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前需要弄清楚什么问题?相信这是每个怀揣雄心的年轻人迫切弄清楚的。近日,西会科技CEO崔超来到真格基金“真驿站”,为同学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摘选其中的精华“八大问”,为您整理如下。
我为什么要创业?
就我自身而言,创业动机有三点。
第一,我认为社会上的人总共有两大类,第一类维系社会稳定,第二类推动社会进步。而成为第二类,是我创业的理由。
第二,从中学开始学习编程代码以来,我所得到的荣誉都是个人主义式的,而创业远比单打独斗有意思,自己过于突出反而会给团队带来问题。所以我把依靠团队的力量视作一个挑战,看看在团队和目标之间能否平衡自己。
第三,出于让自己变得财富自由的目的,创业是最直接、也最有趣的方式。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在我看来有几点必须弄清楚,第一,怎样才是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你得先明白自己的焦虑来自哪里,是因为见识不进步而焦虑?还是因为业务不增长而焦虑?而要消除这样的焦虑,达到舒服的状态,你又得做些什么?是周末躺在家里看电影,还是把眼前的任务一扫而空?
于我而言,最舒服的状态就是看到公司业务突飞猛进,而且要是加速度。有人问创业公司CEO为什么永远不高兴,因为他只有看到自家公司是加速前进的时候才能咧个嘴,哪怕是按部就班的常规速度都不行。
第二,基本的商业逻辑是必须的。关于你所做的项目能否在未来占领一部分市场,你得先想透。如果你连自己和身边大多数人都说服不了,那么可以预见天使投资人也很难对你的计划动心。
我派先前负责对接海尔的一位小姑娘去招投标,大概过了一两个星期,她回来报告说没中标,理由是客户嫌价格太贵,因为我们报的是240万。
当时实际情况应该是客户想要讲价,而我收到的反馈是“没中标”,这样就不存在进一步议价的可能性。这笔生意就这么黄了。
后来,这个小姑娘离职了,我觉得是正常流动,没多想。一个月后,当我偶然和海尔下属部门的客户聊起时,他说:“你们当时不是中标了嘛,怎么后来没见到你们?”我当然很错愕,说不知道这事。回去一查,才明白那个210万的单子其实成了,只不过小姑娘瞒着我,自己离职以后成立一家公司,照抄我们原来SaaS的东西,再通过咨询公司拖慢客户的需求进度,慢慢开发再上线供他们使用,相当于靠着这份订单把新公司撑了起来。
对于她而言,乖乖把订单带回公司,也许能有个几万块奖金或者提成,而如果拉着同事出去另立门户,就能带着两百万的订单起家。人性是不可测的,当时我没有做好准备,起码我应该是派销售带上顾问两个人去。这件事也就算交了一次学费。
第一次创业需要准备什么?
其实合伙人不是存心跟你过不去,而是缺少及时的沟通。技术出身的人都有个特点,小问题从来不说,等到捅破窗纸,问题往往就很难收拾了。归根结底,情商这关你要过得去。
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伙人?
如果能在可触及的范围之内找到合适人选再好不过,但如果暂时没有,那就先别找。先把市场需求调查明白,往前推进现有业务,给自己多留点权限,这样才能在下一个阶段吸引更加优秀的合伙人。
平均节奏的话,一年增加一个合伙人就挺好。合伙人这方面,欲速则不达,贪多不益善。
怎样理解公司所在的行业?
创业大潮之下,泡沫肯定是有的。但这也是我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整个民族都在想着怎么优化产业链和产业机构、如何砍掉中间环节,进行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就拿我之前从事的SaaS行业来说,去年(2015)正好被称为2B元年。因为人力成本增长太快,经济却在转型,许多销售指向性公司营业额下滑。以前对效益类工具不感冒的企业不得不慢下来精打细算,关心成本经济。
怎样调查企业以了解他们的需求?
同样,尊重人性,用很多种方式去跟客户成为朋友。因为绝大多数传统行业看互联网都是抬头看,认为互联网是他们该学习的。当你披着互联网的外衣到来,他们会把你当做专家,找你咨询,希望你帮他实现业务转型。所以如果你能给他提供相应的咨询价值的话,他们是非常乐意和你成为朋友的。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