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企业每项资源的价值能告诉你现状,但不能告诉你未来。关键在于不断营建新的资源。占尽优势的企业为什么会被貌似弱小的竞争者赶超?
为了破解这一谜团,一些管理学专家求助于进化论。达尔文(Charles Darwin)提出,物种基因的随机变异是进化的决定性力量。随着环境的变迁,一系列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异能让某些物种适应环境并繁衍生息,而另一些物种则衰败或灭绝。
商业竞技场同样如此:随着市场的变化或技术的进步,某些企业文化或组织中的一系列微小变动会使其长盛不衰,而另一些企业则会慢慢僵化。
然而,这种解释有其局限性。进化中的物种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它们只能对事件被动作出反应,而企业对其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管理者在用进化的观点审视商业环境时,还应配以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目光,即根据资源来研究企业,并借助动态的观点来充实对自身商业环境的理解,以求建立企业的‘动态资源系统观‘。动态资源系统观表明了资源与资源随时间变化的原因之间的关系。
严密框架
资源处于不停的演变之中。在许多情况下,它们相互补益,通过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而逐渐增强。结果形成所谓持久优势。
企业发现,之所以被赶超,是因为竞争对手化解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情况并非突如其来。通常,竞争对手也是逐步建立起新的竞争资源的。
有些企业成功地避免了落人下风,经久不衰地保持主导地位。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这种企业必须有适应能力,它们必须成功地把握变革,使自身能从凭借某种持久优势过渡到立足于另一种资源。
WideFlux(编者译:广流化学公司)的事例,说明了动态资源系统观如何能提供严密的框架,帮助管理者预见变革的需要,改造自身的企业。这是一家真实的企业,但其名称和行业,以及竞争对手的名称是虚构的。
广流化学公司是一家精细化工企业。70年代,该公司注册了Flexamax产品专利,那是一种革新精细陶瓷生产的化合物。在此之后,广流化学公司在陶瓷添加剂市场几乎独享了20年的主导地位。虽然对手引进了与之竞争的产品,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吸引走太多的顾客。
尽管广流化学公司产品的价格较高,但它仍主导着市场。因为它发掘了三项资源:先进的产品、持续创新的声誉,以及能比竞争者更好地解决顾客问题的销售工程师队伍。这种资源组合形成了持久的优势,销售Flexamax的利润又回注到研发,以此保持产品的领先性。
变革时代
随着90年代降临,贸易壁垒消除,来自东欧厂商的竞争威胁出现了。公司的销售工程师不再向志趣相投的陶瓷工程师推销产品;而采购部门的影响力日隆,采购人员变得不太注意技术,而更关心成本。
在新形势下,一家名叫KeenChem(编者译:精化学公司)的竞争者开始以其Thermalease系列产品初获成功。该产品与Flexamax化学成分十分相似。广流化学公司的销售工程师开始给产品价格打折,以保持销量。为了完成年度利润增长目标,广流化学公司的经理们开始设法节省成本。他们自然想到祭起以前的法宝。于是,他们削减了销售费用,加强研发投入,以保持公司作为创新者的声誉。
从1992年到1996年,广流化学公司工程人员数目增加了40%。公司雇佣的工程师人数超过任何一家竞争者。由于市场份额的下降,公司对每位顾客的服务水平大有改善,但却强不过精化学公司,后者将其服务力量增加了5倍。这样,尽管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它的顾客人均工程师人数仍比广流化学公司高出近三倍。
另外,精化学公司的工程师都是新手。他们的技术能力比广流化学公司的同行低许多,但他们善于和注重成本的企业顾客达成交易,而广流化学公司却充斥着只与工程师同行惺惺相惜的技术高手。
精化学公司利用与广流化学公司之间的价位差距扩大销售,将增加的收入投资于顾客服务。顾客尝试过精化学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后,纷纷再次购买。公司的市场份额扩大了,了解顾客需要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不管精化学公司知不知道,它已经创立了持久优势的新模式。
脱胎换骨
直至1996年,广流化学公司仍主导市场,但精化学公司正在加紧侵蚀其市场份额。虽然广流化学公司的经理们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却不了解危机的严重程度。
广流化学公司开发了模拟市场竞争力量的模型。该模型包含广流化学公司及其竞争者所利用的,新近的和先前的一切关键资源。模型显示,如果广流化学公司在研究开发、服务和价格上保留其原有政策,公司将在3年内失去市场主导地位。
模型还显示,如果广流化学公司缩减研发,建立不同于精化学公司的服务能力,它将最终重新夺回主导地位,但公司必须立即投入自身改造。
要做到这一点,广流化学公司必须开发强劲的服务能力,从顾客的技术进步中学习,并让全公司共享这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编码化。还必须放弃许多孤芳自赏的研发能力,以消除贵族化的研究心态。
广流化学公司的事例表明,企业可以采取切实步骤赶超竞争者或避免自身被赶超。在这种变革中,应该领导企业把过去的持久优势转化为未来的持久优势。
深刻教益
要领导成功的变革,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会不断消竭。应及早将盈利导入新资源,以便新的持久优势得以生根发芽。如果在过去占优的企业不能意识到竞争优势会慢慢消退,竞争对手就会借助建立新的资源,最终实现赶超。
为避免这种结果,身处条件变化威胁之中的企业管理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了解自身的资源系统 很少有管理层明了如何建立核心资源。了解能使核心资源枯竭的因素,或者知道核心资源的兴衰与其他资源之间关系的人就更是少得可怜。
寻找先行指标 必须捕捉信息,使其能预示创建持久优势的不同资源重要性的变化。
预见冲击 我们往往认为,所谓冲击,就是资源一下子突然枯竭。但事实上,阻碍资源积累的冲击也许更重要,因为它们更难以察觉。
辨识有助于未来持久优势的资源 没有办法能确切地预测哪些新资源会促进未来的持久优势,但可以描述可能的持久优势来源,并开发创立持久优势的能力。
辨识必须破除的资源 要使企业获得新生,光有‘立‘是不够的,还必须‘破‘。精化学公司能够在低端市场的低成本服务中创建可观的领先地位,是因为广流化学公司的文化不适于培养低成本服务功能。破除这种文化障碍是痛苦的,但十分必要。
动态资源系统观能让企业及早看清苗头。企业的动态发展以严密的量化指标支持这一手段,并帮助管理者面对不确定性,预见最强有力的变革因素。
摘自:中国企业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