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管理者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培训作为重要的充电形式,早已被管理者认同和关注。然而,参加培训之后,企业管理层却困惑――
“我参加了管理者培训,听到的都是很好的道理,举的例子也不错,还有体验或参与,可是我却觉得顾此失彼,白搭上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参加过培训的A经理如是说。
“培训的内容挺好,我的CEO特别欣赏,可他根据培训纲要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现在都骂那该死的培训。”另一位参加培训的B先生也抱怨。
“奇怪得很,我的一个经理参加培训后,反而对自己没了信心,对工作应付了事。个别的居然还向我提起条件来了。”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也显得无奈。
实践中,管理者培训遇到了“水土不服”,培训难以奏效原因何在
时下,不少公司的CEO都派公司高层经理外出培训,或者请有关培训机构对高层经理进行培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一部分受过培训的管理者很不满意。同样,接受过培训的高层经理也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参加了培训,学到了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但真的应用起来却无所适从,心里不踏实。
有些管理者接受培训后回到自己岗位,被繁杂的具体工作和短期任务目标压得透不过气来,培训中所学的东西不能运用,或者仅仅部分而非系统地实施,于是产生负作用。也有些管理者对自身评估有误,培训后产生了“眼高手低”的毛病,但是多数人还是明白:从理论到实践还有漫长的路,不是说你培训之后就怎么样厉害了。
还有些管理者反映,一些培训现场效果真不错,特别是台湾来的一些培训师,很会调动大家的情绪,增加趣味性等,大家当时在短时间内感觉很好,但回去后仔细一想,发现收效并不大。有的管理者说,一看培训就那么回事,你要求我必须去听,我能不反感吗?还有管理者称,培训没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还误导了我的具体操作方向。
从企业讲,我们发现有些企业仅仅把培训当作一种吸引人才的手段或当作福利;有些企业认为培训与公司未来发展没有特大关系;有些企业认为培训内容过度超前只是务务虚而已;还有些企业是把培训当作一种游玩、休息放松方式来看待,等等。
如何提高培训有效性
其实对于一个管理者,培训的效果跟他的心态有关,跟他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现实工作,甚至身体素质都相关。培训效果是有弹性的,很多培训当时是给人以启发的,就像皮筋被拉开了,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行动、措施,使得他所获得的新的理念、知识慢慢地落实到行为上的话,时间久了就没有效果了,结果是尽管培训很多,却是无用或让人厌倦。
别人的东西很好,如果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他面对的市场环境、经济规律、体制、培训对象等等又都不是一样的,受训的管理者很难找到一种感觉。因为他觉得很陌生,很多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就是实现不了。所以,我们并不迷信,从外面来的东西,并不一定都很好,如果不结合实际,开展本土教学,盲目地复制对受训管理者而言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对管理者培训而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受训人的实务能力才是关键。(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