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执行力:加减乘除的魔力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新浪网的一则消息使我想起了2003年春天,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消息标题是《钟南山院士称非典病毒远未灭绝》。嗯,看来还得打持久战,好在大家都已不像当年那般谈 Sa 色变了,这其中还要归功于 “四早原则”的推广普及,也就是经常宣传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的 SARS 防治经验,中国人真的顶聪明。

  其实,这SARS(非典型肺炎)也类似我们的产品 BUG(软件缺陷),同样具有传染性、隐秘性和危害性,这“四早原则”自然也非常适用于普元的软件产品研发过程中。刚刚发布不久的普元 EOS V5.0 产品就经历了同软件 BUG 的反复战斗,让人记忆深刻。现在,如何尽早发现和解决大多数的问题,已成为普元研发团队努力的目标,这其实也是体现团队执行力的一个方面。

  软件产品相对于其他类别产品,质量关是比较难以把控的,软件的质量保障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待。作为一家致力于探索“软件中国机会”道路的企业,普元软件在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把产品质量乃至研发管理水平看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在自身商业拓展并无资质认证压力的背景下,2004年3月,普元软件还是一次通过了 CMMI ML3 等共三项软件质量体系的评估认证。普元是希望,通过规范体系的建立和改进,形成持续发展的动能,从而让产品成熟、质量稳定、用户与合作伙伴受益。

  如果回顾2004年,我们最大的体会是研发团队掌握了做加法,因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平台产品是不可能通过作坊体制建立起来的。通过建立一套标准的、完善的、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清晰定义各个阶段和职能的活动,让团队工作模型取代英雄工作模型。现在,在普元的研发体系内,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程序经理、测试经理和质量经理等五大角色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点加强研发项目的管理能力,使得各个职能在统一的计划与执行监控下行动,突出了工作产品的概念,改变了以往几个人的单纯开发者模式。做好加法的结果,使得我们较好的解决了需求管理的问题,减少了返工与不合格产品项,质量手段也从过去比较简单的办法改变为静态措施(变更管理、同行评审、代码走查)与动态措施(单元测试、代码扫描、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集成测试)相结合,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新老结合的队伍比较团结互补,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为了像生意一样经营研发,普元除了坚持每月一次的质量审计报告外,还专门开展了对基础业务指标的度量分析,包括每个月的预算执行率、职能人员比重、平均成本、代码生产率、测试效率、缺陷分布、人工时投入比重以及项目挣值基线等等,这些不仅丰富了普元的软件过程数据库,对计划与估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让决策变得有依据、改进有方向,对衡量执行能力也有很好帮助。

  普元的经验是,单纯依靠流程和规范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况且流程和规范本身还有僵化到优化的过程。譬如:我们也还存在组间配合有时效率不高的现象,执行能力不够稳定,还时不时犯一些“贪多、嚼不烂”的错误。2005作为普元软件的管理执行年,我们还要善于做好减法、乘法与除法。

  现在,普元研发已经开始在一些正式项目中放弃常用的瀑布模型,转而尝试迭代模型,在一些预研性项目中持续采用原型方法。将目标、需求、计划、任务、资源化整为零,将架构设计与技术实现进行分离,将复杂的流程与规范变得简单,有意识的减少信息的无效传递…,通过做减法,达到并行开发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效率。

  执行能力的加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除了流程和管理层面的因素外,还要有技术、工具、策略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辅助,需要正确把握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在2005年里,普元的研发还要持续推出新的产品卖点,而统一的价值观会变得很重要,这包括正直、诚信、合作、创新。此外,我们也正有意识加强模式、框架、工具、规范等技术要素的普遍使用,在团队建设中,平衡招募、蓄能、士气、环境等多项因素。运用这些乘法,会提高员工、团队、项目的生产率,也将支持和加速执行能力的提升。

  优秀的企业需要令行一致的团队,成功的产品需要务实高效的过程保证,普元的研发管理体系成熟之路还很漫长,眼前的成绩仅是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路漫漫其修远兮”,让一支充满生机不断创新的团队,达到令行一致、务实高效,还要警惕一些不好的现象与风气,譬如:吃独食、粗心、散漫、骄气、浮躁,这需要除法的帮助,进而换以:分享、质量观、责任、态度、重视细节。

  假如您要问,靠什么才能做好加减乘除呢?还是我们经常提的两句话吧。一句是毛主席讲的,“路线一旦确定,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另外一句是,“企业的差距就是培训的差距”。(司建伟)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