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部分地区支付宝出现了长达两小时的故障,后据支付宝公告说是因为华南地区机房故障导致。去年,支付宝已经出现过类似问题,也有声音对支付宝提出了疑问。
移动支付时代,场景对于支付尤为重要,也因此使得支付宝的老大地位并不那么牢靠。而支付产品对多样化和碎片化场景的主动适应,很可能使得“去设备化”成为现实。而去设备化又会使“去中心化”成为支付发展一种可能的选择,而已经有创业公司在实践该理念了。
不过,“去中心化”也只是支付发展的诸多可能选择中的一种,而且有也是比较大胆的一种,有可能成为现实,也可能不会。但是,在目前阶段,“技术”对于支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没有根本性的创新来颠覆巨头们现有的市场格局的情况下,从技术手段进行支付创新,提升移动互联时代的支付便利性,以帮助其适应不同的场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马云在乌镇互联网大会说过:“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
也许,“支付宝”正面临着马云所说的“摧毁”。
在纪录片《少年阿里》中,马云提到“移动互联网”,片中他将其比作支付宝一个巨大的危机。不过,片子最后给人的印象是阿里先行一步,克服了这个危机。但实际上移动支付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
易观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了163626亿元,同比增长104.2%。自第二季度起,移动支付的规模首次超过PC端支付,之后差距逐渐拉大。
虽然凭借电商、支付宝转账和余额宝等优势产品,支付宝在交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继续保持交易规模行业第一的态势,但其市场份额出现缩水。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程度是因为移动互联网与PC端互联网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性质的互联网时代。简单说,PC端互联网的特性是“联接”,但移动互联网更强烈的特性是“渗透”。
两者的区别在于,为适应PC端互联网特性而产生的支付产品,主要解决的是远程交易中的“信任问题”。所以,拥有平台,并掌握远程购物主要入口的阿里,能凭借支付宝独步天下。这个时候,PC端主要的作用是联接“双方”。 但是,经过多年的市场培养,消费者对“信任”已经不存疑心了。同时因为移动设备对生活的接近性,使得它能深入更多的场景,显得更碎片化。这样的特性,就使得对于支付便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移动设备与场景天然的关系,使得竞争各方可以通过更多的场景来切入支付,从而也为这个市场增添了更多变数。
这一点体现在更多巨头对移动互联网的觊觎上,即使支付宝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已经非常牢固了。
这一切都在说明着在移动支付时代,支付宝的“老大”地位远没有在PC时代牢固。看到可以通过更多的场景来在支付市场上分一杯羹,本来在各自领域都有足够市场份额的巨头们,又怎会错过这个机会。
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认为这造成了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就是移动互联时代,支付场景将会更加“多样化”,因为这既是时代特性,也是一个“后来居上”的机会。而场景的多样化,又会使得技术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
为什么这样说?
上文也说了,移动互联时代,支付必须要与场景结合,而场景是多样的,这就使得支付行为变得越来越“短平快”,更加的碎片化。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也在对场景化的金融科技保持着热切的关注,近期也将投资部分场景化消费金融、场景化支付的FinTech项目,欢迎更多 有志于在FinTech领域创新的项目投递商业计划书到BP@FinPlus.me。 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碎片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在碎片化的支付行为中,对便利性的考量就会变得比PC时代更加重要,“用户中心”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将显得更加重要。而这一趋势,将使得支付过程中主要造成体验困难的“验证”步骤进一步下沉,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支付设备,在移动互联时代,已经由常见的磁条卡、IC卡、智能手机等发展到腕表、手环、眼镜、头盔、戒指、衣服等可穿戴式智能终端。为适应支付方式日益的碎片化,支付过程中的验证技术手段也在日益变得“多样化”、“简单化”,以最大程度地将支付行为与场景的距离缩小。
目前,最常用的验证技术是数字密码验证。但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正在得到应用,如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笔迹识别、虹膜识别乃至键盘敲击识别。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把移动支付带入生物识别时代,极大地缩小支付与生活的距离,也使得人们对支付本质的认识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有可能产生“支付即生活”的认识,这正是支付宝为应付这个时代的危机所采取的战略。在支付宝的页面上,已经有30多个场景,上到跨境转账,下到高考查分,几乎无所不能。
也就是说移动支付时代场景的重要性将使得支付行为日益碎片化,这又使便利性被充分重视。提升便利性正是技术的作用,它反过来又会从根本上改变支付的性质,使支付融入生活。
那这条技术之路的尽头是什么?是去设备化。
何为去设备化?就是不借助任何除身体之外的设备进行支付。
在电影《时间管理局》中,人类的寿命是无限的,前提是你要通过工作使得你手上的一串数字保持不为零,要不然下一秒你就得死。而这一串数字,可以用来交换任何商品,过程只是交易双方握手即可。
为什么去设备化可能成为支付技术发展的终点?
首先, 移动支付使得支付行为通过各种场景深度参与到生活,甚至有可能最终融入生活。 而最直接参与生活的,就是我们的身体。所以,身体是一个极好的支付工具。
其次, 在支付验证技术的发展趋势中,通过身体特征来进行验证已成为一种潮流。 因为虽然现在的验证技术已经很安全了,但始终存在着漏洞。这世上,唯一不能被偷走的,就是你自己。所以,身体也是一个极好的支付验证手段。
再次, 越来越多样化的支付工具,其实都在指向身体。 比如眼镜、指环、手表等等,都是与人的身体紧密相关的,表面上看是支付设备越来越多样化了,实际上是支付工具越来越“生物化”了。而这生物化的尽头就是把身体当支付工具。
其实,讨论了这么多技术发展的终点,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个可能—— 支付发展的终点有可能是去中心化。
目前,所有支付手段的核心都是“银行账户体系”,这就是一个中心化的支付系统。甚至以挑战者姿态诞生的支付宝,也是利用中心化的模式,在交易过程中设置可信任的关口,然后通过多步支付的方式解决远程交易中的信任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支付的本质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当身体变成支付工具后,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有可能受到挑战。 关于支付与生活的关系,在蚂蚁金服产品总监陈龙于哈佛大学进行的演讲中所提出的“金融生活”概念中可见一斑。
有研究认为2018年,很可能产生通过指纹就完成整个支付过程的技术。试想一下,如果通过指纹就能轻松完成支付过程,消费者还会关心支付行为指向的是支付宝、微信或是银行卡吗?创新产品的优势之一就在于他们的便利性,一当这个便利性被抹平了,那么支付过程所指向的“中心”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也就意味着,在社会还没有适应“去中心化”的体系之前,“多中心化”的支付体系是很有可能的。当中心多到一定程度,身体就成了“中心”,直接交易就会越来越被需要,“去中心化”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况且,中心化的支付体系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弊端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拿跨境支付来说,高昂的手续费和漫长的转账周期是跨境支付的痛点。目前主流的传统跨境汇款方式——电汇汇款周期一般长达3~5个工作日,除了中间银行会收取一定手续费,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也会对通过其系统进行的电文交换收取较高的电讯费,如在我国通过中行进行跨境汇款会被收取单笔150元的电讯费。再就是通过诸如支付宝和微信之类的拥有跨境支付牌照的公司进行,但会受到单笔支付规模的限制。同时,费用和程序繁杂问题也不容小视,特别是在跨境电商日益呈现订单碎片化的趋势时。
另外,因为传统金融的支付体系不够发达,全球仍有逾25亿人口没有银行账户。而这些,都为“中心化”的支付体系在全球贸易背景下的不适应下了“注脚”。
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创业公司先行一步。英国创业公司CurrencyFair、WeSwap就利用点对点的支付模式,绕过银行账户体系,使得全球有货币兑换或转账需求的双方通过该平台直接进行兑换或转账。
但是,这种方式仍有较大的缺陷,因为它实际上是建立在某些货币“强势”的基础上的,在平台上经常会出现弱势货币兑换不出去,美元供应不足的问题。 而有一种方式,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跨境贸易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长期被当成一种新型技术,实际上,它更接近于理念和模式,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价值交换”模式。而其中所涉及的诸如“密码学、符号学、逻辑学以及编程”等才是技术,而这些技术早就已经存在了。
有观点指出,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撇除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中间环节,不但可以全天候支付、瞬间到账、提现容易及没有隐形成本,也有助降低跨境电商资金风险及满足跨境电商对支付清算服务的便捷性需求。
现实中,已经有创业公司将区块链接至应用与支付领域。Circle成立于2013年,该公司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能让消费者立刻完成支付,还能实现低成本兑换货币及跨国汇兑。目前已经支持美元、英镑和比特币的兑换,即“从英国支付英镑,美国用户就能收到美元”。据彭博社消息称,如果Circle的支付App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并与银行达成合作,腾讯和阿里的支付业务将受到挑战。
FinPlus 为FinTech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及资源,有正在FinTech领域创业的团队,可以将商业计划书投递到 BP@FinPlus.me。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