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注:印度是除了中国之外最火的创业热土。天然的人口红利不但招来了国外的大批猎食者,也催逼着本土人纷纷白手起家。然而,由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以及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等深层原因,印度的创业生态圈始终给人一种“表面虎虎生风,内里杂病丛生”的印象。甚至有人这样描述:在印度的创业生态圈,今天是雨后春笋,明天就是死者如麻,乱象与生机一直彼此缠斗。近日,外媒 Information 的专栏作者 Amir Efrati 分别撰写了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描述了这个创业之国的现状。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后,或许我们能对该国创业圈的现状获得更为客观的认识。
原文均来自 Information ,标题分别为《What’s Going Right in India Tech》 和 《What Went Wrong in India’s Tech Sector》,作者 Amir Efrati。虎嗅综合其他网站的资料编译。
今天,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你仍能嗅到上个月纵火事件遗留下来的烂焦糊味儿(注:为争抢水源,印度南部的卡纳塔克邦与泰米尔纳德邦上个月爆发骚乱。9 月 12 日,骚乱波及到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当时,由于疑心政府在资源调配上严重偏向这座科技重镇,愤怒的民众冲进多家跨国企业在班加罗尔的办事处,并实施纵火)。本地居民对外来科技公司的仇视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股情绪并不能转化为本土创业者们所需的能量。所以,他们根本没心情幸灾乐祸。两年前蜂拥而至的国外投资曾经给这个创业之国注入过多少鸡血,如今都半干了(今年上半年,科技类创企的融资金额同比下降了将近四成)。焦虑如同干旱一样,在磋磨着许多人的神经。
竞争高压下,许多“印”字辈创企神色仓惶
在印度创业界,几乎已经没有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了。电商、数据分析、健康产业甚至大热的 AI 和 VR/AR 等领域,处处都有叫得上名的新秀,譬如 GreyOrange (通过机器人为电商提供仓储和物流服务,去年获 3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Swiggy(外卖O2O平台,今年获投3500万美元 C 轮融资),以及 Cardekho(在线汽车买卖平台,上月获投 B 轮融资,金额不明,但估值已达 3 亿美元)等等。但实际上,真正活得好的没有多少。
从去年年底起,大量印度创企纷纷开始裁员,这其中包括:印度最大在线房地产平台CommonFloorlipkart(今年 3 月裁员约 100 人)、日本软银投资的食品配送公司 Grofers(今年 5 月裁员 10%),以及 FoodpandaIndia(去年 12 月裁员约 300 人)和电商 Askmebaza (今年 4 月裁员 650 人)。
咨询机构 Xeler8 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从 2014 年 7 月至今年 8 月成立的 2000 多家创企中,有 997 家已经倒闭,夭折率为 43.7%。而这些夭亡者的平均存活年限仅为 11 个半月,还不到一年。
那么,那些看上去膘肥体壮的独角兽们是不是就能纹风不动?你想错了。以 Flipkart、Snapdeal 以及Ola 为代表的他们,头顶是乌云密布,脚下是如履薄冰。其中,Ola 最近已宣布裁员 4.5%,并已将更多精力转移到食品递送等偏门领域,等于直接将部分网约车市场拱手让给了优步;而 Snapdeal 更惨——投资者及某些内部高管都认为,它很有可能以不到5亿美元的超低估值被贱卖掉。
日子如此难过,外来猎食者们难辞其咎
“印度是块香饽饽。中国企业无法打进美国,而有些美国企业又在中国被种种法律法规所禁。结果最后,他们就都来印度了。”
—— Infosys 前 CEO Nandan Nilekani
据传,某些在政府面前说得上话的创企领导者已经表示,希望莫迪他们能暂时向国外那些正在探头探脑的大块头们关闭国门,不然的话,印度本土不少名为独角兽、实则嫩秧子的企业可能根本撑不了多久。
(图片来自《财富》)
可是,他们离开了就太平了吗?当然不
首先从国内环境上说。为了鼓励创业,印度政府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这点在后文将有介绍),但贪腐的弊病一直没有根除。
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曾在 2015 年出过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腐败已经成了印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平均下来,每个城市家庭一年要花大约 4400 卢比(约合人民币 429 元)用于行贿,而农村家庭每家则要每年花费大约 2900 卢比(约合人民币 283 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势单力薄的各类创企自然就不能免俗。他们不但要伺候好当地政府,而且还要随时准备破财去讨好街头警察,以免他们心情欠佳,上门骚扰。
总理莫迪上台后,虽然也摆出了大刀阔斧的架势,但第一,印度的腐败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想要遏制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第二,莫迪在任期内的主要任务还在于刺激经济的发展(当然腐败不除,发展很难),所以直至目前,印度在反腐方面还没有做出什么让人信服的成绩。
外部环境令人失望,创企自身的内力不足也同样让人乍舌。这其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缺乏远见”。它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
(图片来自华文时报)
“我见过的印度创企十有八九都缺乏远见。它们啥也不是,连根儿葱都不算,可能生下来就是为了把自己卖掉。”
——未来集团创始人 Kishore Biyani
面对国外巨头的穷凶极恶,印度创企首先使用的一招就是大搞价格战。以 Flipkart 为例,拿到融资后它往往会大笔撒钱来维持线上商品的折扣力度,试图讨好那群年收入在 1 万美元上下的消费者。这类人在印度 13 亿人口中占比约 2%,属于中产阶级(下面一层人群占比约在 10% 左右,年人均收入只有 3000 美元。印度贫富差距之大在此可见一斑)。也就是说,只有这 260 万人是 Flipkart 要的主要目标,剩余的那 12.7 亿人口绝大部分都不在它的覆盖范围内。而这一点宝贵资源无疑也被亚马逊看在眼里,所以双方之间的拉锯式烧钱大战由来已久。
然而几年下来后,亚马逊不但没被烧跑,反而积累了不俗的客户忠诚度。原因就在于:一、亚马逊本来财大气粗,烧钱大战虽激烈,但根本伤不到它的元气;二、它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做得远比 Flipkart 出色。按照 Nandan Nilekani 的说法,亚马逊拥有真正的数据科学家而 Flipkart 没有,所以,它往往能很快嗅出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望并促进买卖的达成;三、Flipkart 没有拿出过硬的客户服务(譬如递送服务不如亚马逊快捷),又缺乏魄力来改善这块短板,最终被用户忠诚度的欠缺掣肘。
此外,印度创企还受困于资产分配不合理、雇员过多等问题。这一切自造的内伤都为外来户们的打压打开了方便之门。
“除非彻底防治雇员过多等令人头痛的问题,否则许多公司将不得不继续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印度知名投资人 Amit Somani
这种情况下,印度创企们想要突破困境、夺回自家江山的话,就非得配合政府一道火力全开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双方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I 在鼓励创业方面采取,印度政府下了不少功夫(资料援引自福布斯)
一、今年 1 月设立“Startup India”项目。根据该项目发起人对外公布的计划,未来数年内,印政府将大举兴建研创产业园,并逐步让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参与到对各类孵化器的资助中来,争取到 2020 年前后,将印度创企增加到 12000 家;
二、工业与经济部已明确提出,印度各邦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创业服务中心。此外,财政部也已为创业者们大开方便之门,不但减免其税收,而且还为其提供“一日快速注册”服务。在未来四年内,该部门还将为创业者们提供每年高达 4.75 亿美元的基金,帮助其尽快上路;
三、未来数年内,印度科技部将为符合条件的创企提供最高 15 万美元/家的创业补贴。
除此之外,印政府还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开启了一项简称为 PRAYAS 的创业帮扶计划,二是在德里大学校园内建立了电商创业园(Electropreneur Park )。在未来数年内,PRAYAS 将逐步落实与英特尔、洛克希德马丁以及波音等公司之间的合作计划,在印度各地开设研创园区和创企服务中心;而电商创业园则将孵化出 50 家创企,并在电子系统设计与制造领域打造出至少 5 家跨国公司。
II 在改善国内基础设施方面,政府与企业皆有所动作,其中较为值得一提的是:
一、移动互联网的上网资费有望大幅下降。9 月初,印度信实实业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旗下的电信公司 Reliance Jio 正式推出了 4G 业务,且收费极为低廉。在此之前,该公司已在印度率先建起了覆盖全国的 4G VoLTE 网络,并且已经斥资 160 亿美元购买了频谱。据悉,这是信实实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对此,信实背后的老板——印度首富安巴尼(Mukesh Ambani)被对手扣上了“向整个移动运营界宣战”的“罪名”。
的确,说这是“宣战”一点也不为过。目前,印度智能手机的用户已经达到 2 亿,如果上网的话,他们大都要承担 3 美元/G 的的资费。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小心翼翼地把每月的流量耗费限制在10M 到20M 之间,无形中就限制了许多创企的发展,让他们无法施展拳脚去开发移动端的客户。
这种情况下,Reliance Jio 的这一举措可能会成为“一双打开镣铐的手”。据悉,该公司的 4G 业务推出后,用户可在头三个月享受免费上网和免费语音通话两项服务。三个月后如要继续使用该业务,也只需支付 0.7 美元(约合 5 元人民币)每 G 的超低价格,差不多仅相当于目前印度电信市场主流价格的五分之一。同时 Reliance Jio 还推出了带有视频通话功能的 4G 手机 Lyf;由于起步价低至 45 美金,该产品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年轻人的极大追捧,甚至不少人甘愿凌晨起床去 Reliance Jio 的各大门店门口排队购买。
总之,Reliance Jio 成功地制造了鲶鱼效应。现在,包括拥有 3 亿用户的巴蒂电信在内,许多老牌运营商都已坐立不安。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也会很快降低各自的资费。根据印度电信行业顾问 Kunal Bajaj 的预测,几年内该行业的资费就会全面下调,通过移动端上网的人数也会成倍增长。而对于那些想在移动端掘金的创企而言,僧多粥少的局面很有可能在数年内得到较大缓解。
二、生物身份识别系统 Aadhaar 已开发成功并取得了广泛应用。数年前,上文提到的 Nandan Nilekani 协助印度政府开发出了这套系统。由于后者的强力推行,截止到今年 4 月,已有超过 10 亿(约相当于印度总人口的 83%)印度人注册了该系统。
通过采集居民的照片、指纹和虹膜信息,该系统能为所有人提供独一无二的 12 位身份证明编号,而且,由于该编号与手机号和银行账户绑定,注册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享受医疗、社保、培训、就业、移动业务办理以及网上支付等服务。由于该系统优点突出、受众庞大,许多企业(包括创企)都已将自己的业务与该系统绑定。
此外,因为 Aadhaar 以 API 的形式提供开放性协议,因此各类企业皆可用它来开发各种应用,譬如小额贷款类 App、在线转账类 App,甚至招聘应聘类 App 等等。总体来说,Aadhaar 让许多企业受惠颇多。
以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 Paytm 为例,目前,每月有 1500 万名活跃用户通过该平台进行转账、支付以及小额贷款等活动。根据 Paytm CEO Vijay Shekhar Sharma 的介绍,该平台很快也将引入 Aadhaar 系统,以便随时查询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信用记录,并据此决定是否为用户开通货币市场账户(money market account)并批准其贷款申请。
这里顺便说一句:Paytm 目前估值已达到 48 亿美元,股价与去年同比已经翻番。而站在 Paytm 背后、将其视为“战略资产”的阿里巴巴,将借助它在印度市场与亚马逊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
结语
在作者 Amir Efrati 看来,一方面,印度的创业生态圈的确显得外强中干,另一方面,人们也能明显看出政府和企业想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求。根据他的总结,这二者的共同愿景是:让印度创业生态圈像中国看齐,最终做到:自家江山由自家企业把持,绝不像欧洲一样,甘当美国的“数据殖民地”。因此,印度政府与创企必须拿出相当的魄力,在政策扶持、人才引进、吸引投资等各个方面执斧开山(当然还要铁腕反腐),经过数年的努力后,才能让人看到真正的改变。当然,Amir Efrati 还是相信,在文化、政策等方面占据天然优势的印度创企,总能等到那一天。
“一大批印度创企正在兴起……印度的创业生态圈正在走向理性与成熟。”
—— Nandan Nilekani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