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提问:卖场渠道混乱怎么办
我是一个家电代理商的业务人员,我所在的市场是中部的一个地级市。
2008年年底我们接手这个市场时,当地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们自己天天跑小区拿客户资料,周末给客人打电话。当时因为担心被卖场牵着走,我们就先发展自己的专卖店。进入2009年,专卖店开了3家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家电卖场。
我们这边有5个家电卖场,其中4个是传统渠道,1个是国美,不过国美在我们这三级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比较强势的也就是这几家传统渠道。最后我们进了3个卖场,两个是月结,1个是现款现货。
我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第一,打款问题
月结的卖场不是有特殊原因基本上都会及时给我们打款,最让我头痛的就是那家现款现货的,这个卖场在本地的名声也是最不好的。每次卖了机器他们通知我们安装,但却找各种理由不在当时打款,我们考虑以后的合作,还有我们在这里的市场还不强大,所以每次都妥协了。这样安装以后我们就被动了,要催好几次他们才会打款,最近竟然好几台机器都没有打了。而且他们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督导和财务催得急了负责人就直接打电话给我同事(我们CEO的亲戚),而我同事常常就答应了他们。这种情况不但助长了这个卖场的嚣张气势,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公司督导和财务的工作情绪,这是我最担心的,可又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第二,销量和乱价问题
现在3个卖场给我们走的量都不大,一个月也就那么几台,甚至一台都不走,基本上我们的任务还是靠专卖店来完成。这3个卖场的情况分别是:
卖场一:他们其中的一个CEO自己代理了美的,是他们的主推,海尔因为有压库存所以他们也会拼命卖,造成我们的产品销售很差。
卖场二:这个卖场的思想是有钱赚就卖,卖一台算一台,根本不管什么限价,就给你乱价。比如8月份他们卖了3台,3台都是给我们乱价,说这3台是什么团购单,其实谁都清楚根本不是。
卖场三:就是经常欠款的那家,他们不主推我们的产品,就是卖还要乱价,而且团购单也不会介绍给我们,找他们沟通动不动就说叫我们负责人去谈。这个卖场除了乱价,更甚的还会给你窜货,如果闹翻了他就不卖甚至窜货,而以后如果还要合作的话就很难谈了。
第三,人员问题
除了家电卖场,我们还会走建材渠道销售,这就需要有业务员来跑小区或者家装渠道,由于家电行业价格比较透明,利润有限,单台基数又不像橱柜、瓷砖类那么大,所以提成怎么提也只有那么一点,造成业务员难招,即使招到了也很难留住。我们的工资待遇是底薪加提成,而底薪在本地已经算比较高的了。
另外,卖场的导购人员也很难留住。而且在我们专卖店看好机子的顾客,由于卖场乱价更便宜,就转而在卖场买了,这对我们专卖店的导购也有很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问题就会出现很多。
所以如果不能比较好地解决卖场的问题,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卖场的工作原来是我的同事(也就是CEO的亲戚)在负责,现在他调回总公司,卖场的事情也就要我来管了。我原来一直负责市场和小区业务,对卖场的情况不很清楚,碰到这些问题,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一些思路和办法。
这个问题中的情景,在销售人员成长过程中不是个案而是普遍问题,作为曾经的一线业务,结合个人经历提供一点建议。
提问者一直负责市场和小区业务,对卖场的操作不是很清楚,这是一切问题的本源,也是很多销售新人的惯病:跑小区跑丢了方向,冷不丁升一级去管理卖场,顿感“老虎吃天无处下口”。这是职业规划和素质提升没有做好。
新人要注意加强自己的横向职业能力,按应知、应会、应做来要求自己。举个简单例子,实习业务“应做”的工作是跑单;“应会”就是成功拿单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懂产品知识和沟通技巧;“应知”则是要知道单拿回来后的流程,知道一个单背后的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从而摸清一个店如何运转,对门店的运转做到心中有数。
提问者在负责小区业务时,就应该对卖场操作有个大致了解,对产品在区域内的整体销售和发展趋势有基本判断,了解区域内所有厂家和商家及各家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对所在公司和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规模、江湖地位、网络布局、售后资质、操盘能力做到了如指掌。做到这一步并不难,只需多跑多看多聊。这样的话,他就“应知”如何处理那个欠款又嚣张的卖场——很简单,直接杀掉。
要指出的是,业务人员可以有CEO的判断,但不能贸然替CEO决断,这是很多新人容易犯的错误,搞不明白责权利分配,将“应知”与“应会”混作一谈。
基层业务的应知
知利害关系: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不能轻视,小公司往往七大姑八大姨更加混乱。提问者最先要清楚的是公司架构,批发和零售由谁负责?政策和扣点由谁下放?送货和安装怎样操作?公司CEO和卖场CEO关系如何?一句话,关键业务谁说了算,谁能施加影响。
知利益导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营销人员必须要懂得利益输送和利益平衡,轻易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卖场乱价一个原因是利益没有得到保障,一个可能是利益没能平衡。
知得失成败:不能受制一城一地而患得患失裹足不前,欠款卖场有点零售量,不做的话他可能去窜货,但这些得抵不上不回款的失。何况几个卖场的零售均不理想,发展个建材合作客户可能就补得回来。
基层业务的应会
会察言观色:CEO亲戚和欠款卖场可能有某种关系或存在利益输送,业务人员应该有这个敏感性。文中卖场CEO之一代理美的,机敏的业务人员可以在卖场其他CEO身上做文章。这种能力是在乱局、僵局和残局时,找到突破口的关键。
会争取支持:“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CEO亲戚和欠款卖场存有关系,还想优化回款打击乱价,争取他或者CEO支持杀掉就很重要。
提高销量无非通过活动或促销,这些资源投入也需要争取。
会融会变通:很多问题换个角度其实不成为问题,三四级市场卖场人员配备是困扰家电企业的一大问题,但在代理商那里就不应该成为问题,卖场总会有人卖货,找个人兼职赚外快,由专卖店的导购发,提高销量的同时可以降低人为乱价。
基层业务的应做
抓产品:直营专卖店和卖场同存的市场,首要的是在产品上有所区隔,三个卖场分别经营不同类型产品,这样做提升销量、管理乱价才相对容易些。做到这一步要对产品架构和功能卖点烂熟于胸,才能为不同门店配置合适产品。
抓政策:三个卖场的扣点、回款、导购员提成等必须掌握在手中,不能谁都可以找卖场负责人沟通。这样,卖场CEO不主推可以绕过CEO对卖场人员加提成,处理卖场乱价也可以从政策上动脑子,卖场若有200元提成,可以将150元放到季度和年度结束再给,对按标价销售的导购加激励也是方法。
抓人员:做好产品知识培训和人员管理。三四级市场的卖场大多没有专职导购,有个最笨最有效的提升销量方法:把卖场里展台和样品布置到最好,对所有导购不厌其烦地培训产品知识。你的展台最靓顾客就喜欢去,导购对产品越熟讲的就越自信,销量自然上升。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基层业务只有少说、多做、勤学苦练,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永远不要指望一剑封喉快速制胜的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