者的进入,从而提高了公司的团队作战能力。
素质对口 与一些企业强调专业对口不同的是,宝洁公司更注重素质对口。不久前在厦门市举办的人才招聘现场会上,广州宝洁招聘哲学系的毕业生去从事财务工作,有人提出疑问,公司人力资源开发部负责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宝洁一向注重素质对口而非专业对口,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只要稍微进行培训,不管到了什么部门工作都是一流的,如果按照传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办法用人,极有可能导致人才一直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工作,跟不上变化的世界而被时代淘汰。
性格最重要 新经济的代表企业之一搜狐公司负责人张朝阳认为,搜狐招人,性格第一,公司并不看重应聘者是不是名校毕业,成绩单怎么样,更关心的是新人的性格,如心理素质是否合格,有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亲和力,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性格的人,才能发挥创造性,把快乐带给别人,使企业更加富有朝气。
人才租赁方兴未艾 时下,在北京、深圳等地出现了从事人才租赁的人才顾问公司,企业要用人时,到人才顾问公司去租赁,用人单位与顾问公司签约付酬,而顾问公司则负责人才的培训、管理,包括工资发放及人事档案保管等工作。这样对于被租赁的人才来说,管理和使用发生了分离。
因人设事显诚心 过去,我们谈到精简人员时,总是说,要打破因人设事的旧套。但是对一些知名企业来说,他们为了谋得急用的人才,往往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如微软曾为两位不愿离开家乡的德国专家在德国设立了一家研发机构。深圳市中兴通讯公司为了吸引上海和南京的人才,又照顾他们留恋家乡的心情,也在当地成立研究所,吸引了大量的高级人才投奔到公司门下。
尊重前任雇主的意见 日本花王公司对于拟聘人员要进行最后一道把关,征得求职者的同意并授权后,公司要向其前任雇主进行有关咨询,查阅其个人资料。通过倾听前任的意见,了解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职场信用,从而避免用人上的失察。
摘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