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到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治理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以政治体制来领导,再用法制禁令来管理,使大家不犯法,谁犯法就惩罚谁,那么这种强制性的方式只能让人民勉强克制自己避免犯罪,而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事情。而且用法制禁令来管理人民,一部分人会遵守,而另一部分人却会选择逃避,钻法律的漏洞。他们不但逃避了责任、法律和处罚,还会自鸣得意,认为法律奈何不了他,政府也奈何不了他,进而变本加厉地犯罪。
这和老子所讲“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道理一样,法令越多,犯法的人就越多。假如以道德来领导,让每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以礼来教化和约束人民,如果谁做错了,就会有惭愧之心,进而自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不需要等到法律的强制制裁。这样就可以让社会和谐顺畅,这也就是孔子所希望的为政之道。
与孔子所倡导的“名实相符”原则相对应的是,IBM的创始人沃森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不但要使其事业步入正轨,而且还要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沃森对待‘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的做法,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者们对待‘资本主义民主’这个概念的做法如出一辙——他创造它的现代化模式并在实践中证实它能运行。”这是吉姆·柯林斯(《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对IBM能够成功所总结的秘诀。
IBM很自豪而自信地宣称,一切均可改变,IBM之道绝不会变。
作为企业,既然成立了,就有了企业公民这个“实”;与“实”相对应的就是这个企业应该承担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如减少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创造更多的价值衍生机会等),这就是“名”。保证“名实相符”的是企业的文化,外在表现出来的则是企业业绩。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理顺组织内部价值观的差异,明确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可以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强组织承诺和团队士气,这就是“齐之以礼”的“礼”。“礼”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以上的“名实相符”,使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提升整体形象和品牌信仰,通过对内的整合达到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继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道”可以不变,而“礼”可以应时而变,与时俱进。
如何“齐之以礼”?首先要“道之以德”,必须有一个真正的领导者,自己以身作则,并有能力创造一种能够支撑这家公司永续发展的文化。当年沃森退下来的时候,他留给儿子小沃森的是什么?他留下来的不仅是一家公司,一个总裁位置,更多的是IBM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
作为提升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存在于任何企业,只是有强有弱,有优有劣、有隐有显。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在领导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能让弱势文化变强大,让零散的文化变系统,让优秀的文化变卓越。这时候,组织成员自然能够做到“有耻且格”。
孔子终其一生在布道,希望能够让整个社会建立一种和谐的伦理关系,希望能够影响管理者实现其以德以礼治国的宏伟目标。中国的管理哲学,一贯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以德以礼,长期效果虽佳,但短期见效甚慢,刚性不足;以刑以法,虽短期见效甚快,但其流害甚大,柔性不足。如果能够把“以德以礼”作为本质,把“以刑以法”作为运用,互为因果,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和谐的组织。
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学习世界优秀企业的时候,往往看到其运用在外部能够看到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刑以法)并竞相学习,反而很少看到能够真正成就其成功伟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以德以礼);往往在裁员和惩罚方面做得很到位,但真正人性化的体现却看不到。以至于随着通用电气(GE)的成功,国内企业纷纷学习,但学的越快死得越快,甚至引发了“为什么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