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拿了3亿B轮的凹凸租车,创始人张文剑说我们的对手只有PP

拿了3亿B轮的凹凸租车,创始人张文剑说我们的对手只有PP

以上为携程的共享租车产品截图

两分天下?凹凸只看得上PP

看到以上的合作,似乎P2P这个新行业的许多问题,正在被逐渐理顺。而从行业来看,PP租车刚在九月公布了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在资本还是领跑的地位。而对于P2P租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张文剑认为:“北京有PP租车、上海有凹凸,可能会形成两家分别在南北垄断竞争的格局。而像宝驾、友友这样的竞争者都不太有机会了,因为他们在北京都竞争不过PP。”

而PP和凹凸模式略有不同,PP是完全的 P2P的模式,而凹凸在交车的中间环节,增加了取送车的服务。这就类似OTA领域的去哪儿和携程,上海的携程和凹凸都更重视服务,而北京的去哪儿和PP都更倾向于用机器解决低价的问题。似乎又验证了南北用户的不同特点:北方城市更注重价格,南方城市更注重服务。PP在华北地区有超过50%的份额。张文剑称凹凸租车已占华东地区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凹凸订单量有60%来自于上海,其他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的订单量有增长。

现在凹凸的布局城市有12个,北上广深、南京、杭州、成都、重庆、三亚、青岛、海口等。但拿了钱不急着扩展新地盘,而是继续做好用户服务体验,拓展租车人的量。在服务这块,凹凸越做越重,张提到下一步会在以下三个方面:会推出一键叫汽车的服务;取送车的标准服务;一秒认证(只需要身份证和驾照),三次以上可能不要信用卡等等。而取送车服务这块,虽然能提升体验,但会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去运营,目前也没有统一收费。所以每扩展一个新地方,凹凸的成本会远远高于技术流的竞争对手。

但大家在市场份额上似乎都忽略了华南的市场,城市化程度高、车辆保有量高,城市集中,人口密度大,这些特征无疑都指向珠三角的城市圈会是加一个激烈竞争的战场。而PP的速度和低价,对比凹凸的服务和“生活方式”,不知哪个会更吃香。

如何盈利?目前只有保险

张文剑介绍凹凸现在主要靠保险费用盈利,保险费与太平洋保险分成,每单有70、80块的利润。凹凸有车主资源10万辆,线上的车主有三万多。每个车主平均出租4次,客单价在500、600(大概两天),但目前还没有向车主收费,未来可能会向车主收费。

在目前业务上的转变方向:

1.降价:价格运营下来,有了足够的车主,就有一定的定价权,比传统租车便宜20%到30%。

2.提升用户体验:认证快,信用级别高不用押金,一键叫车,车会洗干净、整理好的。

3.更多租车场景出现:以后会开通国际租车,房车、摩托车,各种个性化的车辆。

而日后,进入保险、汽车后市场、二手、一手新车的售卖服务,似乎都是想象空间。

一个问题:能独立上市还是成为产业布局?

但这些美好的想象空间能够有实现的一天么?有媒体猜测,PP和凹凸之争会是当年的滴滴快的。快醒醒吧,没那么好命了。滴滴快的高投入的竞争只会有一次,背后是AT为了强调支付入口,烧钱烧出用户的玩法,资本不会再陪第二次。所以PP和凹凸们不靠烧来的用户,还是很值钱的。

既然行业进入“二者争雄”的阶段,我们不妨思考下这些创业者的前景。资本领跑的行业,虽然服务和市场都在打磨培育过程中,却也早早显出了格局。现在这几家创业公司都没有共同的投资人,估计短时间不会看到兼并的情况。当他们抢完了租车市场,杀入保险、汽车后服务、二手车销售的市场时,凹凸、PP们的竞争对手似乎就不是彼此,而是抢占了出行二字的滴滴、瓜子二手车们,或者下棋人BAT。租车行业本身就一直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P2P创业者们是否还愿意独善其身?或许抱个大腿,功成名就是更好的选择。

文章来源:虎嗅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