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一直是流量的圣地,从早期的小说阅读网站,到自媒体在线创作、内容分发、以及线上IP孵化,内容的链条和变现维度更加丰富。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等平台,从内容消费到内容生产的反噬,试图支持内容的闭环。
另外一类产品,从内容生产环节出发,吸引作者在平台上创作,形成内容阵地,通过内容的势能来获得增长,进而幻化为内容消费平台。如汤圆创作,脉冲书志,以及今天要聊的简书。
文章将从工具、内容社区和商业化结合三个模块来解析简书的发展和运营过程,并思考简书的中心化难题。
工具的故事
简书的诞生小众而可预见。2012年9月,简书的开发是为了支持一种写作语言Markdown(可以编辑文字格式的语言),目标是第一款支持Markdown的文字编辑器,不能再小众更多。
还处于内测时期的简书,在2012.12.7的一次大版本更新里,很快上线了富文本编辑切换功能,把受众人群范围快速增大。同期更新的功能还有“简书社”,文章推荐版块,意味着开始内容消费和社交的尝试。
早期的slogan是“找回文字的力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简书都是以优质的写作工具作为口碑传播于创作圈。
从时间节和内容增长点看,冷启动完成地很快。对于工具属性来说,不存在双边属性,最早期主要通过Twitter及圈内自媒体定向邀请体验。国内来说,通过微博、独立博客、小说网站、杂志等都可以定向找到很多优质的作者。
2013.4.22 正式公测之前,除了完善网站功能外和邀请作者外,已经开展初步的内容运营。包括官网“简书社”版块的推荐,微博和微信推送以及征文互动。
4、运营权限开放
对于类型多样和专业的庞大内容体系,无法由团队直接来驱动完善的,需要将用户融入内容体系和生态的构建中,给到用户更多的管理权限。
简书建立了专题体系,各类文章投稿和从属于不同的专题之下。最早专题只能有官方建立和管理,2014.3.20,简书开放专题权限,用户可以建立和管理专题,接受文章的投稿,通过对内容的喜好,运营自己喜欢的专题内容,并获得用户对专题的订阅和反馈,找到有相同爱好的用户。
2016.6.29,简书针对42个有庞大内容的专题,发起“主编招募”计划,寻找这些重点专题的运营者。他们拥有固定基金用于打赏作者,推荐文章至首页和简书期刊,推荐作者成为签约作者等重要权限。
简书仅是通过部分活动整体宣传市集,而没有对每一件商品设计好的推荐场景,比如利用图书的内容桥段开展主题活动,或邀请契合度高的作者做推荐。
图书的SKU扩展性很大,加上简书的用户类型丰富,有很好的变现机会。
2、2015.6.24 简书发起“出租时间”项目,让用户出售“服务”,按时间收费,希望作者除了文章外,可以和粉丝有更多的互动。推广上,作者通过文章介绍自己、服务内容和价格,官方审核通过后,在官方微店里上架一个“商品”,作者再将商品二维码加入文章内容。简书通过资源位推荐,成交后抽佣30%。
目前官网微店中上架的服务数量也只有7个,项目效果不佳。在技能服务领域,流量有2个来源,第一来源于官网推荐或分类搜索,参考“在行”,也并没有达成市场预期。第二,粉丝群体,但简书上粉丝社交属性也并不够(通过文章复读比例,以及首页流量带来的阅读比例可以判断),跟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粘性相比也差了不少,也并不能支撑足够的服务数量。
二)基于重叠用户属性的合作
这个的理念跟APP换量差不多,用户有共性,但产品不竞争。加上作为中性的工具和内容平台,简书的合作对象很广泛,比如每一个不同的专题都代表不同领域的用户群体。跟换量相比,将互动和品牌互推做得更深入。
2016.01.22 联合扇贝APP发起“英文情诗翻译大赛”,从活动公告展示的三则情诗中任选一则,跟帖回复翻译内容,两个产品的官网同时推广。
2016.02.22,简书联合 CODING,开展“程序猿给自己的三行情书”活动,在活动公告下方用自己行业的术语,写一份独特的三行情书。
这两个活动,利用简书挖掘出共同领域或属性的用户参与,除了品牌效应外,对于简书也是一种运营垂直用户的手段。从长久来说,可以将这类活动的权限给到“专题”运营者手中,提供合作和流量资源,进行活动报备和监控。
三)内容的商业化
这类尝试,引入更“强势”的品牌方,围绕主题内容创作开展活动,在预算投入和活动流程上更为规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2016.03.08 简书联合“PentaQ 刺猬电竞社《开展“我的LOL电竞故事》征文大赛,用户在简书上发表电竞故事文章,向《电竞故事征文大赛》专题投稿。累计收到117篇文章,专题关注数147。
2016.05.06 简书联合“魅族”开展神转折故事大赛,向活动专题《神转折,全简书我只服你一个》投稿,并要求在文末或文中,毫无违和地植入魅族产品信息。3032篇文章,专题关注数7200。
这两个活动在内容选题上,前者品牌属性更强但用户垂直;后者内容的品牌植入更为巧妙,很多文章产生自传播,带来意外的品牌效应。活动产生的优质文章,品牌方有权商业使用。
品牌方跟内容主题的垂直深度,或者大众化程度,决定参与用户和产生内容的数量。但无论如何,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在活动过程中,要把产生的优质内容投入预算和精准渠道去分发和推广。
中心化的突破
中心化并非是绝对意义的,出发点是为了把控内容方向,避免出现流量大V,流量的中心化不是目的。
工具+内容社区的属性,相比所有用户“写作共性”的价值外,垂直领域和个性化的用户群体价值更值得挖掘,才能有更广泛的商业价值空间。
内容核心机制中心化,搭配运营权限和阅读体验去中心化,让不同领域的用户组织实现独立地深度运营,也许更值得期待。
作者:天佐(微信公众号:运营有毒,yyyoudu)。擅长案例分析,线上运营和推广。本文由作者授权创业邦(微信公众号:ichuangyebang)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