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也要进军电影产业了。随着黎万强回归,小米还放出了另一个重磅消息,成立全新的子公司——小米影业,目前正在筹备阶段。
电影产业扶摇直上,惹人垂涎
互联网正在改变电影行业,产业正在迅猛发展,电影票房一路高歌,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元,影视行业并购资本达2000亿,其衍生产品造就了一个千亿市场。
过去一年,BAT、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在电影产业中都有较大的动作,参与电影投资、制作,或者渗透进宣传和发行领域,这是一个人人都想捞一把的金矿。
“互联网+电影“让这个行业变得年轻、更有活力,但是,变革是这个时代最不能阻挡的未来,如果动作慢了,很有可以退回到从前的水平,所以如何如何面对“互联网+电影”这一新产业,是每个电影公司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影视公司在思索,鱼贯进入的互联网企业也时时刻刻小心,就像乐视影业CEO张昭所说,这是“潘多拉的盒子”,如果动作慢了,就很难站稳脚跟。
加紧布局,小米落在了谁的后面?
从商业模式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企业最基础的点就是“内容”。内容是指电影的创作、制作甚至发行,可以理解为是电影本身。内容研发是重中之重,在IP盛行的今天,原创作品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阿里影业同很多重量级导演达成合作,并在2014年同柴智屏签订了电影创作开发合作协议书,计划在五年内投资制作五部电影。随后又在5月与国际知名导演王家卫授权的春光电影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于未来5年内,优先投资最多5部王家卫担任导演或监制或编剧等核心职务的电影作品。乐视影业也重金签约或合作了几位导演:张艺谋、徐克、陆川,张艺谋还出任乐视影业艺术总监。从13年起,乐视影业每年都会出品/发行多部电影,其中不乏高票房作品。
内容之外,每一家的另一只手都不相同。
电影衍生品业务拥有巨大空间,这一项是阿里影业构建“娱乐全产业链平台”的重要部分,因为阿里的电商基因可以提供更好的销售场景;爱奇艺相对于阿里、乐视、万达这些体量较大的企业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主打线上电影、视频播放,电影方面靠用户付费来获得盈利;万达不用多说,在线下影院的布局中是数一数二的;乐视的“内容+服务”主要体现在“一定三导”和“五屏联动”的创新举措上,建立数据中心为影片精准定位,导航、导流、导购,以及数字荧幕、PC屏、手机屏、Pad屏和点播电视的联动都为用户更好观影提供了服务。
此外,不只是国内电影市场,国际电影布局也是这些企业一直在关注的事情。乐视启动了中美合拍影片制作,还在洛杉矶成立了子公司;万达的王健林一直亦誓做电影业大亨,2012年,万达曾以26亿美元收购AMC影线,近期又传拟斥资高达30亿至40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Legendary Entertainment),将持控制权股权。
小米为什么要做影业?
小米开始大张旗鼓地向行业进军,除了市场风向带来的诱人气息,更重要的是为了补齐内容短板。
其实,在影业之前,小米旗下还有另一块业务——小米互娱,由米聊和北京瓦力网络科技公司合并而成(后者是雷军天使投资),该部门主营游戏、影视两大主干业务。小米互娱目前主要的成就是在游戏,所以在影视方面往往被人忽略。
但这些足以说明,小米早就有进军影视行业的计划。
2014年11月,新浪总编陈彤加盟小米后,小米公司也加强了在媒体、内容方面的投入力度,成为优酷土豆的小股东,而后又入股爱奇艺,建立视频网站大联盟,投资华策影视等内容公司。不过,优酷土豆后来被阿里全资收购,小米的这盘棋也不知道下的如何,在内容上的挖掘需要有新的突破。
2015年11月,在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剧本金字奖的颁奖典礼上,小米公司副总裁尚进与文学系主任、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院长黄丹教授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全面支持学院剧本研发、短片摄制。其意图是试图发掘原始IP而不是购买成熟IP。
此外,BAT进入电影产业后,资本的规模不一样了。加上2017年越来越近,进口片配额限制或将取消,再不布局可能真就来不及了。
小米影业未来能在市场地位几何?
仅仅说明了自己要成立影业子公司,但是小米方面拒绝透露有关于小米影业的具体消息,黎万强仅透露,目前在组建团队筹备阶段。而根据资料,小米影业的业务涉及上游的艺人培养、影视制作、内容投资等,在发行方面,或许会借鉴小米互娱在游戏方面的经验,采用MIUI的渠道,在小米生活、应用商店、视频应用里面都会置入,终端则包括小米手机、平板、电视和盒子。
小米影业或将下一盘大棋,但未来几何还说不准。
有声音说小米影业直接对标乐视影业,然而,小米影业在内容上的投资主要在陈彤手里的十亿美金,大多花在为了充实小米电视的内容上,和乐视影业在人气IP的发掘上差了不少。能否拿下内容制作的局点还说不准。
不过,对对年轻人文化确实颇有见地的黎万强,或许会想办法做出年轻人热爱的产品,看来他必须另辟蹊径来打开局面。
本文综合了品途商业评论、中国企业家、澎湃新闻网、虎嗅网等多家媒体的观点。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