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国企业都处于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剧烈变动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之中,企业管理方式也面临重新选择和改造。急剧变化社会中的管理方式的借鉴与架构,科学选择的依据在于企业家的文化定力。
关于东方企业文化与西方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未来走势,多年来就见仁见智,争执不尽。那么,面临在诸多方面即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应该理智地、辩证地分析以日美为代表的东西方企业文化的优劣短长,避免绝对化的认识方法。事实上,任何文化前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都有其历史必然性,日美企业文化都在本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也在广泛的区域内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社会演进过程中,日美又都不断吸收对方文化优势,滋润着本国管理的发展,丰富本国文化内涵。日本在战后20多年的发展中,大量接受了美国文化中的合理要素、技术手段,与本国集体主义相结合,才创造了经济“神话”。美国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深刻反省自己企业管理中过分理性主义弊端,吸收日本德国等团队文化、和谐合作文化、情感文化,与本国鼓励创新、崇尚个人能力相结合,才摆脱了八十年代初的低谷阶段,有了九十年代经济连续增长的局面。没有相互借鉴和吸收,只靠各自单质的文化,是不可能创造经济奇迹。实践证明,任何民族的企业文化都不可能具有绝对永恒性的价值。每个民族的企业文化,都是在借鉴、整合各类文化的基础上不断重塑,不断发展的。各类文化因素在新的管理模式中的消长变幻,都是根据社会、企业结构、产业方向和组织制度的客观变化而取舍的。任何成功的文化都是“合金”型文化,决非“单质”型文化。
其次,中国现实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每个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都要致力于适合自身特点的超越性文化体系。其一是超越国界,要吸收各界文化中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整合出自己的文化内涵;其二,超越“范式”,文化建设有规律无范式。企业要根据员工所能接受的方式,确立自己的文化体系。2、协调合作型企业文化。要求参予现代生产管理和竞争的员工与组织,都要具备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第二,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靠高度整合的整体文化。3、建立规范性企业文化。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经济中的粗放型文化,培育适合国际竞争的规范文化。4、要培养发挥每个职工聪明才智的创新文化,将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组织的整体价值导向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地发挥效应,取得个人成才与企业进步的双重效应。
面对世界性动荡与改组中的企业,要善于把持自己,文化定力是根本,文化变革是关键,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方向。
(摘自:经济日报 作者:孟凡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