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大危局
1、百度的价值观危机:如不转念,谁为你救苦救难?
“贴吧门”事件至今,你没有给社会一个起码的交代,你的内心大概一直充满着对个人talent(天资)以及百度对中国所做贡献的骄傲,面对“贴吧门”你满是委屈你放不下尊严和盛名,所以你低不下头!你低不下头,不彻底反省,你的精神世界不会重生;你不重生,百度不会重生;百度不重生,就到此为止,没有新希望。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在寺庙里看到的一幅对联,也转赠给你:如不转念,谁为你救苦救难,倘能回头,何须我大慈大悲?
文 / 秦朔
原文:秦朔致彦宏先生的信:你若不重生,百度就没有希望了
2、阿里的全渠道危机:线上线下,同款同价
张勇原话: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一个现状。我们为什么要创变未来?外面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这样一个电子商务的思维和技术,全面拥抱实体商业以后,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仅仅依靠解决信息对称问题,而带来用户价值的商业模式,其实会慢慢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
精简一下,全面拥抱实体商业以后,依靠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的商业模式,会逐步退出舞台。白话一下,全面线上与线下融合以后,淘宝天猫目前的商业模式,很有可能会被逐步淘汰。实施O2O全渠道,淘宝天猫GMV可能会下降很多,没搞好的话,天猫都可能被颠覆。全渠道的实施,本质上就是对实体零售进行一场大变革。虽然对实体零售利好,但也是一场淘汰赛。品牌商希望消费者,在任何一个终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能购买到所有的商品,而且同款同价。道理就不讲了,先记住一点:线上线下,同款同价。
文 / 云阳子
原文: 阿里的大危机存在于商业模式,淘宝会被淘汰,甚至天猫都将被颠覆?
3、马化腾:从“狗日的”腾讯走向开放的腾讯
HBR中文版:作为2015年全球最佳CEO中惟一上榜的内地企业家,你在领导力方面学到了什么?
马化腾: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导方式,而专注、开放的心态是成功的必需特质。一家公司的成功永远不只是钱或资源够不够的问题,关键的还是团队精神。尤其是将帅相当重要,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传统行业会有资金密集型扭转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基本不太可能,这个市场不是拼钱、拼流量,更多是拼团队,拼使命感和危机感。一切取决于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Be the Best?资源只是加法,产品力才是王道。10个都弱不如1个很强。否则一堆做不起来的产品,只能减分、分散精力。行动要专注,做不好就要砍掉,关停并转。
文 / 李全
原文:马化腾讲述腾讯的管理哲学!
企业家的独立思考
4、美团王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
怎么样才能做到低成本、高效率?一方面靠管理,一方面靠员工敬业,一方面靠高科技,所以第三个高是高科技、低毛利。依靠高科技、IT系统才有希望使我们一个庞大的组织遍布全国各地,因地管理,整个复杂流程能够走得顺畅。
同时我们不认为高科技一定要高毛利。平台性的商业模式,因为可以做到很大规模,所以并不需要很高的毛利本身也能存在很大的价值。如果是低毛利加小规模,没有很大价值,但低毛利加上大规模会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所有零售本质都是这样,沃尔玛是这样的,亚马逊也是这样。
《财经》:你的动力来源于什么?
王兴:我非常喜欢甘地的一句话,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我认为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它应该发生,那么你别等待希望别人让这个改变发生,你可以积极地去促成这个改变发生。
《财经》:讲一个创业过程中令你影响深刻的小故事。
王兴:2011年3月4日美团开了第一个发布会,讲了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这个行业有多大,当时我们说至少900亿,媒体多数都不信。但事实证明发展速度甚至比我们想象更快。当时我跟大家讲这个事情,多数人根本不相信,哪怕你是以一个很逻辑的方式讲,多数人不太愿意深入思考事情。
《财经》: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不相信?
王兴: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这句话很残酷,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
《财经》:是否觉得别人看不到的事情你看到了?
王兴:我很难讲别人看不到的事情我看到了,相反我担心很多事情我该看到的我还没有看到。
《财经》:你认为别人对你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王兴:i don’t know and i don’t really care. 一流的事是做事make things happen,二流的是评价别人或别人做的事,三流是评价别人的评价。
《财经》:为什么做离商业非常近的赤裸裸的事情反而做得比过去好?
文 / 宋玮 陈庆春
原文:专访王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
5、梁建章:“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人力资本主义“
我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最根本变化,就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和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在网络时代,人力资本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工资在不断上涨,对他们进行股权激励的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从宏观经济来说,未来人力资本的回报相对于金融资本会提升,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收入占社会财富的比例会提高。人力资本的崛起肯定是一件好事,因为人的才能更受尊重,而不是其身份、地位和掌握的资源。而当一个社会更加注重人力资本而不是“资本”时,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平等、理性和民主。所以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互联网思维”,那就是“人力资本主义”(Human Capitalism)。
文 / 梁建章
原文:梁建章回应许小年: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互联网思维”的不同解读
6、潘石屹的3Q:企业家面对危机的快速学习和执行能力
现在业界都在鼓吹“互联网+”,而那么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为什么不成功?潘石屹认为“人”是关键。“隔行如隔山,销售的人是做不了出租业务,所以两年前(第一次转型)我一口气砍掉整个销售体系,300多人被裁掉。”而到了第二次转型,潘石屹从挖来高德地图CTO(Mark)出任SHOHO CTO,在董事会也注入了资深互联网人士,如原腾讯CTO熊明华;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投资家孙强(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的董事总经理)等,这些人除了在董事会支持潘石屹转型外,他们也是SOHO互联网转型的智囊团。
早前,潘石屹密集拜访国内互联网公司之事大家有所耳闻。此次潘石屹告诉虎嗅,他去考察的重点之一是了解互联网公司员工间的日常工作关系,目的是为3Q营造符合互联网人群工作的基本环境,这也反应了3Q是要做互联网人的圈子。
潘石屹说,自从做3Q开始,自己的工作最少变成了原来的5倍。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潘石屹给SOHO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听政府的话,千万别和政府较劲。第二,不要和市场较劲。第三,要向美国学习。
文 / 李清乐
原文:潘石屹的复盘与前瞻 SOHO 3Q也要走整合路线
7、任正非:华为成功的理由
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我们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自己获得一个新生。我提一个问题,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要耗散结构呢?大家说,我们非常忠诚这个公司,其实就是公司付的钱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用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我们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
因此,我们总是在稳定与不稳定、在平衡与不平衡的时候,交替进行这种变革,从而使公司保持活力。你们吃了太多牛肉,不去跑步,你们就成了美国大胖子。你们吃了很多牛肉,去跑步,你们就成了刘翔。都是吃了牛肉,耗散和不耗散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决定一定要长期坚持这个制度。
文 / 华夏基石e洞察
原文:任正非:2016年收入超BAT之和,总有一天反攻美国
8、史玉柱:一个企业家最难认清的是自己
一个企业家,一个领路人和一个团队,最难认清的是自己,尤其是取得一定成绩了之后,对自己是最认识不清楚的。巨人当取得了成功之后,我的团队——主要是我,开始觉得自己本事挺大的,想做的事真的做成了,再做事我也能做成,把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了。第一阶段为什么会有聚焦,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行,你就要加倍的努力,所以就会出现不断聚焦聚焦再聚焦,当第二个阶段自己取得一定成功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以为自己比别人强了,这时候就开始要犯错误了,就认不清自己了。
文 / 史玉柱
原文:巨人史玉柱:决定创业成败的6大关键
9、天涯创始人邢明:16年的创业反思
天涯的基因中有几个致命的存在:
1、富有人情味,很盲目的人情味,员工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不会辞退。 2、无人拍板,无人承担、无人执行。当一个项目进行关键性决策的时候,没有人会说做或者不做;当项目有风险的时候没有人说,这事情我来负责;当项目执行的时候,没有人说这事情我来干。 3、核心人员久坐海口,对行业无了解,对外界不了解。 4、盲目空降,没有任何人员储备。 当面临竞争对手的进攻时,天涯往往考虑的是挖人,带着产品 和团队一起过来天涯。 不考虑产品和团队的契合度, 同时盲目开出高薪,人为造成了新老员工的裂痕. 在这点上,阿里巴巴曾经犯过和天涯社区同样的错误。
文 / 樊耀
原文: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反思总结天涯十六年
社群与人性
10、罗振宇的社群:信众与香火钱
“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这是罗振宇的“会员促销”口号。5个小时,全部会员资格销售一空。
当时中国互联网消费和用户还很“屌丝化”,以“知识人社区”和提供知识型内容消费而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寥寥无几。罗辑思维很快声名鹊起,一大群看上去“年轻、上进,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人,为罗辑思维敞开了他们的钱包,送出了“香火钱”。
文 / 张信宇
原文: 罗辑思维的“地下江湖”
11、张小龙:当产品做到极致,头上就会有光
商人或职业经理人往往会选择做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艺术家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不知道妥协。这种坚持让微信赢得了用户,既而在三位王子的储君争夺战中取得了胜利,而赢得腾讯的内部胜利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他已经赢得了移动互联网的胜利。
深夜,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淘宝一样的网店。张小龙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这是他的口头禅。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一分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曾鸣说,张小龙没有方法论,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一二三四来。他提出一个观点,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这真是对的。
文 / 宋玮
原文:周鸿祎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是张小龙这样的人做了微信?
模式之辩
12、顺丰王卫:终究是自营取胜
在快递业的早期,大家都是采取加盟模式发展,其实顺丰也一样。什么是加盟模式,快递公司每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区,会找到一个当地的公司作为加盟商,由这家公司来跑业务,但是公司的资产是归地方老板个人所有,总部提供的是统一的品牌、物流、管理,然后收取加盟费。
加盟制的好处在于,在快递业开疆拓土的时候,扩张非常迅速。因为人多力量大吗?用时髦的话说,这也是一种轻资产模式,因为总部其实不需要很多人,主要是承担管理和战略职能。
王卫最早也这么搞,但是他很快发现,这样的快递公司不是我想要的,为什么呢,服务不行。因为在加盟模式下,快递员的直接老板是地方公司老板,说白了就是强诸侯、弱中央的模式,这种情况下,管理很难规范起来。地方做大了以后,难免会觉得,你总部都是我在养着,我凭什么听你的?
于是王卫大刀阔斧搞了一场削藩运动,在2000年初,就把顺丰彻底改造成了一家直营快递公司,这个模式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国家队EMS,是独一份。
改成直营以后,意味着公司不可能向加盟制公司那样广铺网点,大肆扩张。快递员也是由总部公司发工资,运营成本一下重了不少。但是,王卫在如果提高快递员积极性上下足了功夫。他发明了两个方法:
第一,就是承包。就是快递员像当年的包产到户一样,每个快递员在城市里有自己的片区,别人不会来抢你的,但是,如果你的片区业务量增长缓慢,一定时间内没有起色,就换人。
第二,就是计件工资。快递业有句行话叫收一派二,就是一个快递员收一个快件的同时,应该派两个快件。我们所说的送快递,实际上更多是指派件。真正挣钱的也是在这个部分。在顺丰,你送的越多,挣的越多。而且上不封顶。
换句话说,这样一来,实际每个快递员在顺丰里都是给自己打工,每个人都是大公司里的个体户,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出租车司机的活法?其实还不一样,出租车司机犯懒的时候可以不拉活,但是如果一个快递员的片区来件了快递员不动,只要一打投诉电话,这个快递员就完了。而且在承包制下,每个快递员都会非常积极的去拓展客户,去服务好客户,这个片区越肥,他自己挣的越多。所以,早年也有人攻击王卫说,说这是搞传销。当然,这也是一阵歪风而已,客户的眼睛是雪亮的。
文 / 金错刀
原文:揭秘王卫:顺丰快递员为啥拼命给他打天下
13、刘强东:京东的野心与担当
2016年,我们还有几个创新项目,今年跟大家分享,第一个是新通路事业部。这也是我亲自定下来的,成为我们2016年全集团的火车头一号项目,这个部门是干什么的?夫妻老婆店是其他业态都难以进行渗透的。比如说中国农村每一个村子,都至少有一个小卖部,每个镇上都有卖手机的,我们去镇上调研,用户觉得去京东买还是太远了,包括淘宝、天猫,都觉得离得太远了,就镇上王五是卖手机的,他在镇上卖了15年的手机,卖得很好,服务非常好,有什么问题找他都能解决,他们是靠社交,社区,很小的区域范围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生存模式,我们很难跟他们进行竞争,这已经超越了价格,超越了品质,超越了服务。
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社区里面,这种生意并不是像京东商城这种强调标准化的可以替代的,我们要成为他们的供货商,成为他们的伙伴,京东在中国覆盖了几万个乡镇,每天都有车辆进出,你买一台手机和十台手机对于京东商城来讲成本一样,所以我可以给你供货,通过传统的批发管道,我可以每天给你送货。我们希望这些商店能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这样也有利于把品牌快速的带到四到六线城市去。
文 / 刘强东
原文:看完刘强东的最新演讲,还有什么理由质疑“世界500强”或是JAT
14、松源资本郑杏果谈O2O:一个在心神关系之上的一个全新商业模式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像我们不是说找性价比高的产品,物美价廉的产品,更多的还是说不讨论了GDP好不好,我们讨论一下幸福感。
消费者如果在你的产品中找到这种美好,能够喜欢你的产品里面的持续的微创新的体验,那么你的忠诚的客群会自发的引发你增量的客群,它慢慢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社区。而且这些是我们开始可以有横向的传播,和纵向的传承的属性。它在男女至今,家庭亲子之间,这些社群都可以完成病毒式的传播。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循环,就是从你有一个创新的体验给到客户,客户能够感知,并且分享这个美好,然后会慢慢的去建立起这样的一个兴趣的社群,社群之后其实它可以有用户去生产内容,生产内容之后他会觉得这个事情不是你的生意,是我们大家一起在做的一个事情,他会有一个归属感。
这就是马斯洛理论非常有趣的一层一层递进的归属感。如果归属感实现以后,慢慢也会有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在这中间其实就是文化正能量的空间。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心神关系之上的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文 / 郑杏果
原文:【投资人说】松源资本郑杏果:我不投O2O!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