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引发热议,风头正劲;尤其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互联网金融,更是让之前饱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感觉扬眉吐气,一副从此一马平川,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然而,两会才刚刚结束,互联网金融就遭遇当头棒喝。几天前刚刚宣布都要推出虚拟信用卡的支付宝和微信,都被央行一纸叫停,相关业务暂停推出;同时被叫停的还有支付宝正在力推的线下扫二维码和扫条形码支付业务。可怜的虚拟信用卡,正准备出生,就被要求继续呆在“娘胎”之中。 对于这一个决定,央行给出的官方理由如下: “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为维护支付体系稳定、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总行有关部门将对该类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
简单而言就是一句话:这两种支付方式到底安不安全。但是,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几乎大多数人都将矛头指向了同一个地方:银联。因为如果按照“谁得利谁就有嫌疑”的准则,银联的确是嫌疑最大的一个。
虚拟信用卡抢了谁的蛋糕 仔细看一下你的银行卡,任何一张卡上都会有一个永恒不便的标志:银联。也就是说,你在国内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这笔手续费归谁呢?根据金融业内人士透露,这个手续费被分成了三份,你的银行卡所属银行拿走70%,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也就是说你每刷一次卡,银联都会有一笔收入。 这样的好事情,当然可以算是躺着挣钱。但是现在挑战者来了:支付宝的线下扫码支付和即将推出的虚拟信用卡,相当于把网上支付渠道扩张到了线下。通过这些渠道进行的支付,是与银联无关的,而是直接由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相对接,银联被彻底抛开了。如果这些支付方式一旦做大,银联肯定很受伤,这是它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双方的又一次交锋 事实上,如果这次叫停确实是银联背后主导,这也不是双方的第一次交锋。在此之前,银联为了“一统江湖”,彻底消除后患,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方法:银联希望通过行政的手段,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企业,不能与银行网络直连,而必须通过银联的渠道来连接。 如果这个成为了现实,不管你支付宝今后怎么折腾,我银联这份钱是肯定少不了了。就为了这个,支付宝和银联之间还小小交锋了一次,支付宝曾经在线下推的POS机也一度暂停。 其实支付宝与银联之间的这场竞争,归根到底也只是一场商业竞争,只不过是不用的商业模式之间的比拼而已。毕竟支付宝也不是慈善机构,商户也不可能就不付出手续费,分别在于钱是被支付宝拿走了还是被银联拿走了而已,但如果这场竞争中,银联出动“央行”这个大杀器来帮忙,显然也就有失公平。 央行的决断 根据新华社最新发布的消息,已经证实央行叫停的事实。据接受采访的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表示,央行此举意在规范相关业务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而非针对某家企业。“‘是暂停而不是市场传言的叫停。’周金黄强调,与传统业务相比,包括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在内的创新业务,涉及到不少新的技术、新的流程和新的识别技术,一些方面目前的既有规则并未涵盖,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央行需要对此有进一步研究。” 从这个说法来看,或许央行此次叫停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释放出一个新的信号: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如何保证金融的创新,另一方面如何保障公众的利益,还有一方面是如何平衡既得利益者与各位新贵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些应该都是摆在央行面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考虑清楚之前,央行的选择是:先看一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