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中国:需要成熟的职业管理者队伍

一个强大的经济体,背后必定站立着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一批世界级企业的背后,必定活跃着一批世界级的职业管理者。

  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竞争。国际竞争不仅需要有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还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些,都需要企业拥有一个以CEO为代表的优秀管理团队。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步走进世界经济大舞台的中心,一大批企业在成长,一批职业管理者在涌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无论是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我们的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我们要正视差距,但更要看到距离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潜力与空间。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努力打造企业家队伍,大力营造职业管理者成长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企业急需优秀的职业管理者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资源瓶颈之外,很重要的就是人才瓶颈。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些企业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一些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的素质还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不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强。这集中表现出我们在管理上的差距,也就是说企业缺少合格的管理人才,即缺少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职业管理者队伍。

  据中国生产力学会秘书长陈胜昌介绍,目前我国虽有职业经理800万,但素质参差不齐。

  800万职业管理者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海”从商和民营企业家。早期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依托行政资源,在职业管理者的位置上所做出的业绩可圈可点。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环节逐渐增多,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一个庞大的企业团队,一些没有专业管理知识和高级管理素质的职业管理者,其战略眼光、经营本领等就显出缺欠,有时变幻莫测的市场令他们不知所措,企业也因此左右彷徨。

  陈胜昌认为,现在我国企业缺少大批优秀的职业管理者,其中最缺少优秀的CEO(首席执行官)人才。不大力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很难在激烈而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获胜。

  与时代要求和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的CEO 们确有相当差距经历了创业和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大部分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正经历着业务持续发展和转型的过程。面对跨国公司全面市场准入,企业当年许多致胜的法宝逐渐失去了作用。外资博弈、技术专享、市场得失正日益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决策,企业走向更高的难度不断加大。要想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我国企业面临着转型与管理变革的双重挑战,必须突破成长和管理的瓶颈。

  目前我国以CEO为代表的职业管理者承担的角色,仍是以冒险奋斗、开拓进取为特征的企业家和以协调矛盾、解决摩擦为特征的组织家。而时代需要的是以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明察秋毫的战略家。与时代要求和国外CEO的战略相比,中国的CEO 们确实有相当的差距。

  国内著名战略整合专家、高级策划师雷鸣雏认为,中国职业管理者的最大问题是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职业管理者的职业就是经营打理,就是要把企业利益最大化、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实现这两个最大化,才能实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有些企业管理者员动不动就以CEO自居,对董事会的要求不闻不问甚至置之不理,这不仅仅是无知,而且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调整企业的方方面面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这是中国CEO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认识到构建灵活的组织架构的好处,但是真正的困难在于管理的变革与实施,而CEO们的注意力往往被那些重要并且需要立即处理的短期问题所消耗,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战略。

  很多管理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与国际接轨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很危险的。新经济时代的资本对CEO是“喜新厌旧”。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竞争将无比激烈。作为职业管理者,无论过去有多大的功劳,都逃脱不了资本的驱使。国外管理人才在风险投资和资本运作上都有相当的经验积累,而中国的CEO们大多缺乏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全球化的视野,很多人过于关注理论上的思考,缺乏把理念放入真实环境中去验证和改进的能力,说到底还是执行能力过低。要想走向国际化,中国CEO就必须向世界上一流的职业管理者学习,要想避免“下课”,只有一条路,在与资本共舞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建立完善的职业管理者制度势在必行我国正处在经济的全新发展时期,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大批现代的管理人才。成熟的职业管理者以管理创新引导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新的运行模式,是走在经济发展前沿的一批敢于冒险、开拓,善于学习、沟通、利用有效信息,灵活应变并且能够把握关键时机的人。建立完善的职业管理者制度,推进职业管理者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逐步成熟的我国企业对职业管理者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战略任务。

  要建立优秀的职业管理者队伍,首先要创造一个利于职业管理者生长的环境。其次必须有行政法律规范。同时,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十分重要。而最为关键的是,对职业管理者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管理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经营管理企业,使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所以对职业管理者要有独特的评价标准、就业方式和利益保障。他们的报酬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经营业绩的好坏,他们必须承担经营失败后的职业风险。必须将职业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结合起来,将他们的命运与企业的生死存亡联结起来,从而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格局。

  制定职业管理者任职标准,建立职业管理者评价体系,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市场化进程,形成职业管理者持证执业,是推动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职业管理者当自强职业管理者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其自身素质关系企业成败。职业管理者又是一个风光与风险并存的职业,在企业的高位上“指手画脚”和高薪回报令人羡慕;但当企业效绩不达标甚至下滑就会被立即炒鱿鱼。这就需要职业管理者具备真才实学和优秀的素质。

  目前在我国,真正能达到国际职业管理者标准的很少,中国职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还存在几大障碍:一是从创业者到职业管理者角色转换的障碍;二是跨越文化背景的障碍;三是适应国际化要求的障碍;四是与资本沟通并驾驭资本运作的障碍。跨越这些障碍,一个职业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把自己对事业的忠诚转化为对资本的忠诚、对企业的忠诚。

  职业管理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具体表现为是否讲信用,是否敬业、爱业,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忠诚于企业。而过硬的管理水平则是履行职责的基础。企业聘用职业管理者是期望你能够给企业带来发展,带来丰厚的利润。这就需要职业管理者的合格的专业素质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将才”,而非那些只会或只知道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企业CEO选择职业经理往往近似苛刻,期望他们的“助手”是个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道德水准、知识、技能、能力、经历等都得过硬,处理起事情或做出决策可靠,科学,缜密。要求他们有奉献精神,勤奋,上进;要求他们像关心自己一样来呵护企业;要求他有团队精神,带领企业不断走向辉煌。

  立志成为合格职业管理者,就要全面锤炼自己,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真才实学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黄真、李凤祥)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