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车后市场一片蓝海,但未必适合你!

车后市场一直没有寒冬,而是回归理性,我们不可能颠覆行业,只能在传统领域中进行升级、优化、完善,这才是核心壁垒……

一片蓝海,但未必适合你

众所周知,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已达到7000-10000亿的市场份额,无论是业内专业人士,还是跨界经营者都想在这片蓝海中,寻找一块属于自己的岛屿。从最早的上门洗车服务发展至今,有人说车后市场已经进入泡沫期,也有人说车后市场正处于资本寒冬,但你是否想过这片蓝海真的适合你吗?

在笔者看来,车后市场仅仅算是一个开始,由于前期资本过度拥护,在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下,大量烧钱截取用户(流量),用资本的资金链条来验证所谓的商业模式。近日博湃养车由于资金链断裂停止业务或已倒闭,这足以说明,它的模式一直在资金支持下前行,却失去了真正的自我造血功能。

上门保养真的是用户刚需痛点吗?

上门保养从起初的火爆到今日的不温不火,不禁让人想,上门保养真的是用户刚需痛点吗?作为行业的观察员,我就只能呵呵了,上门保养起初之所以能够如此火爆是因为各路平台的优惠力度绝对够大,换角度考虑也就是说在资本的助力下,保养平台通过资金来购买流量、用户,从而培养用户的习惯,当有一天你的优惠力度越来越小之时,还有多少用户愿意选择你的产品与服务呢?

不过针对生活在一线城市的私家车主,由于时间的紧俏,选择上门保养确实一件非常划算的生活方式之一,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省时、省心、省钱等特点,但长期使用上门保养,车辆的安全的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行驶系统检测,从而会存在一定安全因素,简单理解,上门保养请资产进入,对于传统汽修行业是根本无任何技术壁垒,在模式上很快会被复制,如果在资金上比你还充足的情况下,会很快超越你,而你之前所做的市场,反而给它做了嫁衣。

事到如今,为何多家保养服务平台开始对产品线进行延伸、扩展?经过市场的一番洗礼后,一方面资金链收到缩水,另外根本无法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上门保养服务只能算是一个车后市场的切入点,从轻度维修转换重度维修,在这个转换过程中,需要一套非常完善的转换体系以及会员体系呈现,但前提是保养服务平台一定要用自己的线下直营门店,没有实体店的保养平台都是在耍流氓……

线下店是直营还是合作?

无论是上门保养还是养车服务平台,或者是大多数线下店均为合作店,那么为何不考虑直营呢?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直营店成本过高;

2、直营店发展速度太慢;

3、直营店缺乏专业人士的管理体系。

线下直营实体店有如下几点优势:

1、服务过程可精准掌握,提升服务质量;

2、用户需求,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3、所需服务配件,可全程监管;

4、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得到考核。

这里我们重点来说说合作店,作为汽车的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网上集客,并输送到线下合作店,整个过程中作为服务平台,失去了最为核心的监管,也就是车辆的服务,作为私家车主,通过平台下订单,以及规定时间到达指定门店进行服务,服务平台的监管在后续基本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车辆的服务过程中,例如出现车辆划痕、配件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作为用户第一反应是这个平台太不靠谱,第二反应会与商家进行对质,最后由服务平台出面来解决这件事情。目前众多服务平台依靠前期所谓严格的审核体系与制度进行筛选,以及后期的点评体系,这明显是治标不治本的体系,笔者提出如下几点疑问:

1、是否能够将商家服务流程标准化?按照服务平台给出标准执行下去?

2、是否能够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例如服务的时间、图片上传、视频监控等;

3、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精准的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数据汇总后,推出理性化的产品?

如果做不到,一切都是扯淡,还谈什么呢?

是否真正具备造血功能,打造行业壁垒?

如今在车后市场,我们能看到的行业焦点者真的能走到成功的彼岸吗?答案是未知的。在笔者看来,如今车后市场仅仅是个开始,你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的焦点,更多的来源是资本助力,假如有一天资金链条断裂,你是否具备真正的造血功能?

经笔者分析,目前大部分的车后企业不具备核心造血功能去打造行业壁垒,说得直白一些,商业模式是什么还没有得出明确答案。造血一方面是资本助力;另外一方面是团队,其核心在于团队,一支真正能够打胜仗的团队,才会成为行业的焦点,才可以做到行业的壁垒。

经过车后的泡沫期,车后市场越来越理性化,作为创业者也变得更加谨慎,虽市场前景非常好,但它未必属于你。如今我们看到相对比较成熟的车后企业,其实更多是靠创始人之前的工作背景、家庭背景、社会背景(资源)等才走到今日的顶峰,但这个顶峰未必属于你,你的资源早晚会在日后的某日用尽,在用尽之前如果还未能打造真正的造血功能与行业壁垒,走的越高,则死的越惨。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