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千亿级校企合作市场 小将率队资本助推各显神通

自2013年O2O兴起之后,高校校园成了必争之地。因为这里种子用户一抓一大把。多数孩子刚离开家庭,开始自己生活,品牌意识还没有完全养成。

校园分期、零食外卖半小时送达、学车O2O、手机上门维修、快递代收……各类企业纷至踏来,踩破了学校的门槛。

企业盯着校园这个大市场,校园也不想放过企业这个大蛋糕,于是校企合作给市场留下了千亿级的想象空间。

传统方式品宣层层转包,费用高沟通

一般公司要做品牌宣传,会通过广告公司。传统广告公司的覆盖受地域限制,难以跨区。而大品牌的校园推广,并不是局限于一地,往往是多校连动。因此,传统广告公司会找外包团队合做,才能到达校园。

达校网创始人兼CEO卢春名曾在传统广告公司从业,他给环球管理网记者举例,企业支付给广告公司100万的品宣费,实际在高校的一线执行人员只拿到20万,其它约80%的费用都花在了层层转包上。

而且,由于层层外包导致的沟通不畅,也会影响品宣的质量和用户的回馈。

互联网广告公司走入校园

其实,大学学生会选举外联部长是一个传统,远远早于企业到校园的掘金热。但这个岗位一直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企业需要更好的校园宣传,校园组织者需获利,看起来一拍即可的买卖,却因为沟通的不畅,一直难以对接。

从2014年开始,陆续有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校园品牌推广公司出现,有直接从企宣切入的达校网,也有从免费为学生会搭建微信公众号切入的校校,还有从学生活动发布切入的牛牛帮。虽然切入的角度各异,但最终的赢利方式一致,即通过联接校园和企业,减少交易环节,让企业、校园组织者和自己三方均获益。

第一,达校网

2015年9月上线,是一家专注于校园推广的网站。11月完成由暾澜基金领投,59store,个人天使以及和盟基金跟投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

谈到如何在成立2个月后即得到资本的认可,其创始人兼CEO卢春名说,达校网的利润是正值,换句话说,即使没有资本的支持,自己完全可以生存。之所以接受资本,是因为校园推广领域为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好,公司需要资本注入加快发展。由于定位明确、盈利模式清晰、校园资源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和资本的谈判很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卢春名今年刚20出头,是大三学生,曾休学创业,而且还是一位4次创业的创业老兵,其联合创始团队黄进、刘伟同样是深耕大学校园市场多年,团队对校园有着深刻的理解。谈起近期对大学生休学创业的不看好,他说,清朝百年历史,也让年轻的革命家推翻,所有老兵都是从新兵磨练成的。

目前达校网团队20人。已掌握全国近千所高校的媒体、外联及社团资源,其中深度合作的高校有780所。服务过好时、雪碧、实惠、中国联通、汇源等企业,及上海众多一线广告公司。

其运营和盈利模式比较清晰。假设汇源要在全30所高校办校园推广活动,每场有1万的组织费用,达校网会通过线上平台直接对接校园活动的组织者,留取自己的管理费后,把活动要求进行细化后给校园组织方,并监督活动组织的过程。

第二,校校

2015年3月成立,为高校的学生会、社团、班级及其它类型的学生组织提供免费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服务。成立之后即获中科招商、集结号、软银赛富等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有趣的是,CTO胡稼同样是一位大学缀学生。

校校做高校微信第三方技术服务,开发一些通用模板,包括活动报名、抢票、投票、提案、失物招领等。找准了各个高校的学生会主席,

胡稼说:“我们做的产品别人花一两个月也能开发,只有关系是最不能替代的。”

校校的关系是各个高校的学生会主席,例如南京大学每年的录取通知书上会印上自己学生会的二维码,而这个平台是校校提供的。目前,其已与200多家高校进行合作。

校校的赢利方式和达校网一致,做学校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对接方——和广告代理公司抢品牌方的广告预算。

第三,牛牛帮

2014年1月成立,大学校园服务平台。未有融资情况宣布。

牛牛帮以学生为切入口,每个大学生能够实时发布校园动态。提供的内容有比赛、美食、展览、演出、话剧等活动。

CEO周峰,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曾任职于阿尔克特朗讯,泰克通信。即属技术派,也有大学情结。

结语:资本来试水 小将做先锋

这些校企合作推广领域创业者,多为离开学校不久的学生。作为外部公司,不会比学生更了解学校。他们的运作也多要借助于校内的学生力量。

大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每年有老生毕业,新生进来。这样的流动性对于企业推广而言,会加大难度。卢春名说:“人员迭代是我们这样有着互联网基因的推广公司的另一个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利用现有数据库跟踪社团活动的新接盘人。此外,原社团中有能力的组织者也是我们掌握的资源,一方面可以把企业的宣传通过他们在校园落地,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这些优秀的毕业季人才介绍到企业中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目前来看,校企合作推广企业的创业还处于占跑道的阶段,资本注入多集中于早期,随着这些年轻创业者的进入,试水已经开始。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