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向解放军学管理:劣势组织如何胜强?

曾有人戏说:管理只有三种,好的管理、坏的管理和军队的管理——军队的管理包含了所有管理内容。向军队学习管理、从军队借鉴管理经验,是人类组织管理的普遍行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商业改变了社会,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则更是改变了商业思维。

  梳理现代企业管理100余年的历史会发现,对管理贡献最大的不是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而是军队、军校。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从军队管理中借鉴、汲取了许多营养;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就直接取自军队。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军队的管理为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员、实践和理论准备。

  在美国,最大、最优秀的“商学院”,不是哈佛、不是斯坦福,而是西点军校。据美国商务年鉴的一个统计,二战以来,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裁、总经理、董事有5000多名。当今世界上许多创业企业家就出身于军人,如众所周知的麦当劳、肯德基的创始人。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拿着5000美元复员费开始第一零售帝国征程的。

  美国企业管理界还有个“蓝血十杰”的故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者、见证者,距今已经有100年历史,是真正的百年老店。1945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出现亏损。此时,老亨利·福特让位于孙子亨利·福特二世。亨利上任后大胆启用以查尔斯·桑顿为首的10位美军青年退役军官。这些退役军人为福特公司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管理理论注入了新鲜理念。后来,这10位退役军官被称为“蓝血十杰”。

  由于这些人在管理上的建树,他们中先后出了两任美国国防部长、两任世界银行总裁、两位著名商学院——期坦福商学院院长,8位企业总裁。这些退役军人改变了二战后美国的商业管理理念。“蓝血十杰”成为美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

  1990年代初,海湾战争结束后,与日本企业较量并已经重振美国企业雄风的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决定:每年选拔200名退役军官充实企业中层以下管理队伍。并且要求通用的各级管理者要逐批到西点军校接受军训。他也认为:“军队的管理改变了当代的商业习惯。”

  为什么要学习解放军?

  其实,学习解放军并不是我们的专利。198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著名企业专门组织其管理人员到福建“古田会议”旧址,学习当年红军艰苦创业的精神。美国企业也非常推崇红军的长征精神。向中国的解放军学习,在美国五角大楼也曾是句响亮的口号,并把这作为1980年代美国军队开展重建活动的一项重要而实在的内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谈心谈话”,甚至照搬了解放军的一些具体做法。

  越战期间,美军官兵矛盾非常深。内部凝聚力之差,降到建军以来的最低点。据美军自己统计,越战阵亡的5600多名军官中有1013名是被自己的士兵打死的,占阵亡人数的18%.应该说,越战后一个时期,是美军军队建设最黑暗的时期。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美军开始了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重建军队”活动。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如何建构融洽的官兵关系。他们为此吸收借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经验和做法,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改善官兵关系。为此,美国陆军首先要求领导者经常找下级谈心,了解和解决部属的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要求军官、军士与士兵保持经常性的个别谈话,进行“训导”和“感化”;要求通过召开“意见”听取会,进行“双向对话”,“自由交换意见”等,消除上下级之间的隔阂,还要求牧师、医务人员、军队勤务机构的官兵都要开展个别谈话活动。

  美国空军在这个期间甚至提出并制定了士兵“提建议计划”。五角大楼把原来在作战单位不固定的牧师制度逐步改为在编专职牧师制。牧师在部队的职责就是沟通,主要工作任务是与官兵谈心谈话,为官兵服务:官兵有经济困难,他可以想办法募捐;官兵有心理问题,他可以启迪、开导;官兵的任何事,甚至羞于向父母透露的都可以跟牧师说,而牧师永远不会宣扬出去。

  学习解放军对中国企业来说更有现实指导意义。解放军既有与世界上优秀军队共性的东西,也有自己特性的地方——她是中国近代160余年来最有效率的组织。解放军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个信念、一面旗帜。但近80年来,他们在失败中挺直脊梁、浴血奋战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在近80年的历史中,解放军和世界上任何一支堪称强大的军队,如日军、美军、印度军队、苏军、越军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作战,从无畏惧、从无退缩;在任何敌人面前,这只军队遇弱则强、遇强则刚。半个多世纪以来,顶级装备的美国军队在和解放军的几次直接、间接交手中,从未占过上风。也是这个组织,他们同中国几乎所有的旧军队作战,并最终消灭、改造了他们。

  解放军的成长发展道路,是中国人在不断地求强求富探索实践的失败和教训中铺就的:1840年,西方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顿悟,大搞洋务运动,但1895年的甲午海战,当时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和管带以上军官全部经过英国海军军官学校培训、甚至连操作口令都用英语的北洋海师被日本人打败——中国人的强国梦破灭了,全国西化行、狭隘的民粹主义同样不能拯救中国……

  其实,创建了解放军组织的共产党,对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建立这个军队也有争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仅宣告了共产国际派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德国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败,而且也宣告了照搬国外革命成功经验的失败。这时,毛泽东提出,在中国搞革命,不能不研究中国革命的规律。

  中国企业建设同样应该研究这中国的规律。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企业,也没有两种相同的企业管理模式。由于我们是个没有经过彻底的工业革命的国度,今天的产业工人中有80%以上来自农民,这让许多企业CEO、管理层在感叹员工素质时,深感应该学习解放军:解放军成立至今,成员基本是中国的普通农民,但解放军并没有成为一支农民起义军式的军队,相反,在这所大学校中,普通农民却被锻炼成为组织中的优秀人才。

  劣势组织如何以弱胜强?

  解放军的经验对中国企业很有启迪意义:一个处于劣势的组织靠什么战胜强势敌人。解放军在建立的头20年,一直处于劣势,解放军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解放军从各个解放区陆续抽调10万人到东北。当时,这些来自各解放区的人,不仅服装不统一,而且可以说经过8年艰苦抗战,衣衫褴褛。与此同时,国民党

  动用美国的飞机和军舰,紧急调运了40万大军到东北抢夺日本人投降后的地盘。

  当时的东北,由于被日本人统治30年,在殖民地统治下生活的东北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接中国人自己的队伍。他们在国共两党军队中,自然先选择了国民党军队。他们认为,这才是中国人的队伍:统一的军装,统一的美式武器装备。所以,最初一年多时间,东北的解放军处于极端艰难的境地。但是,仅仅过了两年,国民党军队的武器到了解放军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成为解放军队伍中的一员。1948年底,东北解放军进关,当年出关时的10万人,成为有120万员额的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解放军的经验证明,组织建设是战胜对手的根本保证。1999年笔者在美国,碰到一位原国民党军官的后代。他听说我在解放军中当过20多年兵,非要和我谈谈。他说:父亲直到临终,有件事情也没有搞明白:刚刚和日本人打完仗的国民党800万军队,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崩溃了?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解放军初创时,中国社会极不稳定,军阀混战。在“有枪就是草头王”指引下,当时人、枪、地盘等等实力比解放军大的武装组织很多。但由于解放军是个具有崇高使命的组织,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解放军没有像其他武装组织那样,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上下工夫,而是孜孜以求自己的组织建设。为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中国最优秀、最有效率的组织,解放军为此足足准备了20年。

  解放军的主要成员是农民,但她从来就不是一支农民的武装。解放军从初创时起,就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组织。她不仅积极汲取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念,而且,她的创建者和指挥者中的许多人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走出国门、接受西方科学思想的英才,如,周恩来、朱德、陈毅、聂荣臻和邓小平等。为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解放军从建军初始就十分注重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组织、训练思想和方法。可以这样说,解放军的效率和作战能力,来源于她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和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并把这种思想和理念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

  在今天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上有许多“海龟”——海外学习归来的学子。这些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阶层中一个特殊群体。其实,中国海归的“老祖宗”应该是在军队。1894年甲午海战中,中国北洋水师有一个“海归群体”。当时,北洋舰队中的军官丁汝昌、刘步蟾等均是英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与作战对手日本海军军官甚至是同学。我们不是谈历史。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中国近代组织建设上,没有“海归”是不行的,但仅有“海龟”更是万万不行的——这实际上已经为中国企业家所共识。

  我们再看解放军。解放军是在中国土地上诞生的一支军队。由于她从诞生起直到今天,主要组成人员是来自中国广大农村的农民,所以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解放军是“土八路”、是很农民的。

  这其实是误解。“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在中国山西先与阎锡山部队作战。当时,由于日军武器射击距离远、射击速度快,中国军队基本上顶不住日军猛烈的火力攻击,往往是接火时间不长,士兵纷纷站起来后撤。而这样后撤,中国士兵又成为单兵技术非常好的日军射击的活靶子。为此,中国军队伤亡非常大。1937年,长征后的红军与日军首次交战,地点也是在山西。

  我曾经在一本日本老兵记述在华作战的回忆录中看到这样的描述:

  一次,在山西与中国军队遭遇。远远看去,这是一支与以往中国军队不一样的部队:他们体形不高、衣衫褴褛,每人还背着一个竹编斗笠。我们依然是成散兵队型卧倒射击。但这支部队不一样,他们趴在坟包、土坎的后面,任凭我们如何射击,他们就是不动。但等我们发起进攻、抵近后,这些人开始射击。不久,在平型关我被他们俘虏了。我这才知道,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解放军从建立之时起,就致力于正规化建设,是一支吸收借鉴了西方军队管理最新方式、方法的军队。多年以后,我进入这个组织发现,这支部队吸收了人类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编制体制方法,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正规的一支部队。这是他们能够战胜强敌、并且在极端艰难困苦条件下浴血奋战没有沦为“流寇”而终于赢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解放军创建前身的红军,来源主要有两个部分: 一是旧军队中的军人;二是起义的农民、工人等。但如果我们站在历史这个大背景下看,这个“旧军队”与清的八旗兵比、与晚清的新军比,甚至和北洋军阀比,也是“新型军队”——历史就是这样。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论述解放军时说:

  中国军队是一只以农民为主体组成的军队。但是,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有一批军事指挥员专心致力于专业化、组织工作和军队的纪律。

  从解放军身上学企业管理之道

  今天的企业管理世界,有如上世纪初的中国,各种主义泛滥:短短几年时间,人类现代管理100年的种种理论爆炸式引进中国,但“热闹的马路不长草”,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观念?这让我想起上世纪初胡适博士的一句被中国人批判了几十年的名言: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太多理论之于中国实践,不是雾里看花就是隔靴搔痒,正如一位研究中国

  文化的美国著名学者所言:“没有任何外来文化能够独霸中华大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外来人能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

  这是个让所有对手都感到神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和政治体都在研究、而且在几十年间依然没有参透的组织。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程与企业成长轨迹几乎完全相似,从其创立到成为中国境内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武装集团,用了大约20年时间。而一个企业从创立到能够在所从事行业中数一数二,大约也需要15-20年的时间:美国的英特尔(行情 论坛)公司、微软公司用了15年时间;中国的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联想和海尔用了20年。如果用“百年老店”来形容组织的基业长青的话,毫无疑问,再过20年,解放军依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组织。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没有任何组织,在执行缔造者所赋予的使命、在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在自主变革、在奉献精神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方面能与解放军相提并论。

  “向解放军学习”在中国曾是句非常流行的口号,但当中国从政治时代步入经济时代后,这句口号渐渐被淡忘了。现在重提这句口号,主要缘于这样的思考——她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组织。与汗牛充栋的国外管理理论相比,也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中国企业的实践意义、启迪意义更大。

  我们翻开中国企业25年来的发展历史,改变了中国人生活、创造了我们这个繁荣时代的中国创业企业家中,许多人都出身于解放军: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华润集团的宁高宁、万科的王石、华远的任志强、广厦集团的孙广信、科龙的潘宁、杉杉集团的郑永刚、宅急送的陈平等等,可谓星光灿烂。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任正非和他的华为,中国电信(行情 论坛)革命至少要晚好几年,中国人也不可能这样快地享受到通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没有张瑞敏和他的海尔,我们不可能这样快地完成家庭电器革命;没有王石和他的万科,普通百姓不可能这样快地享受到“诗意的栖居”;没有陈平和他的宅急送,大中城市的商业运转速度将减慢。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以营业额计,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人之多。

  当然,军队并不是一片净土,在这个组织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尽管这样,“有缺点的战士依然是战士”,这丝毫不影响她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有效率的组织。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关于市场、竞争、企业制度建设、企业传承、员工忠诚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满意的答案。其实,不单单是企业,效率是所有组织都面临的问题。

  人类组织发展的全部历史证明,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军队。

  世界现代企业100余年的管理实践证明,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企业最好的榜样。

  近代以来中国人求强求富的探索证明,160余年来,中国最有效率的组织的解放军。

  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来的事实证明,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多曾是解放军组织中的一员;中国最有效率的企业许多是他们创建。

  解放军的八条经验

  向解放军学习——道至简,解放军组织建设的基本管理经验是:

  一、为人民服务。

  解放军的胜利,成为全世界许多组织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解放军近80年的历史中,从缔造者到今天的新统帅,从士兵到高级将领,从几乎赤手空拳到“小米加步枪”,从单一兵种到现代化种类齐全的合成军,解放军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变化,但惟有一点不变,这就是缔造者们赋予她的“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企业也一样。优秀的企业组织,无论其使命、目标用什么话语具体表述,根本的也是“为人民服务”。现代企业经过100余年发展,企业理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而且是“社会公民”。企业目标就是赢利。企业通过创造财富,一方面为员工服务,另一方面又通过产品和税收,更大化地为社会服务。这些,谁能说不是为人民服务呢?1985年,靠20万元钱(还被人骗去14万元),带着11个人创业的柳传志,如果仅仅追求赚钱这个目标,联想能有今天这个规模、这种影响、这种局面吗?

  二、关心士兵生活。

  人类任何形式的组织,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使组织成员能够生存、生活得更美好。邓小平曾说,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奉献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解放军是个非常重视成员物质利益的组织。这也是在动荡的社会中,为什么解放军能够吸引聚拢成千上万成员的主要原因。

  没有使命的组织走不远,忽视组织成员物质利益的组织无法生存。在人类组织中,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组织,是不可战胜的。解放军正是这样的组织。

  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现代企业发展的100年间,有一个现象非常有意思: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化发展成为企业家、而且是政治家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另一方面,主导世界经济主要力量的大企业,由于竞争和垄断需要,其内部资源的配置,计划性也越来越强。在企业外部,是市场配置资源;在企业内部,则主要是计划配置资源。由于这个特性,在企业内部,强调了一致和统一,强调服从。在企业中,不是你愿意做什么,更多的是企业需要你做什么。高度的纪律性,使解放军具有了极其高的战斗力。企业的效率必须有纪律与执行作保证。

  四、天下是谈出来的。

  其实,财富也是谈出来的。解放军在内部建设上,很重要的一条是以“谈心谈话”为主要方式的沟通。用谈心谈话的制度和方式,简单便捷地实现了任何组织都希望达到的建立组织沟通,从而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人类组织的出现就是沟通的结果。在小企业,领导的责任很大程度是身体力行地“干”;待企业有了一定规模,领导的主要职责便是沟通:与投资者(股东)、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等沟通。

  五、建立一个有文化的组织。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解放军是中国近代最早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并积极实践,不断发展军队文化建设的组织。对文化建设的专注与倾心,使这个组织具有比同时期其他组织更高的效率。解放军的文化建设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建立一个具有忠诚信仰的组织,使这个组织的成员从一个单纯的战士,变成自觉执行组织使命的战士。这主要通过对组织成员的政治思想灌输来实现。第二,文化知识的学习。第三,通过文化体育活动,把解放军建成一个快乐的组织,并以此感染了群众。

  六、用人要疑,在制度设计上防止坏人做坏事。

  在解放军近80年的历史上,出现过高层脱离、叛变这个组织的事情,但从没有出现过“叛军”。张国焘变节后,竟连自己的贴身警卫也没带走;林彪是解放军中的著名战将、元帅,叛逃时他同样也没有能够带走自己的警卫员。解放军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了能够防止坏人做坏事、做大的坏事。政治委员制度在制度建设上是个创造,它能“防止坏人做坏事、做大的坏事”。

  七、保持准战争状态。

  解放军的效率在于这个武装集团始终处于“准战争”状态。这种时刻做好战争准备的氛围,使这个组织对环境具有高度灵敏的反应,因而使军队具有了强大的活力。这让我们想到了所有军人都经历过的“紧急集合”。“紧急集合”是军队作为战斗组织的标志之一,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很难想象,如果部队没有了“紧急集合”,还能够打好仗吗?企业从创立到奠定在行业内具有话语权力的地位,大约需要15年到2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段也常常是企业生命周期中从上升变为下降(衰败)的转折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才能让企业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八、成绩是总结出来的。

  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有一段经典论述:“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商场如同战场。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企业竞争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

  “企业管理的规律——这是任何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企业管理的规律——这是任何从事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的人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当代企业管理的规律——这是任何从事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成功的企业善于总结”——这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成立松下电器研究院时讲的话。他说,企业做到这个规模一定要总结。我们要看看,我们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对的,我们坚持;错的,我们改正。(张建华)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