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用人哲学:公正是一杆秤

公正是衡量人以后一杆秤。
 妒嫉型的领导在下属面前一定要保持公正,只有这样才能不让下属看出你俩的本质所在。尤其在激励下属的时候,你更要以身作则。更何况不激励下属的时候,你更要以身作则。更何况不激励还真的不行 。
 既然不激励不行,那么实施激励就是了。不过 ,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实施激励,难免有一些规定,然后配合奖惩,以资增强。中国人相当机灵,马上动脑筋,全力做到符合规定,这时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亦真亦假的,都派上用场。弄得考核的人头昏脑胀,很不容易分辨清楚,以致每次公布结果,大家都觉得不公平。
 有了激励,大家忍不隹要明争暗斗。”争第一,不落伍”原本是中国人从小培养的志气。。如今有奖有惩,大家更是”输人不输阵”,奋力向前。激励的气氛愈浓厚,明争明显的较劲愈剧烈。大家愈重视结果,不公平的感觉就愈明显。几乎所有激励措施,最后都淹没在不平的浪潮下,变得有气无力,渐至效果不彰。
 激励的用意,原本在改善组织的气氛,使成员互相了解,保持稳定的工作步伐。彼此协调,在合作中创造良好的绩效。然而,不平则鸣,可能导致成员互相猜忌,甚至怨声载道,伺机破坏生产的计划,反而得不偿失。
 得不到奖赏的人,大多有不平之感。任何激励措施,不可能不分等级一律给予同样的奖赏,因为通通有奖固然皆大欢喜,却也丧失了激励的预期效果。一旦分等级给予不同的奖赏,马上引起大家不平的感觉,于是造谣生事,弄得人心不愉快,情绪不稳定,产生很大的反效果。
 得到奖赏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认为奖赏是自己努力的报偿,心里不感激。得不到奖赏的人,可能居多数,他们认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心里不服气。这些反应,往往抵消了激励的功能,不可不慎。
 激励不好,不激励也不好,这是两难。人性既不像X理论所描述的”天生懒惰,讨厌工作”,也不像Y理论所寄望的”经过适当激励,人人均能自我领导,并且具有创造性”。
 人性可塑,但是有其限制。不激励不足以调适员工的行为,而激励也无法完全改变员工的行为。特别是不平的心理,更是激励的一大阻碍。
 最好的办法,便是根本改变公平的观念。管理者坦诚说明”我只能够公正、却很难保证公平”,因为管理者自己强调公平,员工就会用不公平来批评他。得到奖赏不感激,未得奖赏不服气,完全是管理者认为自己公平所招致的恶电动机。公正未必公平,是解开两难的观念突破。
 激励从两难开始,才能够兼顾激励与不激励。换句话说,应该激励的人,才给予激励;不应该激励的人,不必给予激励。同样地,应该激励的时候,才能实施激励。不应该激励的时候,实在不能够激励。
 激励不可过分,以免”惯坏”了员工,无以为继;或者”鼓胀”了员工,造成长期疲惫。激励应该合理,目的在有效调适员工的行为。
 一般来说,激励是为了改变员工的行为。我们对于人的行为能否改变,实在存疑。一个人幼年时期所养成的行为,常常会伴随一生,到老都难改变。激励大概只有调适人的行为,使其符合预期的目标。调适和改变的差异,是多少的不同,就是不存心完全改变他,仅希望其稍做调整。
 激励下属时保持公正是改变你的妒贤嫉能形象的最好办法,一试便知。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