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军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企业家的公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界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企业的发展,关键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宿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企业文化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在运作中若不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一种崇拜式的企业文化,有一种有意识地灌输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没有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文化的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因为,没有文化就好象企业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路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盈利不盈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在以观念取胜的网络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业务能力转向网络化经营模式下的研究开发能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挑战的最重要的方略。目前应重点培养以下意识:
创新意识。网络时代创新将渗透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效益意识。追求效益永远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必须把追求效益作为经营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推出提高效益的新举措,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
竞争意识。随着经济网络化、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将更趋激烈,竞争的领域不再局限于本行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的竞争。企业必须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以适应网络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意识。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
融合意识。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的内涵发生变化,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和”关系,通过全球性合作实现最佳优势互补,企业文化应当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