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总结即将过去的2017年?”
“你现在还认为2016年是最糟糕的一年吗?”
这条社交媒体上的段子,非常符合当下“云焦虑”思潮的主流审美。虽然其内核不乏回忆滤镜和思维惰性,但依然有可用之处:同比或环比分析,本就是年报研判的重头戏。
事实上,2017年人们心心念念的那些情结,的确与2016年以来的跌宕起伏有很大干系。
话很多,我们慢慢说。
不欠债,毋宁死
现在回首2016年,那刀兵四起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本能的求生欲望促使人们在中介的撮合下,去敲开一扇又一扇或破败或拥挤的门,以防被时代列车抛下。炮声迫近的车站,难民潮水般涌向最后一节车厢:2016年9月30日,倒数第二班列车开出;2017年3月17日,最后一班列车鸣笛。还扒在车厢上不肯放手的,都被齐刷刷砍断手指。
这是打了极大折扣后,由国家统计局收集的官方数字,2016年最高点时,北京二手房同比价格指数为140.5%——
(北京二手住宅价格指数)
所有挤上车的人都应当庆幸。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所有主动负债家庭的财富年均增长率为9.9%,比那些没搭上车的家庭要高2.4个百分点,四年下来的平均财富差距,更是高达34万元。别小瞧,这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10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2014年谷底买了房,等于比那些没上车的人多赚了十年工资。
而这还是全国平均数据,具体到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可以去水木等跳楼气氛浓厚的社区围观,那里每天都会上演各式没上车或上错车的人间劫难小剧场,在此不表。
经历了这样一轮财富跌宕,再没心眼的人也发现了一个规律:买房,或者说负债,才是撬动财富杠杆的真正法门。按吴晓波的话说,屌丝的银行负债率为零。
于是这个本性上厌恶风险的民族,开启了全民借贷的浪潮——
(图片来源:《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
这条曲线,叫“家庭杠杆率”,即普通家庭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可以衡量出一国居民负债水平。不难发现,虽然国人负债增加的根源出自2008年大放水,但2016年的宏伟之力依然令人耀目,不仅将原本平缓的曲线硬拔出一个陡峭坡度,且威力不衰,延至如今。考虑到中国居民财富占全社会财富比重较低,这样迅速攀升的杠杆率水平其实已经值得警惕。
你以为这样人们就收手了吗?当然不会,即便房产持有率接近90%,工薪家庭的购房意愿依然高达25%,这其中占23%的家庭都已经有房,即只有2%的家庭是真正购买首套房——谁也不愿意再错过下一班列车,谁也不能阻拦国人追逐负债的迫切心情。
于是到2016年底时,房贷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高达68.3%。并且人们还在努力加码。
我们这样迎来了2017。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吃亏
而2017年密集出台的房产新政,却以冻结交易的方式,瞬间冰封了家庭资产总额的70%以上(参见上文北京房价曲线图右侧,少部分城市除外)。这下不光是没上车的痛哭,在车上的也茫然:折腾了一年房子,接下来干啥呢?
在平行世界里,另一场人生游戏同样激荡不息。
肇始于2014年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直接将数以百万计的中青年脑力劳动者投放到残酷的创投游戏中。他们也习惯于在风口上,享受着远超出国民平均收入的感觉。下图中高高在上的蓝色柱状图,象征着中国式“新中产”的荣光。
(2015年中国各行业平均工资)
然而,风向在2017年开始全面逆转。创投两端都开始大幅度趋冷——
(数据来源:IT桔子、投中信息)
无论是看新公司数量,还是投资趋向,都可以明确无误地感受到回落之势。当大炼钢铁一般的创业热潮逐渐褪去,“市场上全都是FA,好项目倒是没几个,忙两年也不开张。”
2017年10月时,虎嗅曾经刊登过一篇热文《我们终于都消停了》,说的就是这种心态——
那时候,中国处于一种追逐财富的亢奋和创业的狂热中。我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在那种狂热中辞职,跳槽,创业,改变人生轨迹。
大家都在尽量的折腾。
但近两年,我发现大家都开始“消停”了。
刚刚享受完房价上涨推动家庭财富增长的快乐,新中产们就一头撞上了行业低谷。可是那些在阶梯上升中逐渐打开的胃口,却再也缩不回去了。这其中,既有勃发的消费需求,也有对自己的人生期许。
然而,不能买房,创业又遇冷,你让这些早已不安分的灵魂如何自处?
不要忘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随着互联网变现渠道的兴盛,以及全民创业热潮的泛滥。人们愈发坚信互联网给了普罗大众足够的支持,让每个能独立赚钱的人都有机会把自己做成生意。而那些经过一轮又一轮做号热潮、直播热潮、知识变现热潮后,还在上班打工的人,无疑是被时代抛弃的落魄者。
于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吃亏,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忠实反映了这个社会思潮——
(数据出自知乎用户“chenqin”)
这项调查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社会有10个阶层,你认为自己处在哪个阶层?结果有60%的人选了比自己实际所处阶层更低的阶层(根据其收入可计算实际所处阶层),对自己所处阶层做出恰当判断的人只有10%。全社会自报阶层平均值只有3.9,和5有不小差距。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在吃亏,甚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低自己。这种情绪,贯穿了2017年。
比丧更丧的
2017年5月时,我曾在《丧逼简史》一文中表了个态:如果进行2017年年度汉字评选,我现在就提名一个字——“丧”。
到现在了,我也没发觉有能超过这个字的选项。
因为随后又衍生出了一系列丧文化词汇:佛系、脱发、凉了……而且所指代人群也迅速蔓延,堪称全民皆丧。不信,你去问问第一批90后。
可这终究是耍小聪明式的假自嘲,自称丧的人,大多是丛林法则和社会金字塔的真正拥护者,并心心念念希望通过这个体系换来更多的名利以及社交认可。听听——“又一年过去了,怎么样,梦想是不是更远了?”
所谓丧,其内核还是不甘,还是觉得我怎么没别人混得好。如果再套上年初滥俗的“阶级固化”讨论,这两种思潮的合力就是“别关门,我还想继续上车啊!”
然而,真正的丧也出现在这一年。
先是年初一篇《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刷爆中产朋友圈,接下来“华为开始清理34 岁以上职员”的传闻又加剧了技术白领的焦虑感,最新的案例,则是前几天中兴42岁老程序员坠楼事件,为全年划上一个悲情句点。
人们纷纷开始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种失业悲剧会轮到我头上吗?”
很有可能,大量出现的薪酬倒挂现象,预示着BAT们不会为你养老。而根据招聘网站拉勾的调查,出于低人力优势等多种原因,国内科技领域的年龄警戒线并不高,只有35岁。
没错,35岁。倒推一下,正是2000年左右入学,中国第一批既不包分配又赶上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提速,未来这样的悲鸣只会越发普遍,华为中兴只是起步早动手早而已。
在这个单向欲望水泵永无停息的时代,总有人要负责失败。
单向欲望水泵
学界对于债务风险的界定为,总债务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400%。然而中国有将近20%的家庭突破了这个界限,换算下来有将近2.4亿人。这其中有下岗后养不起全职太太和两娃的程序员,也有被现金贷逼上绝路的更低收入群体。
无论是满足中产阶级两房两车两娃的标配生活,还是让10亿缺乏信用记录的人群也能用上iPhone,伴随这个过程,互联网金融机构们在2017年接连兴盛、违约、跑路。区块链不仅是骗子的金手指,亦成为部分互联网公司挽回业绩的强心剂。
表面上,是消费主义把失业中年逼上了天台,而实际的根源还在于单向欲望水泵,或者说,是人们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迷信。
作为提倡“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代表,作家连岳在2017年写下多篇文章力捧这种心态——
赚不到足够的钱?那是因为自己不值钱。
我很多朋友勤奋而聪明,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并未遭受什么不幸。
是啊,承平日久,我们已经对自己所处境遇愈发模糊,让太多人误以为自己并非凡俗,既天资聪颖又生逢盛世。总以为已经搭上人类史上速度最快的复兴号列车,可以在没有尽头的上升螺旋中享受时代红利。
这种乐观的直观表现,就是上文中那不断高企的杠杆率,亦是单向欲望水泵快速运转的象征。而更深层的心理动机,还是相信只要自己跑得足够快,就不会被影子追上。如果谁要是倒霉了,那说明跑得还是不够快。
这种价值观的拥趸为数众多,其中也不乏很多成功人士。直到杭州纵火案发生,才发生第一次明显的动摇。
“从见缝插针的希望到大水漫灌的绝望往往不需要很久”
网友“Jackie .Meowww”在杭州林先生遭遇灭门惨案后,发了这样一段感慨——
我们国家是这样的,如果你一辈子不摊上什么大事儿,那幸福指数是真的很高。
可一旦摊上大事,从几千万身家的小富豪,到每月几百的农民,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大多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都有个很朴素的逻辑:就是那些维权的,找媒体的,都是穷人,都是社会底层。我努力挣钱,好好工作,多认识几个当官的经商的,不惹事不闹事,本本分分过我的小日子,那些糟心事儿肯定通通和我没关系。
其实呢?大家平时都是BAT工程师,江浙沪小老板,外企资深HR,光鲜亮丽,文明礼貌,看美剧听巴赫,谈投资聊上市。一旦出了事,横幅拉起来,膝盖跪下来,和进城讨薪,在包工头面前磕头的农民工其实没啥区别。
这算不上多么高深的见解,但却力透纸背。因为人们眼睁睁看着能够在钱塘江边住豪宅的小富翁,沦落为江歌妈妈一般的微博上访户。甚至于可能还要指望被告保姆的辩护律师,以非常规手段,去赢得请那些本不可能登堂作证的公共机构成为证人的机会。
就在昨天,有人问王志安:“杭州保姆案(的访谈节目)还能做下去吗?”
“不能。”
仔细品品这两个字。
起码已经有人品出味道来了。这个人叫“风小餮”,曾经是著名的“小粉红”代表之一。(这个定义非常不严谨,如此称呼只为便于理解)
风小餮在2014年时,写过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脖子上套饼的懒媳妇》。在文章中,她形容那些担忧互联网资源逐渐消失的网民为“不会伸手转饼,导致脖子上套饼也饿死的懒媳妇”——
究竟是什么,让你产生了在不断开放的中国会被网上的一堵墙困住的错觉?
未来的青少年们,可以在人人网和Facebook之间自主做出选择(Facebook即将进入中国),他们不用担心在人人网上遇不见外国小伙伴,因为外国留学生及他们的朋友会自然地慕名前来;
未来的青少年们,会在电视里看到《冰与火之歌》《纸牌屋》及更多国外电视剧;
三年过去了,这几点在中国目前是什么现状,似乎也不必赘述了。而数年来一直因这篇文章被网民诟病的风小餮,也终于无法忍受那个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于2017年年尾,发了一篇“道歉信”——
从目前对互联网的管理现状来看,我是欠围观群众一个自打脸的。
2014年时,我觉得只要个人好好拼搏就一定会有自我成就的一天,我一定是上升期的幸运者,不会是历史倒车的遇难者。
然而,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我也经历了各种大小不同的“丧”,时常感觉有人捏着我的鼻子往我嘴里塞药丸。
如果问我2014年是不是傻,我只能说,是的,挺傻。
正像黄薄码所说,“从见缝插针的希望到大水漫灌的绝望往往不需要很久,你不能解开一条没有系住的船,不能听见一个穿着皮裘的影子,同样也不能穿过阴暗的生活而不怀恐惧。”
………
36年未动的主要矛盾,在今年被更换了,说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描述,或可参考——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与依旧稀缺的尊严感之间的矛盾。
希望在2018年,每个人都能活得更有尊严,哪怕一点点。
题图:曾梵志《最后的晚餐》
附上2017年中盘点:《返巢症候群》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