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刘博
方向与距离
高尔夫的成绩是按照18个洞打多少杆来计算的。杆数越少,成绩越好。通常所说的标准杆在71到74 左右。所以在打球的时候,球手们都努力用最少的杆数将球打进洞。
初学打高尔夫球的人,往往容易犯一个毛病: 总是想把球打得越远越好。这个愿望当然没错,却常常事与愿违。
有经验的教练会告诉初学者,打高尔夫球首先重要的是方向,其次才是尽可能打得远。方向把握不住,球打得越远,取得好成绩的机会就越小。但是,把握好方向,想做到指哪打哪,恐怕是高尔夫球手们一辈子的追求。因为,即便是你的技术到了家,你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常打球的人都知道,高尔夫本质上是一项考验球手心理的运动。情绪对技术的发挥影响力最大。
于是想到做企业。企业的方向比起高尔夫来说更加不容易把握。同样的道理,这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当你还没有学好走的技巧的时候就想跑一定会摔跟头。而年轻的企业家们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虽然有时候不是他们自己想跑而是被股东们逼得不得不跑。
如何把握企业的方向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但是借用高尔夫的理论,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明白,方向比距离、速度重要。
“无知者无畏”
和高尔夫初学者一样,没有经验的企业家总是使出全身的力气,力求把“球”打远。其实打高尔夫并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关键是你的动作是不是正确。动作正确是保证方向的基本要求。同样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心态。在球场上心情浮躁的人是打不好球的。
造成心情浮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尤其是在打出一杆坏球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球手在挥杆之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手中的球杆数次欲挥还休。他怕打进树林、怕打进水塘、怕打进沙坑。总而言之,前方的一切都要看得清清楚楚,想出对付的办法之后再来打球。结果必然是怕什么来什么。因为他的缺乏信心已经影响了他的技术发挥。
前一段时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段小故事,是这样写的:
有三个人,一个瞎子、一个聋子和一个正常人要过一条河。那是一条奔腾湍急的河流,汹涌的浪涛震得山谷鸣响。河上面只有三条铁索。第一个过河的是瞎子,瞎子只听到河浪的声音,但看不到过河的“桥”。当他一把抓住铁索的时候,他就不再去关心其他,而是一心一意地、一步一步地走了过去。第二个是聋子,他只看到桥上横着三条铁索,却听不到脚下的浪涛声,于是抓住铁索,眼睛直视前方,一步一移地挪了过去。当轮到正常人的时候,他首先就被眼前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吓得心惊肉跳,颤颤巍巍踏上铁索,走到中间,就再也控制不住紧张的神经,手中一抖,脚下一软,掉下去也。
同样的情况也曾发生在笔者的身上。当笔者第一次爬黄山到著名的鲫鱼背的时候,因为浓浓的白云使我根本看不到两边的深谷悬崖,居然是一路小跑过去的。是云雾帮我做了“瞎子”。事后虽然有些后怕,但还是过来了。
企业家都是聪明人。有经验的企业家总是能够把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看得很透彻。这件事本身并不是坏事。我们曾经说过,所谓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凡事都不能过。企业里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经理们对某个项目做了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说: 这件事不行。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问一句: 你做了吗?还没有做,你怎么知道不行?在你分析了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的时候, 你有没有分析是否你看到的每一种可能都会对你的项目发生影响?你不理会他又如何?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你有没有看到可能的机会?
计划的首要内容是目标。目标达成过程中最大的危害之一是杂念。企业家有时候真的需要心无旁骛,直奔目标而去。有时候甚至需要“傻”一些,不必考虑甚至不要知道太多的细枝末节,这样反而会使你更有信心。别出界高尔夫球中的出界球叫做OB(Out of Bounds)。比赛的时候,出界球要被罚两杆。也就是在你的成绩上增加两杆。高手比赛,两杆就会决定胜负,所以尽量不能出界。
企业也有“界”,而且有很多种,哪一种都不能跨越,否则后果通常是不堪设想。
最不能越过的是法律的界限。打“擦边球”的人并非没有成功者,但是最后失败的一定是大多数。即使是小小的越界,也会遭到惩罚。为了更快地做出成绩而不惜越界是不值得的。
最容易越过的是市场的界限。尤其是在公司开始发达,手里有了一些资金积累的时候。这个时候经营者容易头脑发热,看到别人作房地产赚了钱就想去投资房地产,看到别人做药赚钱也去做药,看到别人做饭馆不错也去开饭馆。全然不顾自己是否懂得哪一行的市场规律,也不顾自己的资源是否能够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里发挥作用。除了少数人成功之外,据我所知,大部分人都是铩羽而归。做业务讲究“Focus”,也就说在你的资源状况下,你一定要 “Focus on something”。集中精力把眼前的市场做好,做扎实,做长远。千万不可轻易过界。
最不容易察觉的越界是心理上的“越界”。做企业千难万难,但是不管多难,企业家的心态一定要始终保持在“球道”上。
和高手打球
做企业和打高尔夫球的一个很大的相通之处是“以我为主”。和足球、篮球不一样的是他不是以攻破对手的球门为目标,而是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当然,你的目标也同时是竞赛对手的目标。
常打高尔夫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高手打球,球技的进展通常会比较快。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和高手同场竞技你不会感到过于紧张,因为你知道对方比你强,心态容易放平;二是高手在前面的时候,会激起你的追赶意识,这一点听起来和第一点有些矛盾,但是实际上只是使你的经历更加集中在打球之上;第三,当然,你可以向高手学到很多东西。当然这种学习必须是你的主动。
在IT行业,大多数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多数的企业领导人都很年轻。虽然在业界放眼望去,高手一片,但是通常不会因此气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企业和那些“高手”们放在同一个球场上(有时候并非有意,而是天生如此),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好处。不必忌讳在经营方式、商业模式、市场运作、技术发展等各方面学习高手们的做法。对于那些经典的打法,模仿一下也未尝不可。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忽然发现了书店里有一本美国人Gary Themano 和 Art Spander写的书叫做《一杆进洞》,里面谈了很多高尔夫和企业、人生的道理。很多观点与笔者不谋而合。因此本文也借用了这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