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最高者的用人观

作为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无疑是无数人顶礼膜拜的盖世英雄。他如此成功,原因固然很多,在一本名为《感受微软》的小册子里,作者戴维?赛伦一口气罗列了他的12大发达秘密,其中第二条是“占据巅峰的百分之五”。这意思是说,比尔?盖茨永远只在一百个求职者中的那最好的五个人的极小范围里寻找并进而录用智商最高的一两个人才。他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里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便是:“决定生产率水平的唯一重要因素只是员工质量,而其他方面都是相对次要的。”由此可见,人才乃立国之基,兴业之本。正因为如此,关于纳贤用能的重要性,如今已极少有人视而不见或犹豫不决了;问题只是,对于人才,如何才能广为吸纳和有效任用。在这方面,今人的做法固然值得取法,古人的经验也同样值得借鉴。现在,且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礼待和使用人才的。
  义利并用吸纳人才。延揽人才有很多方法,但据我分析,种种色色大概都不出“义”、“利”二途。二者之间,孰轻孰重,不必也不能草率决断,我的意见是:“义”“利”并用,相辅相成。以利相诱,这方面的功效自不待言,而以“义”为法宝延揽人才,效果又如何呢?答案是,效果奇佳。刘皇叔三请诸葛孔明出山相助就足资广大企业家们借鉴和取法。诸葛亮胸怀韬略,高卧隆中,声名远播,几乎同时惊动了曹操和刘备两人。据野史记载,曹操还要比刘备先着一鞭,但结果是刘备得偿所愿而曹操却失之交臂。原因在于,刘备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而曹操却是派出莽将夏侯?以势相逼,以祸相胁。
  公正无私使用人才。有了人才,还需要善加运用,否则,投闲置散,也无济于事。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最终也没能在其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反观刘备,地少,兵微,将寡,却能维持局面几十年而不坠。其间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曹操心胸狭窄,生性多疑,不能公平对待和使用人才,他的人才基干始终都是曹氏家族和近亲夏侯家族;而刘备则不然,他一直能平等对待和恰当使用荆襄和巴蜀两大人才集团中的精英分子。
  真心诚意重视人才。一代明君唐太宗非常重视千古诤臣魏征的一言一行。魏征每有建议和批评,唐太宗都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褒奖,既在精神上鼓励,又在物质上赏赐。魏征死时,唐太宗泪湿衣衫,沉痛喟叹:“魏征亡故,吾失明镜矣!”唐太宗的明哲和宽容极大地鼓舞了魏征以及其同僚的忠直之气和效力之心,而这正是造成“贞观之治”的一大因素。
  苦心孤诣培养人才。清代名臣曾国藩颇具容人之量,很会用人所长。其幕府之中,文武兼备,人才济济,而李鸿章,除了好吃懒做之外,几乎一无所长,其他人都对之深恶痛绝,必欲驱之而后快。但曾国藩却独具慧眼,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李鸿章眼光敏锐,见事深刻,看问题常常能一针见血,曾国藩一方面时加责骂,以折其骄气,另一方面,则法外开恩,免其值班,还往往主动屈尊与其讨论战略战术,每每通宵达旦,全然不知疲倦。曾国藩的一番苦心,终于造就了一个近代史上的大人物。
  再比如,“中兴三杰”之一的左宗棠虽才大器弘,但为人非常傲慢,先后得罪了很多人,而曾国藩却爱才心切,执意栽培他,要兵给兵,要饷给饷,总是全力给他发展空间,使他有机会从浙江、福建一直打到甘肃、新疆,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人是事物的决定因素”,这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企业家们应该时时悬为明镜,以检言行,以照心胸,以成事功。(来源:e时代人力资源网)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