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17,香港回归20周年。
在这20年里,关于香港电影是否没落的讨论从未停止。与此同时,20年来,众多香港导演北上内地加入电影制作,华语电影的创作、类型、市场也因为香港影人的一步步参与,发生着深远而巨大的改变。
据文创资讯观察,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华语片前三全被香港导演包揽,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更是成为内地首部票房超过30亿元的电影。而香港电影蓬勃发展时期积累下来的剪辑、摄影、武术指导、艺术指导等幕后工作者,也已经成为内地电影工业不可缺少的人才。
香港电影从繁荣走向衰落,中港合拍成主流
得益于香港电影人才的集中、本土文化的宽松和亚洲电影市场的庞大,香港电影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走向了奇迹般的繁荣之路。高度类型化、商业化、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为其在亚洲及全球华人市场中树立了品牌,而不断涌现的创作人才和持续多年的创作活力,更为其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甚至一度电影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但是,到了1993年,香港电影从极盛开始逐步走向衰落,这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的流失,好莱坞电影的冲击,盗版的猖獗,人才的青黄不接、目光短浅导致跟风和粗制滥造等等。
而1997年,正是这个衰落过程中极为特殊的一年。这一年,香港诞生了《春光乍泄》《南海十三郎》《香港制造》等经典电影,但在商业上,香港电影本土防线已被好莱坞大片全面击溃,而香港回归恰好处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
当年,《泰坦尼克号》在香港上映,以11494万港元的成绩高居香港年度电影票房榜榜首,暑期档上映的《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则以5823万港元的成绩位居亚军,远远超过4542万港元的本土片第一名《一个好人》,这是8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预示着香港电影本土防线全面崩溃。1997年年底的亚洲金融风暴,加速了香港电影本土和外埠市场的萎缩。
在此后的5年间,以刘伟强、周星驰、杜琪峰、李安等为首的香港电影人为了救市,通过学习好莱坞将高科技融入电影,并因此引发了香港特效电影的风潮,出现了《风云雄霸天下》、《喜剧之王》、《少林足球》、《枪火》、《暗战》、《再见阿郎》、《孤男寡女》、《花样年华》、《卧虎藏龙》、《无间道》等一批吸金能力很强的作品。
2003年,是个转折点。3月的非典,让刚刚有了起色的香港电影瞬间进入低谷。这一年,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协议);随后,广电总局同时颁布三个关于合拍片的新规定(即《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经营资格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从制作到发行放映各个环节进一步放开了政策限制。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香港导演北上”,就在这个时期正式拉开了序幕。一方面,香港电影公司与内地电影公司展开合作;一方面,大批量香港导演选择到内地拍片。
经过了10多年的磨合期后,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也日渐成为合拍片中的主流。2015年,中港合拍片全年共立项48部,38部影片通过审查,且票房成绩较高。其中,《捉妖记》以24.39亿元人民币创下2015年华语影片票房纪录。2016年,国产影片排行Top15中,香港导演执导的影片有8部,除《盗墓笔记》外,均为中港合拍片。
2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对全球电影格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其中,香港电影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水土不服到风生水起,香港导演挑起国产电影大梁
话说最近几年,港台导演在内地似乎越来越吃香了,但是十多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当时那些较早北上的导演们大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作品频遭票房和口碑上的溃败。比如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监制的《十月围城》、徐克导演的《七剑》《深海寻人》《女人不坏》、王晶导演的《大内密探零零狗》《未来警察》《大上海》等,这些影片几乎都票房口碑皆输。“港片已死”、“香港导演不行”的论调更是被反复提起。
但到了2012年之后,这些导演似乎集体开窍了,陈可辛拍摄了《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徐克拍摄了《龙门飞甲》《狄仁杰》系列影片、《智取威虎山3D》、王晶拍摄了《澳门风云》系列影片、周星驰拍摄了《西游降魔篇》、《西游伏魔篇》、《美人鱼》,其中《美人鱼》更是以33.9亿元的票房高居内地总票房榜首。最近几年,港台导演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年度票房top10的榜单中。
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香港导演已经成为内地公司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徐克、陈可辛等早年便转战内地的大导自不必说,林超贤、彭顺、郭子健、周显扬等新一代导演身上都背了不少片约,甚至此前主要活跃在香港的《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也早已被内地公司锁定,接拍真实案件改编的《太平洋大逃杀》。
2003年至今,内地与香港合拍影片数量不断增加,从2003年全年26部增加至2016年全年43部。2013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217.69亿元,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当年国产片票房的前30名中,香港导演执导的影片占了14部。其中,周星驰、郭子健执导的《西游降魔篇》创下了12亿元票房纪录。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前十名中,《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盗墓笔记》等5部均为内地与香港电影人合作的影片,《美人鱼》更是以33.9亿元再次刷新内地票房纪录。
2017年上半年,《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非凡任务》《拆弹专家》《春娇救志明》《喜欢你》等两地合拍片陆续上映。内地香港合拍电影已经成为国产电影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提升国产电影质量、培养电影人才、拓展电影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燃起了观众对国产影片的热情和期待。
香港电影不会消亡,正在加速融入华语电影
当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甚至开始执掌内地市场,很多见证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影迷或许会感慨,真正的港片已经消亡了吗?
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我们说的香港电影,是指我们还是小镇青年时,从录像厅、DVD里了解到的那个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侠义江湖、市井百态,那这个意义上的香港电影的确已经没落了。然而,地域意义上的香港电影永远不会消失,它每年都会有佳作出现,只是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日益趋同,香港电影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再也不是我们原来向往的那个新世界了。
香港电影因人而兴,哪里有香港电影人,哪里就有香港电影。
近几年来,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西游降魔篇》,甚至更年轻的导演彭浩翔执导的《春娇救志明》,都受到了内地观众的喜爱。内地观众对香港电影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警匪片、动作片上。
可以看到,香港导演执导主旋律影片的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比如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麦兆辉执导的《非凡任务》,以及即将上映的《建军大业》《红海行动》等。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内地更大的市场的确提供了更大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投资也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了实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而用商业化、类型化、工业化的手法和叙事节奏来讲好一个正能量的故事,恰恰是香港导演真正了解和融入内地文化后所擅长的。
眼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一方面是巨大的人口红利,一方面是电影工业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变革过程中所涌现出的越来越多题材,为一代代电影人提供了尝试挑战与进取的机会与空间。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香港与内地的合作融合态势不断趋深,有关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之间合拍片的边界与概念也愈加模糊。在全球语境下,一个新的华语电影的标识正在慢慢凸显,其背后的创作与运营业态也将全面重构。
就像徐克说的一样,“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并非是香港和大陆,而是中国跟世界”。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