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品读 | 互联网征信:繁荣与风险并存,未来蛋糕很大

不久前,芝麻信用宣布正式推出其独家研发了小微企业信用洞察“灵芝”系统,芝麻信用是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公司的一套征信系统,将聚焦于小微企业提供企业征信服务,有望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息高清征信画像。

为什么要进军企业征信,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毫不避讳地称:一是市场需求,二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很难看到领军企业,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探索阶段。

特别是创业公司,无论是创业者或者员工,完整的征信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极大的便利。

征信当前的状态:繁荣与风险并存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企业总数已超5000万家,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9.6%。今年一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17万户,其中超过9成是小微企业。

这些中小企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问题,然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还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诞生,他们将同样面临着资金的问题,中小企业之所以资金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是因为在传统的风控模式下,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够完善,一笔150万和一笔10万贷款的流程一致的,上门调查的成本亦相近,无疑抬高了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由此,企业信用体系的匮乏成为了其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不仅如此,在互联网个人征信领域也展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似于银行信用卡的服务,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近几年已经全面开花。京东率先推出“白条”之后,阿里跟进了“花呗”,腾讯有“微粒贷”,苏宁有“任性付”,百度则推出“有钱花”。中国信用体系不成熟,只有20%的人拥有信用卡的现状,给互联网公司提供了空间。因此,征信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撬动消费金融的支点。

广阔的市场需求预示着互联网征信未来的繁荣,尽管如此,互联网征信还是存在诸多挑战:

1、数据采集存在诸多雷区,比如说不能采集敏感的个人信息,数据的安全与透明度,一方面,个人的数据是个人的资产,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另一方面,对大数据的存储与公开当前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2、海量数据带来的烦恼,无论是芝麻信用、腾讯征信还是其他的征信企业都有非常广泛的数据来源,数据量大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数据的筛选和清洗是一个非常枯燥复杂的过程。况且,数据量越大,审核维度越多,由此带来的“数据噪音”也越多,模型越失真;

3、数据存在漏洞,民营企业开展的个人征信业务能否顺利对接央行信用报告的核心数据(如工资收入、社保记录、信用卡记录、贷款记录等),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此前,许多P2P平台就是由于无法对接央行信用数据,而不得不亲力亲为地做征信。眼下,腾讯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与银行有竞争关系,要将核心数据共享给竞争对手,对银行来说并不容易;

4、各企业之间合作壁垒,除了缺乏金融数据外,纯线上采集数据同样有着无法回避的劣势,线上数据真伪还有待于商榷,在此基础上,芝麻信用的数据偏交易,而腾讯的数据偏社交,其他的6家机构也各有特点。而要让不同企业之间互相合作,打通数据,似乎又很难做到。

案例: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在个体征信上锱铢必较

截至目前为止8家机构的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开展已近19个月,仍未获批央行的个人征信牌照。可见央行对待民企征信业务的审慎态度。

目前来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依赖于阿里巴巴的全方位数据和腾讯征信背靠腾讯集团的“大”数据走在民营征信业务的前列。

去年马云曾提出要求,阿里巴巴要从“有”做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阿里巴巴早已不再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而是一家依托云计算的大数据公司,如今的阿里巴巴被人誉为“阿里帝国”,经营范围包括电商、物流、金融、大数据云计算、跨境贸易……。芝麻信用正是依赖于阿里巴巴无处不在的数据在个人信用领域已经和阿里巴巴的电商、出游等方面完成对接,信用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开通蚂蚁花呗,实现在阿里和其合作的多个方面实现先消费后付款。此外,在租车、租房、婚恋、签证等其他领域芝麻信用也展开了合作,在企业方面,芝麻信用宣布正式推出其独家研发了小微企业信用洞察“灵芝”系统,包含企业信用报告、风险云图、信用评分和指数、关注名单、风险监控预警五个产品,这些个产品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从而评估他们的信用。

腾讯征信评分及报告则来自于腾讯社交大数据优势,后面是5亿QQ用户和3亿微信用户的社交记录,包含了社交、游戏、电商、金融等业务数据,在不同数据源中,采集处理相关行为和基础画像等数据,并利用统计学、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出用户信用得分,形成个人征信报告,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并能通过实时监控,更为有效的判断出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违约机率。

在个人业务上,基于上述数据,腾讯征信帮忙他们建立信用记录,这些信用记录能反过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对于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互联网征信服务来帮助他们降低风险,能够去为更多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征信未来:个体、中小企业的福音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体,在互联网上交易越来越频繁,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交流越多越多,在互联网的虚拟性不可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信用体系越来越依赖,商家想要了解用户的信用以便为客户提供适合的服务,诸如白条、分期,个体与个体之间想看到彼此的信用以便交友、交易,而当前的征信体系明显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未来整个征信将呈以下几个趋势:

1、个人征信愈加繁荣

在我们可见的未来,信用将会和我们的购物、出行、酒店、交友、租车、签证、就业、医疗……越来越多的场景,信用好的个体将会得到更好的实惠。在互联网公司出现之前,仅有央行下的信用系统能够统计极少部分的信用记录,如今,也仅有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腾讯集团旗下的腾讯征信发力C端用户。比如说二手电商市场,可能因为大家都有了信用数据而重新洗牌。

2、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融资将成为焦点

相比与个人征信实施审核制,数量稀少而言,企业征信机构实行备案制且数量较多。截至2015年11月底,根据央行公布的备案信息,北京有40家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上海有22家。以往我国的企业征信偏向于大企业征信,而对于中小微企业征信覆盖度非常低,因而也是导致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问题的成因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中小微企业数据得以快速获取并积累,通过这些经营数据、供应链数据、物流数据等可以反映出企业征信情况。


3、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对征信更加依赖

中小企业目前大多都有想扩大规模却苦于融资的苦恼,过去想要去银行贷款,手续麻烦,门槛高把大部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难煞许多中小企业。如今,民营资本得到激发,如果中小企业和企业主有良好的信用记录,融资或者互联网借贷将大大降低他们的困难。而且,完备的征信体系可能是助力跨越互联网金融鸿沟的有力方式。

4、行业初具规模,巨头潜行

征信业存在极为明显的规模经济,随着数据库规模的扩大和查询量的增加,业务成本逐步降低,并且随着数据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征信产业容易形成寡头垄断。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例如美国在个人征信业务上以益博睿(Experian)、艾克菲(Equifax)、环联(Trans Union)为主,三家机构几乎垄断了全美个人征信数据。在企业征信业务上,邓白氏(Dun & Bradstreet)处于垄断地位。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惠誉(Fitch Group)三家信用评级公司垄断了全美机构信用评级。

在中国,腾讯征信与芝麻信用展开了贴身肉搏……

关注微信公众号品途商业评论(pintu360),精彩内容每日放送,还有福利与互动。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