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的CEO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文中说:高手指路,较通俗的说法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每天应该花最多时间作的事,就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巨人",然后变得身轻如燕,想方设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纵然我们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但可以借鉴其成功的模式和方法。
1."傍巨人"-让100万看起来像1000万。如果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提升你的精神层面,那么能傍上个巨人作为你(或者让人误认为是您)的靠山,就是提升物质层面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捧着那么多钱,争先恐后想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缘由。对于现在普遍处于弱势的
中国品牌而言,"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而且中国文化绵长深远,中国企业"傍"中国文化,也是提升品牌力的应有之义。
比如,中国的功夫文化在内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一带,甚至全世界都是知名的,而真功夫"傍"上功夫文化,就会给消费者一种历史的错觉,甚至让他们自觉地把对小龙哥的感情投射在这个餐饮品牌上。真功夫做的是中式餐饮,"傍"上功夫文化也透露了他们的野心,通过这个品牌,他们既想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全球连锁代表,也想借此进一步在全球推广中国的优势文化。
2."傍名流"。如果小凤仙当初找个民工私奔的话,早就默默无闻了,但她偏偏傍上了蔡锷,才成就了以后的声望。由此及彼,很多电视媒介一样承担了品牌背书的功效,比如央视以及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有优秀栏目支撑的卫视频道,都能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心理影响力,企业就是希望借助这些媒介的强大光环得到巨大的背景支持力量。
为什么宝洁的新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火,而且还能在高价位被消费者接受?为什么同一双运动鞋,打上耐克的一钩后就身价立涨?这就是品牌强大的背书功效。国际产品大都有这种背书,中国产品却很少,中国企业本身还缺少这种背书能力,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3.抓紧时机赶紧蹭,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蹭。既然要蹭,就要先接近巨人,最好让消费者自主地将你们联系起来,巨人的资源才有可能变成你的。如果是默默无闻的产品,不妨放在同类产品旁边,而且品牌越大越好,千万别怕它比你厉害就躲着它。根据"卖场5秒钟广告"的规则,消费者在卖场闲逛时,一分钟可以经过100-200个产品,被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会占用他们5秒钟的时间。大品牌自然是高关注度的停留位置,如果你的产品功能比大品牌还多那么几项,品质也不输给大品牌,价格又没那么高不可攀,那消费者选择你的机会就出现了。
4.开创者是勇敢的,跟随者是明智的-这就是蹭的精髓。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企业的行为,且看娃哈哈从乳制品、纯净水到果汁饮料,一直在步别人的后尘,市场有什么新品出现,娃哈哈立马跟上,这不仅为它发展赢得了时间,也为前期的市场推广节约了成本。但是作为明智的跟随者,千万不要只追求一样,而放弃"不同"。存大同,求小异,才是娃哈哈的策略:人家做牛奶,我就在里面加点AD钙;出了水溶C100,我就来个Hello-C。
无论怎么蹭,其核心是和比你更大的资源发生关系-这就是借势的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