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琴斯: 留下一个烂摊子。
1930年5月,高盛的合伙人集体要求公司总裁凯琴斯辞职。
凯琴斯毕业于哈佛大学,乐观自信,极具感染力。但是1929年他差点将1869年创立,已经经营了60年的高盛公司给毁了。
1928年12月,美国股市的牛市行情持续了很久,在合伙人的同意下,凯琴斯组织了一个信托投资公司——高盛交易所(Goldman Sachs Trading Corporation),主要业务是聚集投资者零散的资本,进行股票投资。
因为有当时声名响亮的高盛公司的股份,所以许多投资者都向这家公司投资。而且GSTC的股票上市后,1929年2月,其股价是真实价值的2倍。高盛公司因为占25%的股份,所以在这个公司里大赚其财,获得约300万美元的利润,而这是高盛总资产的15%(当时高盛资产约是2000万美元)。这时候,凯琴斯乘胜追击,又成立了一家西纳德阿公司,GSTC占40%的股份,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高盛公司也占这个公司10%的股份。
然后西纳德阿公司又组建一个蓝桥公司(1.42亿美金),采取了一个特别的销售方法,允许投资者将任何一种自己不想要的股票直接换成蓝桥公司的股票,结果蓝桥公司也大受欢迎。这样高盛就自然持有很多当时知名公司的股票,通过这层关系,高盛还可能会成为这些公司的股票经纪人。最后高盛合伙人通过2000万美元的合伙人资本,获得了5亿美元的资金控制权。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GSTC公司的股票从每股326美元跌到1.75美元。这一事件被作为20世纪最大的投资失败事件之一载入史册。
当时高盛的创始人之后沃尔特·沙切斯说:“征服世界的野心,不仅是对金钱的贪婪,还有藉此显示出的力量。我承认,我们都受到了贪心的支配,被牛市冲昏了头脑,认为高涨的股票价格会被未来所证实……在我们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股市翻了个底朝天。”投资者损失了92%的股票。
在公众的印象中,高盛和GSTC是一个公司,高盛声名扫地。高盛的合伙人在这次灾难中损失惨重,8位合伙人公司资本只剩下500万美元。而30年前公司的资本就有450万美元了。高盛一下倒退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公司的资本才再度超过1亿美元。
1929年,高盛公司的名称就是华尔街错误的代名词。许多竞争对手认为高盛将一蹶不振。5年内高盛没有一起股票包销业务,合伙人一直熬到1935年,公司才停止亏损。
文伯格: 他不喜欢读书,对做官也没兴趣,但喜欢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那一长串重要客户的名单是他留给高盛最宝贵的遗产。
1930年,西德尼·文伯格上任高盛主席,带领高盛走出大萧条阴影,高盛名称重新享誉全球,并留给继承者一块固若金汤的招牌。
西德尼·文伯格个头不高,1956年他的事业影响力达到顶峰,《纽约人》报对此报道说:“作为高盛公司这个历史悠久且实力强大的投资银行的高级合伙人,作为大公司的长期理事,作为一名发表意见时企业家们甚至连总统都得认真倾听的顾问人士,文伯格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士之一。”
西德尼·文伯格最大的特长是善于沟通。他几乎与当时商界的所有领袖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西德尼·文伯格只读了8年书。1907年加入高盛时正遇上美国的银行危机。那时候他刚刚失业,于是爬到纽约当时最高的建筑25层高的塔楼的顶层,然后一层一层往下走,挨家挨户问是否需要新人手。他被拒绝了23层,直到来到第二层的高盛公司时,才得到主管人员的同意聘他做杂务工,周薪3美元,职责是清洗痰盂、刷净合伙人的丝帽和擦净合伙人汽车上的污泥。
有一次他给创始人的儿子普尔·沙切斯送一根旗杆,普尔认为他这么小应该去上学,答应给他交25美元纽约大学的学费。“普尔·沙切斯是看我第二眼的合伙人。”但是文伯格不喜欢读书,他谢绝了好意,他认为教育绝不能够传授智慧。后来西德尼·文伯格因为建议改进邮间设施使其现代化,给普尔留下了深刻印象,就任命他做那里的主管,但是文伯格没有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文伯格离开高盛,去当了一名海军厨师。回来后,他找到高盛创始人之后亨利·戈德门,想协助其做一翻事业。亨利已经无意在投资银行业,但是他认为文伯格在高盛会有很好的前途。西德尼听了其建议,重新加入高盛公司,成为一名周薪28美元的商业票据账号推销员。当其进入公司财务部门工作时,其理财能力日益凸现。1927年,35岁的西德尼·文伯格在跨入高盛的第20个年头,成为高盛公司的合伙人。
西德尼·文伯格在担任高盛领导的整个任期内,利用其与工商界的广泛联系,坚持不懈地为公司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他幽默,善于与人攀谈,通用电气、福特汽车、国民每日产品等许多公司的老总都是其私交,西德尼·文伯格同时担任30家公司的董事。因为其广泛的人际关系,甚至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都找他帮忙网罗人才。
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关系并没有给高盛带来多少商业机会,但是西德尼·文伯格仍然持之以恒。他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有赖于建立和维护由顶尖公司组成的重要客户名单。
1947年,西德尼·文伯格结识了亨利·福特二世。福特公司当时是美国最大的公司。西德尼·文伯格因与福特二世热熟的关系,知道福特二世的心病:避免交巨额遗产税。为了帮助其避免缴纳巨额遗产税,西德尼·文伯格给其出主意将资金转入基金。为了使福特公司更加健康发展,西德尼·文伯格和福特经过2年多秘密艰辛的努力,设计出了50套福特汽车公司重组方案,由福特来挑选。后来,福特公司决定发行价值6.5亿美元的股票,高盛公司自然成为福特公司证券发行的主承销商,此举将高盛公司推向了众人瞩目的中心。高盛公司的实力和声誉逐步在华尔街恢复,公司业务节节攀升。
1969年,西德尼·文伯格于77岁高龄辞世在公司主席位置上,当时他还是福特公司的董事。西德尼·文伯格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坚持使用自己客户公司生产的产品,忠实于这些公司成为他的生活信条。在西德尼·文伯格辞世时,他给高盛公司留下了一长串重要客户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