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计算在全球市场快速疯长。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3年度全球广义的云计算市场收益为131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预计2017年达到2442亿美元,未来数年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201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高达1500亿美元,占全球IT投入的4%,尽管占比不大,但增长速度惊人。而云计算领域的服务模式中,SaaS模式则是最被企业所认可,几乎受到所有IT巨头的关注,SaaS市场份额更是位居云计算三大服务模式之首。
纵观全球,美国的SaaS市场最为成熟,规模也最大,用户对SaaS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在美国市场中,Salesforce被称为是美国SaaS之父。它的成功极大的刺激和带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目前美国的SaaS服务内容覆盖方方面面,包括CRM,客户服务,财务记账等等,除Salesforce外,同样也是SaaS模式并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还包括Netsuite、RightNow、Taleo和SuccessFactor等。而欧洲市场对于SaaS的接受程度,相较于全球其它地区而言则体现出迅速而广泛的态势,在接受SaaS的服务模式等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
当商业市场繁荣发展时其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繁荣的投资市场,在美国近些年来SaaS市场投资非常活跃。这场热潮始于2007年思科公司32亿美元收购在线视频会议公司WebEx公司,被认为开创了美国SaaS行业的历史。随后,2011年12月,SAP以34亿美元收购了人才管理云服务商SuccessFactors。2012年2月,Oracle以19亿美元收购了SuccessFactors的竞争对手Taleo。2012年8月,IBM公司斥资13亿美元收购人力资源管理企业Kenexa。据国内最早从事SaaS业务的全时公司CEO陈学军介绍:“目前美国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SaaS公司已经超过10家,而超过10亿美元市值的SaaS公司有近100家。”SaaS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估值最高的行业。
国内SaaS发展潜力巨大曙光在眼前
尽管SaaS起源于美国,但在中国经过近十余年的孵化期也已经开始逐步具备发展市场的雏形。首先在企业方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培养了企业的互联网使用习惯,比如最常见的企业社会化营销和关键词搜索、电商平台等,to C开放平台模式已经已经相对成熟,to B端服务企业也逐步开始摸索平台化发展,所有的这些都为SaaS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滋养土壤。从终端人群方面看,近年来国内网民数量平稳增长,终端使用者对互联网类产品的认知度和使用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移动移动网民占比大幅增长,决定了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而移动端的智能化占比不断攀升也决定了移动办公被终端客户的接受度门槛日益降低。
未来,国内的SaaS还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 。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可以通过自建局域网或者定制软件服务实现,但成本通常较高,小微企业更适合采用SaaS企业服务平台的来进行低成本的信息化。美国方面的这一数据显示,超过78%的企业目前使用或考虑使用SaaS服务,只有18%的企业暂时没有使用SaaS的计划。而SaaS企业服务目前在中国市场渗透率仅5%,意味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可能迎来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而从2013年就已经崛起的“互联网化”在各行业的企业中快速地普及起来,SaaS企业服务平台作为企业互联网化的起点,是企业互联网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企业互联网化,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至此,SaaS企业服务入快速成长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核心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预计未来SaaS企业服务领域也会出现几家巨头型企业,企业的SaaS也将更加多样化。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同美国相比,中国的SaaS市场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行业市场显得较为平静,成功的本土SaaS公司几乎没有。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为222亿美元,中国占比仅为2.5%。SaaS企业服务行业已经发展了十年,但是由于整个市场发展环境的影响,行业规模尚未爆发。总体来看,中国云服务行业及市场环境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成熟。Gartner调查数据显示,2013以来,云和大数据都是中国企业IT投资的重点。国内移动设备人均占有率极高,中国B2C市场与美国市场差距并不大,资本力量的介入势必会推动SaaS市场的发展。
SaaS模式在零售业
关于SaaS领域的分类,通常可以按照“通用-垂直”、“技术-管理-业务”等维度进行划分。本文主要基于应用场景以及盈利模式这一维度,将SaaS分为三个细分方向:“大SaaS”、 “小SaaS”以及”供应链SaaS”,如下表。
方向 |
主要客户 |
核心实质 |
核心价值 |
盈利模式 |
典型 |
“大SaaS” 管理工具型 |
中小型企业 |
管理信息化、管理功能或技术功能 |
提高单一企业的协调效率、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功能 |
按时间付费(CPT)/免费 |
重SaaS: Salesfore、八百客等 轻SaaS: Slack、钉钉、明道等 技术工具SaaS: 各类通信及支付SDK |
“大SaaS” 业务管控型 |
线下商家、连锁门店 |
业务运营信息化、运营管控 |
提升整个连锁门店体系的运营效率及信息化程度 |
早期:软件销售或SaaS销售;后期:往上游走是B2B2C(O2O),往上游走可切入供应链交易 |
中小商家门店管理系统、如博卡软件、美丽加、美味不用等、客如云等 |
“供应链SaaS” 交易平台型 |
大宗交易平台及产业链上下游 |
交易撮合和供应链重构,信息化平台是辅助 |
提升行业交易效率和供应链效率 |
前期:信息服务平台、广告费、会员费等;后期:撮合或自营、交易佣金、增值服务收费 |
各行业交易平台,如塑料(快塑网)、化学试剂(网化商城)、钢铁(找钢网)、纸(找纸网)、面料(链尚网)、汽车零部件等 |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大SaaS”和“小SaaS”既不是以其市场规模而论,也不是就其功能强弱而论的。之所以采用这个叫法,主要因为“大SaaS”所面对的企业通常相对规模较大,且功能点相对较复杂、较多,而“小SaaS”面对的门店客户通常规模较小,其功能场景相对单一。通常来说,“大SaaS”一般是以通用型SaaS居多,且大多属于管理工具或技术工具型SaaS,而“小SaaS”一般都是行业垂直SaaS,更加偏重于业务运营及管控。本文所定义的“供应链SaaS”是一种特殊的形态,既包括从SaaS切入行业交易的平台,也包括直接切入供应链交易而后才逐步完善SaaS平台的企业。
随着连锁经济的兴起,在消费服务领域兴起了一大批连锁消费门店,如美容、美发、美甲、餐饮、酒店、终端零售、旅行社、民宿、汽车等。这类消费门店原来的业态是“大市场、小作坊”,完全依赖地理位置和口碑带来流量,商家热衷于通过预售会员卡等方式提前绑定客户。就其内部运营效率而言,此时的商家还停留在手工开单、手工做账、手工结算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的状态。随着商家自身营业规模及店面数量的增加,自然而然产生了门店管理系统的需求。前期可能更多时采用单体的套装软件实施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不便是,商家无法有效保障后续的系统运维及稳定性要求,于是就自然产生了门店管理系统SaaS化的趋势(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SaaS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方的总体拥有成本)。这一类的SaaS门店管理系统涵盖的功能通常包括会员管理、业务开单、支付结算、内部计酬、报表统计、营销互动等。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近年来O2O平台的发展,传统商家既有压力也有很大的动力向互联网靠拢,而这种靠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则是美团点评时代,即通过大平台向商家导流,此时商家和互联网的连接是通过“瘦客户端”建立联系,其内部是否有完备的信息系统不是关键,商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后台或者APP可以承接服务订单。显然这个阶段还停留在“卖罐装煤气”的阶段。随着整个行业竞争加剧和对效率的进一步追求,平台和商家之间希望能够互联互通,以实现高效快捷的“卖管道煤气”,于是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平台方要真正落地其O2O战略,必须打通商家内部的业务流程和“进销存”,从而从行业层面客观上产生了一个需求,即必须全面实现商家门店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即必须在商家内部植入“胖客户端”,想想阿里为什么要收购石基呢?所以, “小SaaS”既是线下商家门店提升其内部运营效率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线下门店真正拥抱互联网所必须要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这类SaaS来说,早期的盈利模式是通过销售软件赚钱,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大平台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SaaS服务商倾向于软件免费化,以期通过软件植入的方式黏住商家,从而谋求其他的变现方式。如果往商家的“出口端”考虑,那就是建立O2O服务电商模式(导流并切入交易),如果往商家的“进口端”考虑,那就是帮助商家优化上游供应链。
理论上来说, “小SaaS”平台后期的盈利模式既可以往O2O方向走,也可以往上游供应链切交易。具体要看团队在C端的能力以及商家服务或产品内容的重心在哪?如果商家是服务为重心的,那么这类SaaS平台的战略选择更倾向于“信息+服务+资源”,服务才是其交易的核心标的,资源只是服务过程中的辅料,那么此时切上游的供应链交易,可能面临比较低频、且总体交易额不大的情形。如果商家是产品为重心的,那么这类SaaS平台的战略选择既可以是“信息+资源+服务”,也可以是“信息+服务+资源”,如何选择需要看团队的C端运营能力以及行业供应链格局。
而国内市场针对连锁行业的“小SaaS”主要集中在餐饮和酒店行业,典型代表包括:博卡软件、美丽加、秀美甲、客如云、美味不用等、洽客、番茄来了等。而在零售连锁行业,如便利店行业,成型的SaaS还比较少,主要是原因是连锁在早期就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知名的连锁零售多已采用多年的传统门店管理系统(多基于PC),导致SaaS模式在连锁零售行业的发展受阻。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