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来自2012年夏天我当时发起的互动杂志项目《超好玩》(这个项目在华太师的带领下已经变成中国第一手游媒体了,不过当时我想做的是一个兼具互动和阅读的游戏娱乐App)那大概是马佳佳第一次接受封面级的报道,也应该是唯一一次答应拍这个尺度的照片。
当然事实上此前还谈过全裸出镜,但是拍摄当天马艹童鞋退缩了。 马佳佳是一个别名,来自“马甲”。她的本名就不必提了,也就是个名字而已。 所以,这个故事不想黑也不想捧。无论此前经历怎样的红与黑,科技圈里的浮躁气里每个人都可以是马佳佳。 而马艹童鞋比我们的高明之处在于,既然干不成正事,玩闹也无妨。 广院篇 马艹童鞋在毕业前并不算校园风云人物。连小圈子风云人物都不算。但在文学院算是个活跃人士,得益于其专业导师——广院著名神经病杜彩副教授,我知道了马艹这个人。 广院成精成妖成神成仙的人多了去了。去年我写李明远的时候,我说他在大学期间算是广院小圈子的风云人物。 ——而要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那得是白岩松这个范才行。传说中当年是板砖撬棍镇南院,7号楼莫敢不从。 而且,有嘉利华在前,powerful那个小店也算不得刺激。 嘉利华是广院附近最为成功的连锁小旅馆。在北京定福庄区域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都秒杀如家七天。不知道多少影视界名人的初夜都献给了嘉利华。 有这个梗在前,我上学那会几乎每个讲过荤段子的广院人或多或少都提到过这样一个玩笑: “毕业了,在西街开一家情趣用品店。” 马艹童鞋的厉害之处在于,她把这个流传了好多年的段子付诸实践了。 别人不做的原因并不是做不来,而是在毕业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大部分人浪费不起这个时间。 从我的认知上来说,马艹完全不算玩得起的人。更准确的描述是有贼心没贼胆。但她能打定主意豁出去,难能可贵。 更重要的是,她让这件眼看就要浪费时间的事,硬生生掰回了主流商业正轨上。 这对于一个穿着满清格格服参加毕业典礼的蛇精病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最后她放弃了。 生意篇 马艹毕业前在微格那家公司实习,就是一个并不成功的新浪微博第三方客户端。 那算是马艹的互联网入门教程。 Powerful开张和运营不过是六位数人民币的现金流。考虑到成人用品的奇葩利润率。 Powerful不算赚钱,但也不会比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进互联网公司打工少多少钱。 马艹曾经正经过。她算过自己的运营和财务数据。 第一次正经她试图建立自己专门的供货渠道,用营销去打动上游,看看能不能做一个情趣用品发行品牌。没成。 第二次她很认真地想在手机端搞一个情趣用品版本的美丽说。没成。 上《非诚勿扰》应该是这个阶段的事。 第三次其实她现在还在搞,就是自己开发情趣用品。不用想了,我的判断是成不了。 她正经成了什么呢?中欧和万科的PPT那是扯淡的。但是她的情趣用品闺蜜群是实打实的“信任资产”。 虽然这个私密的封闭社区无法扩张,也几乎与科技圈无关。但是马艹的营销理念在此间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也交到了很多颇有裨益的朋友。 马艹在这件事上的靠谱之处在于,她真的是在交朋友,而不是做人脉。这一点就甩了大部分科技从业者几条街。 忽悠篇 想得开的人会比较快乐。 马艹想得开,正经不成,就索性走向玩闹的极端。 然后就是没想到的事了,玩闹到了现在这个传播度。 Powerful搬到三里屯绝对是个英明决定。赚钱不赚钱压根不是事,关键在于,如果 Powerful停留在定福庄西街或者高碑店兴隆步行街,马艹离中欧和万科讲台的距离会很遥远。 对于一个摸到主流资本圈子边缘的人来说,要出现在大佬视野中不是难事。 马佳佳出现后,这个视野里被投射出的,其实是主流商业老男人们的性幻想。 值钱的不是马佳佳,而是这份被寄托在她身上的性幻想——要知道,上流社会如斯,性幻想的作用未必是性行为,而是一种普适的消费品。 马佳佳为大佬们提供了一个谈论90后、谈论年轻姑娘、谈论商业故事的绝好话题。这既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社交工具。 在这种消遣或者社交中,马佳佳不过是个可替代的符号,过去这个符号也许是某个明星,未来还有可能是某个产品。他们谈论的,其实就是彼此的性幻想。 而对于大众来说,既然愿意消费大佬们的性幻想,也就乐意消费马佳佳——幸好她没有拿自己真名出来消遣,很聪明。 更聪明的是,马艹对待投资的态度非常谨慎。在这种玩闹中的人很多,黄太吉的“25亿估值”就属于玩脱了的。 马佳佳很小心地没有玩脱。衣食无忧,拒绝诱惑,用投资的外皮提供闺蜜社群式的话题服务,且非常注意不被资本拿来当枪使。 这两天媒体人对马佳佳的扒皮,很是专业。唯一的问题在于,马艹压根就没下水,验证这水有没有毒和马佳佳真的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很大程度上,因为大佬们喜欢谈论增长和商业模式,马艹就给了他们一个增长和商业模式的话题。正如他们喜欢谈论性幻想,马艹就给了他们性幻想一样。 和看相一样,中欧也好万科也好,马艹只不过说了大佬想听的和自己装逼时用得上的内容。大佬也知道这是一出让人欢乐的戏剧。但这个世界不开眼的人总是比较多。 自媒体篇 自媒体们这几天对马佳佳的围攻和扒皮,我个人是反对的。 大概是因为我知道她的故事,所以这个事在我看来,很像是自媒体向商业大佬争宠——以前商业大佬有问题都问这些“资深媒体人”啊,现在有问题跑去问一个卖情趣用品的,泥煤!抢生意是吧! ——感觉就像是在看科技媒体圈的甄嬛传。 当然很多读者是不了解马佳佳的故事,这种扒皮就和扒黄太吉一样好看。问题在于,马艹和自媒体人共同的金主及客户,那些大佬们多半是知道这些的。他们看着这一地鸡毛,会作何感想? 马艹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原本的严肃媒体人们顿时自降身价成为了文宠。 令人扶额。 总而言之,很多事马艹自己都不信,你还费劲巴拉地去论证那是错的。 《非诚勿扰》上响起“可惜不是你”的桥段,多数都是这个语态。 犯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