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金融] O2O? P2P? 有种“互联网+”叫白费力气!

2015年,各种版本的《O2O死亡名单》在网络上流传,伴随O2O美好前景,疯狂烧钱的背后,是大批O2O公司的倒下。

不光是O2O,截至今年11月30日,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3464家(仅包括有线上业务的平台),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876家。问题平台数已经占总平台数的约46%,而这一占比数字在6月份的时候为27.7%,然后逐月上升,10月份则上升至43.6%。

关于O2O和P2P的死亡和跑路原因说法,仁者见仁。在品途商业评论看来,原因其实只有一个:纯粹的加互联网,解决的其实还是传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距离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还没干掉传统中介,自己却顶不住了

11月下旬,澎湃新闻发文剑指纯线上中介公司爱屋吉屋,称其上千平米办公区人走楼空,中介电商“烧钱”模式被指难以为继。根据澎湃新闻了解的情况:

第一,爱屋吉屋此前“烧钱”的模式难以为继,一些分支机构被关闭。

第二,对经纪人提佣比例降幅达20%,甚至要求员工对网络端口费自掏腰包。由于业绩不佳,收入降低,经纪人陆续离职。

第三,原本标榜佣金1%的爱屋吉屋,近期已经将佣金上调至1.5%。如果只收1%的佣金,中介公司实际是亏损的,低佣金高底薪一般只是公司初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烧钱行为,但这种模式一般无法长期维持。目前传统中介总共2%的佣金比例往往会打折。这样一来,他们与传统中介在佣金收取比例上就差别不大了。

第四,8-10月,其在上海中介行业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

第五,互联网中介模式,非但没有简化模式,原本一个经纪可以完成的工作,被分拆成多个工序,反而增加了更多的人力成本。由于没有实体门店,网络中介需要用大量的地推人员和海量的广告推广才能实现中介行业最主要的信息收集,综合成本远高于门店租金。

尽管爱屋吉屋随后发文否认,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链家目前看不出败象,而爱屋吉屋却深陷高佣金和用户流量难共存的模式争论之中。

银行快消失了,P2P却先跑路了

关注网络上金融行业讨论的人一定知道,自2013年以来,对金融行业来说,有一个特别可怕的消息一直在传播:传统银行会消失。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称,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三项,分别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此外,庞大细密的网点服务、数以百亿张的信用卡以及银联系统,构成为一张无远弗届的金融网络,覆盖了现代人的生活。然而,现代银行业自十七世纪末,以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出现为标志,到现在经历三百多年。期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面目全非,唯独银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运营逻辑并无大变,这几乎是没有天理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现如今,银行业务目前遭遇的几乎所有挑战都来自金融业之外。

最让人通俗易懂的就是P2P挑战传统银行的借贷(资产)业务。P2P网络贷款平台的方兴未艾已经让银行业风声鹤唳。目前中国的P2P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以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为代表的纯线上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转让模式。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P2P行业累计交易规模已达1.25万亿元;仅今年以来,行业交易规模就在8400亿元左右,依据行业现有规模及月均交易额数据估算,今年P2P借贷行业整体成交额有望在12月下旬突破1万亿元。

然而,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跑路率却高达46%!

互联网特性不等于商业模式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好多企业创始人脱口而出:商业模式出现问题了!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曾用P2P颠覆银行却又难以为继来阐述所谓商业模式出现的问题。

吴文雄认为,P2P的出现使得过去传统依靠银行信用来做背书,高资金成本模式出现垮塌。今天我们还能看到银行的存在,但是十年之后银行可能已经消失,中国内地银行门槛非常之高,通过国家信用背书抬高了资金成本,加大了了整个社会的融资难度。这个时候P2P出现了,因为P2P加了互联网,能暂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P2P也在消失,为什么?因为放贷、本质上都是传统金融的东西,和银行属于一类的。也就是说,产品和用户都没变,中间加了一个体系(互联网)。

“如果把互联网从行业分成两个阶段的话,那么,早期互联网的模式在过去的十年里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量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区都在提供信息对称,把用户吸引过来,提供给那些服务的提供者,赚取信息的差价,在赚取信息差价的过程中,获取用户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靠黏性,有的靠产品口碑,有的靠百度流量,有的靠营销推广”,吴文雄说:“但是,不要将互联网解决信息的特性变成公司的商业模式,如果只是选择信息的话,可能带来的只是一个相对薄利的利润市场。创业的方向里面,如果只是信息这一端,除非有庞大的入口流量,我建议每一位应倾向产品选择上,通过产品用户建立强的黏性,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提升”。

按照上述分析,P2P和之前的爱屋吉屋案例其实都是利用互联网解决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但是模式上没有真正的改变。这恰恰是互联网模式的第一阶段,而这一阶段需要的是庞大的信息流量。笔者认为,P2P吸引用户靠的恰恰是高收益,而爱屋吉屋靠的应该是低佣金太对。但是无论是前者高收益还是后者低佣金都将导致他们的烧钱模式难以为继。所以,目前还没死掉的O2O和P2P企业都起来反思吧,自己目前做的究竟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没有关系?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