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NG VR创始人周流
2016年成为VR领域的爆发年,无论是公司层面还是资本层面,都对VR产业给予厚望。但时至今日,“痛点”还是那个“痛点”,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VR领域的创业公司,试图用技术驱动解决VR眩晕这一“痛点”。国内这家创业公司——LONG VR,却想用“产品驱动”在同质化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竞争。“因为靠技术在中国寻求突破的几率比较小,反而内容方面更具潜力”,LONG VR创始人周流说道。
一年VR天使投资人,后进军VR领域创办LONG VR
周流11岁跟随母亲移民到加拿大,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波士顿工作,在MIT有4年的创业经验,最终在在“杭州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回到中国。
在创办LONG VR之前,周流曾做过一年的VR领域天使投资人。亲身经历国内200多个VR创业项目后,最终让他满意的却只有2个项目。这次的投资经历也让他对VR领域有着更深的理解。
他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在看了200多个创业项目后,看明白了很多事情,一是更加深谙行业发展状况,二是拥有别人洞察不到的动态和信息”。
他所谓的明白很多事情,大概是在作为创业者和投资人之后,更能站在产业内看到不一样的场景,对产品、团队、创始人有更深的琢磨。相比于其它创业者而言,周流更懂得资本运作和资本想法,在战略选择上更具优势。
所以,周流创业很快形成了一个套路:做哪个领域先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去,把道路和方向全看明白之后,再出来创业将更稳妥。
之后研究了消费者心态后,创办了LONG VR,该产品主要用于解决VR头显容易产生眩晕的问题,除搭配手机使用,还为用户提供上千个VR内容。
有舍才有得,创业更是如此
VR讲究的是交互感、沉浸感,但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在不晕的情况下,前两者才变得更有意义。所以VR痛点在于,首先要解决的是“不晕”,其次才是沉浸感和交互感。
以目前的技术和硬件承载能力,三者兼顾是做不到的。而国内一些比较靠前的VR公司如暴风、大朋、蚁视、乐视等VR头盔的FOV视角一般在120°左右,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是不错,但这也意味着手机陀螺仪将被非常频繁地调动。
而由于目前中低端手机陀螺仪的刷新率不够,用户看到的内容将出现延迟现象,一旦延迟就会产生眩晕感,所以这类头盔的受众也将缩至高端手机用户人群。
所以,LONG VR在产品战略选择上有一定的取舍,其舍弃更好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先解决用户“不晕”的问题。把沉浸式软件界面砍掉,只做2D交互。镜片的FOV视角降低至75度,从而降低眩晕感。这样一来,用户人群将全面覆盖到高、中、低端手机用户群。
75度是团队保证用户不晕的前提下还有一定沉浸感的最优节点选择,如果再低,沉浸感不好,用户的体验也将大打折扣。周流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产品前期曾做3000多个用户测试,抱怨晕的不到10个”。
周流还表示,LONG VR追求用户的留存率,且产品对眼睛没有太大的伤害,400度近视以内的用户都可以放心使用这款产品。
另外,在内容方面,LONG VR为用户提供3D电影、风景、美女、惊悚等国内外1000多个内容。但这些内容,周流和团队也进行一些筛选和过滤,画面切换特别快的内容将被砍掉,总之都是围绕保证不晕体验来做软硬结合的产品,所以,这也是周流口中LONG VR的定位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而不是技术驱动的公司。
VR真正大爆发前夜,占坑很重要
VR创业包含内容和技术两个方向,一级市场认为,技术可能会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发展成熟,之后会进入“内容红利时代”,而在国内VR内容方向更具潜力,有可能为公司和创业者带来可观的收益。
在VR领域,目前的状况是这个行业到底怎么演变,参与者心里其实没有谱。而离VR产业爆发实际还有2年左右的时间。
周流认为,但凡做内容平台,不融资做行业应用的,不赚钱又没客户买单的基本熬不到爆发夜。而2年后再做内容平台却又晚了,所以今年是选择做内容平台创业的最佳窗口期。
但目前的行业现状是,内容平台方面并没有好的盈利模式,现阶段只能靠卖硬件赚钱。所以周流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LONG VR的策略是做内容平台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硬件路线”。
目前LONG VR已经在北京三里屯soho、新中关、五道口等四家线下体验店进行售卖。因为产品的售价只有149元,价格上很容易让用户接受,周流的用意也是想通过这款入门级的产品打通1—4线城市的用户,在用户的基础上过渡到更高端的产品。内容上,未来公司将成立内容制作部,着力把内容聚合后分发到用户手上。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