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来自市调机构Kantar Worldpanel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大屏手机在美国智能手机中的市占率,仅为微不足道的6%。而到了今年初,大屏机市占率已经增长到了21%,翻了三倍有余。
与此同时,设备提供商DeviceAtlas的最新数据显示,4.7寸仍旧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手机尺寸(无论是在发达的美国,还是新兴的非洲、印度市场),且最受欢迎的手机分辨率为750×1334,而市面上提供这一分辨率的手机就只有iPhone 6/6s。
另外,2K屏幕分辨率(1440×2560)正在逐步成为主流,尤其是在新兴手机市场的国家。在美国,使用2K显示屏的用户不足10%,而在印度,这一数据达到了12%。而分辨率需求的提高,也意味着大屏手机需求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该统计显示,尺寸在5.5英寸以上的手机最多的国家竟然是美国。
从这两个统计可以看出,客观的手机市场的大屏趋势及主观上苹果大屏iPhone的发布及热销,在同时加速大屏手机普及的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小屏iPhone的发布不仅要面对大势的冲击,更面临自家大屏iPhone的影响,这也是小屏iPhone与当年iPhone 5c相比更不易成功的因素。毕竟当时大屏手机刚展露出发展的势头,且苹果自己也没有发布大屏手机。
此外,从定价和苹果自身追求利润率的策略看
之前iPhone 5c与主流iPhone 5s的差距仅为100美元,远非业内期待的所谓面向低端和新兴市场的价格。而这点势必在未来小屏iPhone上延续。而惟一不同的是,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已非两年前iPhone 5c与iPhone 5s同台可比,中国厂商的崛起造就了大量性价比极高的大屏Android手机,这无疑让小屏iPhone的所谓价格优势被稀释,额外平添了竞争的难度。
最后就是所谓的成本
有业内分析称,小屏iPhone有助于苹果降低成本,进而变相提高利润率。试想一下,销量未定的小屏iPhone与销售占据绝对主流的大屏iPhone相比,芯片、屏幕等这些占智能手机成本大头的部件,怎么可能具备更高的经济规模效应?这种说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即便是在销量相同的情况下,当大屏越发成为趋势之时,单从屏幕的成本与经济规模的角度,也是大屏的规模效应显著,而小屏的规模效应只能是越来越小才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鉴于之前苹果之前iPhone 5c颇具争议的市场表现,及与当时iPhone 5c发布时智能手机产业和苹果自身产品和市场的变化,例如大屏化、大屏和高性价比Android智能手机的崛起、苹果自身用户选择的变化等,苹果回归小屏手机已然失去了战略意义和价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孙永杰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2001/1.html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