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选拔人才要辨真伪

传说屈原当官后,奉命回乡招选人才。由于有人泄密,初试结果有九十九人成绩相同,还有一人稍微差些。屈原知道其中有鬼,决定复试。他发给这一百名考生每人百粒种子,秋后以交谷为卷。秋收后,九十九个第一名考生都让家长背筐挑担,争着交谷子。只有那个第二名的农家小伙子,捧着一个小土罐。屈原对那些送来成筐成担谷子的考生不屑一顾,径直问这位农民考生:“你一共收了多少粒谷子?”考生不安地说:“九百多颗,您发的谷中有九十七粒不发芽,只有三粒打粮食。”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屈原却严肃地说:“他很诚实,是这次唯一被录用的贤才。我发给你们的种子有九十七颗是煮熟的,而你们却交了这么多的谷子,显然是在弄虚作假。”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要特别注意辨识真伪,学会明察实情,防止被假象所迷惑。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一些人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中央组织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最近专门撰文指出,一些干部对巡视组不讲真话的现象比较普遍,说成绩多,讲问题少,甚至把问题当成绩来讲。在这种环境下,领导者如果只听表面汇报,不设法考察实情,就会误将那些缺乏诚信的造假高手当作难得人才,给政府的组织建设带来严重的灾难。正像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所告诫的那样:“要注意发现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善于识别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切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中国自古以来在选才方面就非常注重德才兼备,特别强调人的诚信和道德。司马光曾指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在如何识别人才方面,先人们也提出了许多方法,如“远使之而观其忠,近用之而观其敬,繁使之而观其能,猝问之而观其智,急期之而观其信”,等等。这些历史经验的总结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在选拔干部时,应当多方面了解情况,特别注意了解群众反映的不同意见,采取不同方式对选拔对象进行考察,以确实达到透彻的了解。(陈彦婷)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