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此“苹果信仰”
9月22日,iPhone8开售,结果是一片惨淡。
三里屯黄牛出的价格比官网少80块,而郑州线下店贴出告示牌,降价100块,闻所未闻。
然后就是世界各大城市苹果店一片冷清,香港、台湾、北京、杭州、郑州、悉尼均是如此,早上排队的人寥寥。只是苦了熬夜的科技媒体记者们,听说某媒体还专门派人在三里屯搞了直播,让人心疼。
当然,也有好的现象,比如澳大利亚悉尼的苹果店有三个果粉连续排队11天,买到了iPhone8,以这种“行为艺术”致敬苹果,库克知道肯定会欣慰。
此外,媒体记者也是情怀满满。有记者写了一篇文章《扎心了,苹果》,讲述自己凌晨4点赶去三里屯苹果店排队,结果发现一个人也没有,莫名其妙成了第一人。
对于这一现象,他说:
“似乎人人都在等 iPhone X,我们十一月三号再见吧,想必那个凌晨,各家苹果店会热闹更多,而且我相信,虽然线下店遇冷了,iPhone 8 的销量也不会差,依然会比 iPhone 7 销量更多。原因是,估计越来越多的人像我这样,开始把 iPhone 当做一种伴随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没太多惊喜但也不能缺少。”
这显然是一位真诚的果粉,在他的眼里:iPhone是一种伴随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没太多惊喜但也不能缺少。这是一个新颖的观点。
持类似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曾有一位果粉就这样说过:“果粉们对于苹果的喜爱并不是简单停留在硬件产品上,更像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连续排队11天、觉得苹果没太多惊喜但也不能缺少、把苹果当成精神需求,这集中为我们展示了果粉的内心世界。
关于这一现象,在价值观层面上讨论早已泛滥,而且众说纷纭,本文不再赘述。只是,心里隐隐觉得:时至今日,这对苹果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隐患呢?
是的,我们可以认为果粉的支持对苹果是一种利好,但只是如此吗?当我们疯狂崇拜一件东西,会不会导向一种迷信,从而对这件东西本身造成负面的影响呢?
本文对果粉不持批判态度,我们将讨论的问题是:信仰和手机品牌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
2、诺基亚和HTC的启示
在手机行业,苹果并不是最先占有人们信仰的手机品牌,自然也没有占有所有人的信仰。
除了苹果信仰外,我们值得关注其他的信仰,比如诺基亚信仰、HTC信仰、小米信仰还有锤子信仰。
先说诺基亚信仰。
因为这份信仰,诺基亚如今有勇气重操旧业,重新捡起了智能手机业务。
今年初,诺基亚6在中国销售,结果手机一上架,五秒钟内就被哄抢一空,让诺基亚大呼意外。而第三方渠道则借机抬了300-500元,气得一众诺粉忍不住骂娘,这不是和小米的饥饿营销一个德行吗?
当然,既然是“买信仰”,也就没那么多计较了,界面新闻3月的报道就指出:京东上2.8万条评论,只有1000条评论是中评或差评,似乎只有这1000人能抵挡住信仰的杀伤力,说一两句真话?
即使诺基亚手机早已成为历史,但在粉丝的热情支持下,还是那么火热。而当下的火热也说明了那个时代的他们的热情。
那时候,苹果手机一出世,诺粉(诺基亚粉丝)的嘲讽和鄙视堪称壮观。
知乎大V“姚冬”曾是iPhone第一代用户,也曾是诺基亚的员工。iPhone发布时,他的上级以研究对手公司的名义公款买了台iPhone,那时中国还买不到iPhone,于是他的上级给员工群发邮件,说谁有兴趣可以借去玩一周。一周过后,只有一个人申请,就是他自己。
从诺粉和诺基亚员工的态度,诺基亚焉能不错过智能手机浪潮呢?当时的诺粉是以亿计数的,比果粉的数量甚至更多,谁能保证诺基亚高层没有被这一现象蒙蔽?
那时,诺粉和今天的果粉一样,他们对诺基亚热烈、真诚,这种情感还演变成情怀、信仰。
如今,果粉和曾经的诺粉似乎也走在同一条道路上: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并非完美,其对中国市场存在的“双重标准”等轻慢现象早就备受争议,但相当多的果粉仍然力挺苹果,谁能保证苹果不会成为第二个诺基亚呢?
不管苹果是否会成为第二个诺基亚,反正HTC已经基本成为第二个诺基亚了,谷歌对HTC手机业务的11亿美元的收购几乎埋葬了这一独立手机品牌。
HT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 Windows 智能手机、第一部安卓智能手机、第一部4G 手机、第一部全金属智能手机,在2011年前媲美甚至力压iPhone,HTC手机有太多荣耀可以让肠粉(HTC手机粉丝)回味。
在HTC还未进入大陆市场时,早期的肠粉想尽办法从香港、台湾代购,一度出现这样的特殊现象:淘宝手机页面都是还未进入大陆市场的HTC手机。
相比于诺基亚信仰以及苹果信仰,HTC信仰并不落于下风。
可是,当HTC不断走下坡路时,部分肠粉还是一如既往拥护HTC,听不得半点坏话,甚至不断掀起辩论和骂战,一如当年的诺粉。
3、小米和锤子:互联网手机何去何从?
诺基亚手机、iPhone、HTC手机都是划时代的产品,人们对他们信仰源于对“从无到有”和“第一次吃螃蟹”的兴奋和回味,而小米信仰和锤子信仰则来自人为的制造。
小米模式的基础是小米公司对米粉的运营和维护,两者相互成就,成为了罕见的“共同体”,“网红”罗永浩凭借个人魅力吸引了百万规模的用户,米粉和锤粉得益于这种个人体验,形成了手机信仰。
米粉和锤粉是手机圈“狂热”的两种存在,他们的忠诚程度绝不亚于其他手机品牌的粉丝群,他们在舆论场上的“攻击性”更加明显,他们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也更胜一筹。
对于小米和锤子而言,他们对品牌的冷启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是,小米和锤子都走向了一条道路:衰弱。
锤子自不用多说,除了诞生时给人惊喜感外,目前正垂死挣扎中。而小米火了几年后,在2016年达到峰值,已有模式不再灵验,去年一季度的销量跌出全球前五,迎来了“衰弱”。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今年5月的坚果pro发布会上,罗永浩哽咽地说:“我预感到我们后面会越走越顺,会卖疯了。但是我想你们在场的朋友知道一句话就是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后面卖了几百万台、几千万台,你要记得这个其实……………如果有一天卖了几百几千万台, 傻逼都在用我们的手机,你要知道这是给你们做的。”
结果,锤粉们哗啦啦得掉泪。
锤粉还是罗永浩话语中的核心,但是,如果罗永浩只想着为锤粉做手机,而把其他人看成“傻逼”,那么锤子还有未来吗?锤粉再多也就千万,而锤子要面对的市场有几亿人,甚至几十亿人(包括国外),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发言了。
还是小米清醒。
小米衰相显露后,随即推出“国民手机”概念,从米粉手机到国民手机的转变,说明小米已经从“粉丝信仰”的陷阱中醒悟过来了。
还是OPPO与VIVO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真谛,它们从不搞“共同体”、“情怀”,渠道、广告才是它们以及手机品牌成败的关键词。
雷军曾说,OPPO与VIVO之所以能在今年爆发,是因为它们遇上了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热潮。
三四五线城市恐怕是生长不出成群的“米粉”的。
后来,雷军也在默默学OPPO与VIVO,请明星做广告、亲自下乡布局小米的线下渠道,再加上解决饱受诟病的供应链问题,小米开始了重新崛起之路。今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小米手机销量重返世界前五。
三星某高管曾说过:“我认为果粉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处于盲目崇拜的状态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充足的数据和资源能够让用户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对于所有手机品牌而言,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市场真理。让市场的归市场,信仰的归信仰吧。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