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北京、上海两地居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白领赞成异地流动性工作,其中薪水和机会成为促进人才异地流动的最直接因素,而住房、家庭和户口则成为其重要的阻碍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在北京有52%的居民赞成异地流动性工作,而在上海这一数字则达到了68%。绝大多数的北京居民认为四十岁以后才不宜在异地工作;而在上海这一数字则为五十岁。此次调查的完成者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认为,除去薪水、机会,人们在异地工作主要看重实惠和异地的文化气息。
看来,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异地同享这一问题的解决,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代就要到来。大流动则意味着聘才和留才更难,而这应该是新经济时代的两大难题。
人才短缺,竞争升级
确实,高科技人才短缺,除了政府大量从海外“进口”人才,二流人才吃香外,企业间相互“挖”人也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我国,各国高科技产业也传出“留住高手3年就算成功”的说法,字里行间明显透着无奈。许多高科技公司慨叹:网络经济时代,求才难,留才更难。
世界各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都一样,高科技公司除了要防范国内国外同行的挖人,更要提防附近的公司把自己的“主力”悄悄挖走。这些高科技公司是不是有点多虑了?答案是否定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在这个十倍速、百倍速时代,对一技在“脑”者而言,“稳定的职业已毫无意义,职业忠诚、长期供职等观念已不存在”。
狼吃羊,天经地义?
林先生创办网络科技公司是典型的“不竞争就完蛋”的例子。
33岁的林先生脑中有了蓝图,也筹集到了资金,他需要很多人才。他的“网络加强公司”创办才6个月,职工人数就从3人暴增到30多人。这样的扩张速度在几年前简直是匪夷所思,现在却司空见惯。
林先生说,高科技企业基本上是零失业,你不从别的公司抢人,就没有人为你干活。“有些公司的CEO打电话问我,为什么把他的人请走。我说,雇人不是我的错。我就像一只狼,你们是牧羊人,你们的羊走失了,被狼吃掉了,狼并没有不吃羊的义务,把羊看好是牧羊人的责任。你看,这一行就是这么竞争。”
对高科技公司的CEO和人事主管来说,这一行的最大问题就是保住羊群,防“狼”成了他们日夜提心吊胆的事。
Dy4系统公司专门设计并制造电脑。该公司人事部门主管马先生说,高科技公司,特别是大公司,彻底改变了招聘人才的规矩。“12年前我刚出道的时候,从未听说过有公司会直接打电话到别人的公司请人,那是一大忌讳。”现在大家都不通过中介或职业介绍所,大大咧咧地直来直往了。
一些巨无霸公司要招人的时候,感受到“大地震”的决不限于科技界的小公司。Stat副总经理员弗瑞说,跟北电网络这种不断扩展的通信巨无霸为邻,就像与大象同床一样。因为他的器械制造人才,同样适用于北电网络。
留人术,各显神通
吴弗瑞说,在她公司的员工中也有顶尖的技术人才,“每个公司都想要”,要留住他们,加薪、给股票选择权等方法都试过,但还不够。
许多高科技公司也在采取“积极防卫”的对策,一接到可疑电话,就直接转给总经理或人事主管,员工名单更被视为最高机密,严加保护。因为名单一旦外漏,求才若渴的公司通常不管三七二十一,按字母顺序每个都安排面谈。
Dy4系统公司马先生说,她的公司如果有人要离职,只要一听到风声,公司就立即当作当务之急优先处理:“副总、甚至总经理,马上会找那位仁兄仁姐恳谈,找出他或她想走的原因,问别人提出什么条件,我们尽量提供,总之是要尽力留人。”
公司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对高科技公司而言,损失一名“脑力员工”是不得了的事:该员工可能具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找替补队员十分困难。再说,法律虽然保护知识产权,但高科技行业的性质,却使法律执行起来十分困难。
林先生也认为,如果被挖走的是一员“大将”的话,“损失大概无法估计。想想看,某一产品的开发经理跳槽了,整条产品的生产线都可能被迫停下来,公司也会失去该产品的市场。”他说,一位重量级员工跳槽,找人替补至少要费时数月甚至数季,这段时间生产停顿,产品消失,市场也就拱手让人,“这是最糟糕的情况。”
挖人术,山外有山
大一点的公司,还有更糟糕的情况。那就是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公司(通常是与原公司竞争的公司)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就会成为原公司的市场竞争对手。象前不久陆强华的出走创维,国外把这种整批跳槽现象称做“磁铁式招聘”,大铁块吸走一批小铁块。过去难得一见,如今越来越普遍。
某猎头公司林小姐说,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科技公司,因为其有效又管用:“你找着拥有核心技术的那个人,一批人就会跟过来。当然原公司会伤心,但跳槽者会很兴奋,因为突然之间,他在原来那家公司手下的人一起都跟过来了。你要五六十名专业员工吗?找那么3位,他们会主动帮你凑齐整个队伍。”
难怪“留人术”越来越受重视,不但公司自身要设法不让对手挖走人才,专门替公司“留人”的公司也将在可以预见的时日出现。
一些人事经理对记者说,高科技公司的员工有四分之一是蠢蠢欲动的,不早做“防备”,CEO、人事主管迟早会后悔。他们普遍都认为,职业安定、职业忠诚等价值观在今天的高科技世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传统的观念是,“我给你薪水、待遇、朝九晚五一个安定的工作环境,你就该感到满意”,但这些都过时了。新的观念是“哪里待遇好,哪里最能让我施展拳脚,我就去哪里”。
《广州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