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当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营销手段也日渐趋于同质化。而反观消费者市场,却明显倾向于细分化与个性化消费。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鸿沟”该如何解决?用创意作桥梁,驱动营销并连接消费者情感。但本文所讨论的“创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而全的新奇”,而是那些真正能够触达消费者内心的“小而精的方案”。
以情感触达
不管是理性消费还是感性消费,在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心理及行为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感因素的驱动,而创意营销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快到达消费者的心智。“以情动人”,最佳方案就是触动消费者内心,换句话说就是要扎进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这一点,尤其对女性、老人及儿童等弱势群体更加有说服力。
不久前,通用电气中国区公关总监李国威发表微博称,“花300多元把自己两年的微博印出来,据说自恋的人才这么干。”事实上这是一种细分市场下的服务产品,既可根据用户定制的板式与风格,将其个人微博内容印刷为纸质并装订成册。虽然目前并没有任何数据表明这项服务的市场前景,单就其服务的定制化与情感诉求的个性化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或将撬动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创新触达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早在30多年前曾说,“一家企业只有两个基本职能:创新和营销”,阐明了创新和营销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核心战略的重要性。产品创新能带来新的市场份额,营销创新则能让消费者较易接受产品。在繁杂且雷同的市场中,消费者往往对“眼前一亮”的产品或营销方式的关注度更高。
二维码无处不在的当下,人们早已对那个死气沉沉的黑色方块麻木无感了。但只要稍加修饰,死板的二维码也能变得很有创意,能够让消费者耳目一新。比如,电视剧《真爱如血》(True Blood)的二维码,贴合剧情且创意内容独特,“于无声处见真章”,想法可谓精细。这也是二维码第一次应用在电视广告上的成功案例。
以视角触达
如今的消费者“眼球很忙”,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消费者用越来越少的时间去接收,理解与接受的程度可见一斑。在大量信息被消费者当做过眼云烟的情况下,炫酷的广告有时并不是最佳方案。我们把“记住”列为创意的第一原则,好的营销创意必须是令消费者看一眼就能记忆深刻的。如果用语言办不到,那就用图片来表达。比如,下面这幅图。
这是有关部门为整顿风纪所做的宣传海报,用两个汉字的笔画书写过程来表达“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很明显,图片的表达要比单纯的文字语言要有力量的多。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廉”一“腐”进行对比的创意,不管对于党政纪律来说还是单纯对创意想法来说,都表达出“细节决定成败”的内涵。
以态度触达
社会化媒体消弱了“点对面”的传播模式,而是以“点对点”、“点对片”来取代。新的模式下,用户并不满意总处于低姿态的去仰望品牌,他们逐渐与品牌平等甚至开始要求做品牌的上帝。聪明的品牌早就深谙此道,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也包括改变品牌对用户的态度。因此,如果短时期无法改进产品,不妨创意一下,让用户从细节上产生好感。
态度方面创意比较赞的案例,主要是知乎和腾讯微博的错误页面提示。知乎404页面文案,在最开始是“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现在改成了“服务器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正在紧张地撰写答案…”。腾讯微博404页面,是一个公益活动:“你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但我们可以一起寻找失踪的宝贝。”最起码,这种人性化的语言,比起冷冰冰的错误提示,效果要好一些。
诚然,创意的形式趋向于无限多,好坏评判也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可以确定的是,所有创意形式都应该遵循营销的核心目标,那就是提高市场份额或者创造口碑,而不是高兴一下就可以了。在消费者逐渐细分化的趋势下,产品及营销创意都应尽量精准的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诉求。
此外,创意营销除了本身的思想创意外还应该看到大数据技术带来的营销优势。各个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收到的用户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获取消费者的行为洞察,比如网络浏览习惯、地域活动范围、消费习惯等等,帮助品牌精准的找到目标消费群体,从而更准确地传递创意。可以说,大数据技术将成为推动未来营销创意前行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