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人资管理的比马龙效应

温蒂汉堡的CEODave Thomas刚创业时,根本没有什么伟大的营运计划,但是他有一个简单的梦想,要拥有一家自己可经营的餐厅。于是脱离肯德基炸鸡后,就找一些以前同事,一起经营。然后告诉他们:“我付的薪水不高,但我必须开更多的分店,让你们负责。”结果没有营运计划的企业,或许说没有Vision(愿景)的企业变成了世界性的速食连锁店。因为Thomas倚赖别人、信任别人,则他们就会表现负责。王阳明说:“人人有路通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就是在领导上,要给予干部自由、机会、改变的权力,那么,人才就可辈出。

  在1975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默顿( Morton)写了《社会理论与架构》一书,在该书中,默顿提出了一个理念:“一件事的发生,若由于错误的定义,则可促成一个错误行为变成事实。”当一个期待expectation 设定了,人就会朝向那个期待去做事。如许多人认为神会罚人,所以信奉神,对神的话也会努力去实践,而造成宗教狂。

  进一步而言,人会期待别人对我们好印象,就会认真的表现良好行为;若期待别人会讨厌我们,就会随便表现。这种现象称之为“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即“人重视我,我自重,人爱我,我自爱。”人家给我们“自由”、“机会”、“改变”,我们应“负责”、“尊重”、“向善”,如果经营者能由上而下给予自由、机会、改变,干部就会主动、负责、尊重、向善,这是一个良性反应。

  让人比成龙,自己就会像龙一样地表现,反之,被比成马,会像马一样地反应。换句话说,高期待就有高表现,低期待,有低成就。基于此现象,企业领导者若是把干部“比龙”,人力资源就可极大化。

  领导者也必须了解,比龙效应不见得会让每个干部都会有高表现,甚至有的干部自认为“宠爱在一身”,反而骄纵难驯,因而必须有个监督机制,让自恃而骄者,知道、知势、明理,才能产生“比龙”在领导上的最佳效果。
  洪荣昭 台北师大创新管理学院教授(粤港信息日报)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