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汇丰的中国梦绕不开这些绊脚石

汇丰的中国梦绕不开这些绊脚石

汇丰正在启动一场“寻根之旅”。它127年前于香港成立,全名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992年收购英国米特兰银行后,汇丰将总部迁至伦敦。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全球化扩张,发展出横跨欧洲、美国和南美的商业、消费和投资银行网络后,汇丰开始收缩扩张步伐,并打算大举回归亚洲市场。作为欧洲银行业龙头,汇丰正在考虑是否把全球总部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44层大厦搬回发源地香港,其对亚洲策略的上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6月9日,汇丰公布了150多页的新计划,其中详尽地介绍了各项业务,并预测了哪些业务将继续扩张,哪些业务将收缩。首席执行官欧智华及下属在长达4小时41分钟的电话会议中向分析师解读了各项数据。

欧智华希望扭转汇丰盈利不断下滑的局面。显然,这家银行的盈利已经不能弥补资本成本。2014年,其股本回报率为8.5%,低于2010年的11.7%。欧智华表示,股本回报率下降有多个原因,包括利差大幅收窄;主要因处理金融危机遗留问题带来的110亿美元的罚款和诉讼费用;以及上缴英国政府的11亿美元银行税。最后一项也是汇丰打算离开英国的一个主要因素。

近几年,汇丰业绩长期低迷,主要原因在于亚洲之外的各地区分行经营成本高,业务发展缓慢。简而言之,欧智华的计划是缩减和出售其他大多数市场的业务,由此赚得的资金用来支持在他认为有前景的地区增长,特别是中国大陆市场。

按照欧智华的策略,汇丰将通过剥离不盈利业务释放1800亿-2300亿美元风险加权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此类资产余额的上升或下降体现了汇丰旗下业务的风险水平。欧智华打算出售土耳其和巴西业务,并大幅压缩投行部门规模。退出这两个市场后,汇丰的员工人数将减少2.2万人。欧智华还计划在其他表现欠佳的市场裁员2.5万人。

按照欧智华提出的方案,汇丰将把资产剥离带来的资金用于在亚洲的大规模扩张。为了和业务增长相配套,该行将在亚洲招聘2.5万名员工,基本相当于在其他地区的裁员人数。这样的思路看起来极为合理。汇丰6月9日介绍新计划时还透露重要信息,尽管有着全球性银行的名头,汇丰的发展非常倚重亚洲,同时表明在其他大多数地区的经营情况非常之差。

让我们从其他地区看起。2014年,欧洲占汇丰资产的30%,带来的税前利润却只有3%。北美的情况略好一些,利润和总收入贡献率分别为8%和18%。两地的业务毫无进展,收入都基本持平。

相反,亚洲占汇丰资产的40%,去年为该行带来了36%的收入以及78%的税前利润。亚洲还是汇丰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市场,年增长率约为7%。

但欧智华的计划确实有一个潜在缺陷。虽然在香港汇丰是个庞然大物,但在中国大陆,也就是今后汇丰打算大展拳脚的地区,它只能算个小矮子。在香港,汇丰不仅拥有庞大的金融服务网络,还在当地银行业龙头恒生银行持有多数股份。同时,汇丰和恒生两家银行占香港总贷款的25%,总存款的30%,总金额高达3800亿美元。2014年,香港为汇丰贡献了约71亿美元利润,几乎占总利润的40%,收入占比也接近这个水平。

然而,汇丰在中国大陆的规模要小得多。在大陆,汇丰的分支机构还没到200家,不到英国的五分之一。大陆业务吸收的存款只有430亿美元。去年,中国大陆业务的利润达到了近30亿美元,但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汇丰在交通银行,也即中国第五大银行所持的股份。

不过,大陆已经成为汇丰的主要利润推动力。目前汇丰业务集中在广东省,这个从香港穿过深圳湾之后的省份是个发展迅猛的工业区。广东GDP规模达1.1万亿美元,超过了印度尼西亚。汇丰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25年,广东将取代东京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年收入规模为1850亿美元,是纽约预期收入的两倍以上。

广东市场的前景无限光明。实际上,中国各家银行多年来一直在广东蓬勃发展。但问题在于,中国会不会对外国银行开放市场,或者开放程度是否让汇丰实现其增长预期。目前还没有迹象。

在中国增设银行分支机构必须经过政府审批,过程可能耗时数年。为获得中国政府批准,银行经常同意要为边远地区提供服务,而此举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中国政府还会限制总行每年向中国分行提供资金的规模,从而控制分行新建分支机构、安装信息系统以及招聘员工。

在这些因素的限制之下,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总资产占比只有1.7%。

不过,看来汇丰确信广东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不会受到中国经济不断减速的拖累,而且中国政府的放贷限制也不会给广东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天的会议上,汇丰介绍了面向广东工薪族和企业高层人士的大规模按揭、信用卡、保险以及资产管理服务计划。

然而,中国大陆并不是香港。外资银行在大陆发展很难,真的很难。亚洲是汇丰的故土,今后能否东山再起取决于汇丰的亚洲业务可不可以重现往日辉煌。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