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理论

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理论是针对传统的薪酬和利润分配理论而提出的新型企业薪酬激励理论。传统的企业薪酬和利润分配理论包括两个理论,一是西方的薪酬和利润分配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资本所有者组成的集合,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企业剩余应由资本独占;另一理论是马克思提出的,他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企业剩余应由劳动者占有。马克思创造性地发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秘密,对分配理论是一大贡献。但是由于中国处于初级阶段,我认为企业既不能由资本独占企业剩余,也不能由劳动独占企业剩余,而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资本与劳动协作并共享企业剩余。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信息不对称,产生经营者“道德风险”。古典企业是资本与经营者一体的模式,独占企业剩余在过去是有效率的。进入21世纪,由于人力资源得以开发,产生了一批职业管理者,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使过去取得较好业绩的从事经营的资本所有者无法“与时俱进”,这时企业所有者只好选择与具有经营能力的经营者协作,共同经营企业。这时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为委托人,企业经营者为代理人。由于经营者是在企业经营的前沿,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时就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所有行为,这就使得代理人在契约达成后可能采取一些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动。要解决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建立一种对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机制。而采用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让企业经营者共享企业剩余,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形成对经营者的内在激励机制。

第二,劳动者创造价值,资本参与价值的形成,两者对企业的作用缺一不可。长期以来资本独占企业剩余,私营企业是由私人资本所有者独占企业剩余,在国有企业是由国家独占企业剩余,企业经营者及其他劳动者无法分享企业剩余。这种资本独占企业剩余的制度没有体现劳动者的贡献,没有体现劳动者的价值。而在当今社会,劳动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劳动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新的成份加大。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经营者的劳动是经营决策、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的劳动,科技人员的劳动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的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是制度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的劳动,他们已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如不承认其劳动的作用,则会造成经营者等劳动者的激励不足,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进行协作并共享企业剩余,则可在有利于对劳动者的激励。

第三,知识专门化要求资本所有者选择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进入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更快,知识专门化的程度加深,这时知识一部分是显性的可供企业利用,但还有一部分是隐性的,则是隐藏于劳动者的大脑中。而隐藏于劳动者大脑中的知识要发挥作用则需要有一种机制来挖掘,而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是一种好的机制。如美国微软公司就采用了让软件设计员拥有公司股票和分红的共享企业剩余制度,既激励了知识工作者,也稳定了一批优秀人才。

第四,从协作的结果来说,企业采用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能为企业创造“大蛋糕”。因为产权理论的影响,公司注册的政策中一直只承认资本的作用,而有经营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未予承认,这是我国公司法滞后的表现。而作为资本所有者要想将企业这一“蛋糕”做大,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则可采用“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中的“市场协商定价法”或“赠送股票法”等方法承认人力资本的作用。

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本与劳动协作的方式、建立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的必要性、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模型和激励约束条件、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类型和功能、企业剩余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如何分割、劳动者共享企业剩余的薪酬模式、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实施的条件、经营者共享企业剩余的薪酬制度设计、科技人员共享企业剩余的薪酬制度设计等。(汪安佑)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