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拒绝跟着李开复做投资,但开复老师还是一“气”之下——投了他

拒绝跟着李开复做投资,但开复老师还是一“气”之下——投了他

但是现场太挤。孔淼和开复老师并没有同框。

开复老师讲了两句话,

“当你们毕业后把学到的知识都忘了,剩下的便是教育的本质”;

“上大学要写十万个代码”。

孔淼真就做到了,还亲口告诉了李开复老师。

一个万能的人

他是如何跟偶像相见的呢?

大二时参加腾讯校园科技大赛,一不小心就获奖了,当时O2O概念还不是很流行,他开发了(又一次!)一个帮助大学生约伴出行的工具,陌生的人通过标注来结识目的地相同的人。

腾讯的项目经理邀请他大三暑假实习,于是孔淼就真的逍遥地等着去腾讯实习,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了,腾讯那边的人竟然告诉他“你太优秀了,我知道留不住你”,于是孔淼就被放了鸽子。他第一次感觉被欺骗了。

第二天他得到了去创新工场实习的机会。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像创新工场首席布道师,现任唯品会首席架构师蔡学镛这样的技术大咖,

(大咖头顶上是个什么球)

这让他更加对技术开发充满热情。这种激动程度大概相当于篮球发烧友亲眼看到姚明打球吧。

老话讲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是完全没错的。实习期间,他曾帮李开复的助理开发了一套微博分类程序,唔,这对开复老师还蛮实用的。

还有上述的PDF转word小程序,

几乎每个部门的技术需求他都能实现,像是一个万能的人。于是他终于被李开复翻了牌子。

我有一个想法,我就是CTO

临近毕业,摆在孔淼眼前的有5个选择:

平时比赛获奖和学习成绩,让他获得了校内校外双重保研资格;

李开复希望他留在身边一起看项目;

出国留学,李开复也答应写推荐信;

接受BAT的Offer;

自己创业。

最终,孔淼还是选择了创业。他认为国内的研究生大多是学术研究型的,

不太符合他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气质。

跟李开复老师看项目投,他觉得无法仅仅通过别人的一个idea来判断项目的好坏。

在创新工场的时候,他还参与了37Degree这个创业项目,也就是通过搜集微博、豆瓣、人人等第三方用户数据进行商业化分析,告诉企业广告砸哪最赚钱。

他很早便意识到了商业数据分析的市场,干脆放弃微博、豆瓣、人人等来源复杂、清洗难度大的第三方数据,开始做网站的第一手用户数据分析,这就是今天的诸葛iO。

在这之前,企业的商业决策大多依赖百度和友盟。但是宽泛的统计已经不能满足精准需求,孔淼占了一个先机。

他的逻辑是:怎样能赚更多钱?要发明个怎样的东西呢?通过商业数据分析来提高用户转化率。以电商网站为例,监测到浏览网站的用户有多少、购买商品的用户有多少、抢到红包或优惠券购买的用户有多少。他先发地狂揽了一大批客户,比如暴走漫画、优美图、寻医问药网等等。

他的团队还在不断扩大中,产品也在不断迭代,他恨不得每天再多出10个小时工作。

忘了说,孔淼还是个帅小伙。

哦对了,他已经入选了创业邦2016 30岁以下创业新贵人物(直升梯)。为他转发和点赞吧!

文章来源:创业邦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