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仅在科技领域备受推崇的人工智能,最近却因国家领导人的“集体关爱”大放异彩。这期黑匣(微信ID:blackxtech)就带你来看看,哪些产品得到了习大大和李总理的青睐。
先是习大大在英国伦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i-Snake蛇形机器人在哈姆林中心为戴上3D眼镜的习大大表演微创手术。
再是“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百度机器人“小度”机智应答总理李克强,对话堪称“最萌担当”。
习近平|图片来源:CNN
实际上,领导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1980年,大学时代的李克强就倡导将计算机引入法律工作。在其撰写的题为《法治机器与社会的系统、信息及控制》论文里,他得出了“科学向社会机体的全部毛孔进行全面渗透的纪元开始了”的结论。
今天看来,李克强频频谈及人工智能,正是对当初最好的呼应。
李克强|图片来源:Deccanchronicle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也被人工智能所吸引。当年去黑龙江调研之时,“哈工大与中国机器人”主题展览就吸引了他的注意。除了和现场学生一起观看“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的机器人表演,五花八门的太极拳机器人、舞蹈机器人、足球机器人、机器人灵巧手、爬壁机器人也在习大大面前一展锋芒。
而这仅是开始。跟随着领导人的脚步,更多人工智能产品浮出了水面。
当明星AI邂逅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访问安川电机|图片来源:YSM
三年后,成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腾讯体验了明星AI产品Q影。作为小Q机器人家族的一员,它融合了人工智能光学触控技术及半导体激光技术,可实现各种投影平面点触互动,是世界上最小的互动投影仪。
Q影使用效果展示|图片来源:腾讯大讲堂
另一位“大大”李克强,则对新技术、新理论有着超前敏锐。在2014年出访俄罗斯签署合作协议时,他也不忘前往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斯科尔科沃创新园区展台,了解其人工智能重点项目——无人机的研发成果。
李克强总理与小度机器人对话|图片来源:人民网
被“大大”们点赞的草根AI
相比声名大噪的明星AI,低调的草根AI也在崭露头角,而领导人就是它们的伯乐。
2015年年初,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李克强在走访腾讯、华为等明星科技企业的同时,就已经关注到人工智能领域的草根们。
当时的柴火创客空间还鲜为人知。酷似动漫人物高达的Ai.Frame开源机器人是李克强总理观摩的项目之一,游戏手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人的肢体动作,都能操控它,可以像人一样完成下蹲、跑步、跳舞及格斗等三百多个动作。
Ai.Frame开源机器人|图片来源:任玩堂
Ai.Frame的智能版本装备了多种传感器,可实现路径规划、语音反馈、自动避开障碍等高级功能,技术宅们想要亲自给它编一套运动程序也不成问题。李克强还发出感叹,小团队更接地气,中科院的专家也可以来看看民间的创新。
5月,李克强走在了中关村的创业街上,将服务型机器人Peter错认成了行李箱。小青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吴云不仅向总理介绍了这个用于在各自场景传递东西、聊天、视频及播报天气的Peter,还将公司用于排爆救灾等领域的4款智能机器人带到了总理面前,赢得了总理大大的赞赏。
Peter还待在中关村,另一位机器人却走进了中南海。作为一位特殊的“送餐员”,新松机器人可包揽自动送餐及空盘回收等多个工作,内置的语音识别和语音输出功能,能够实现极简操控。在“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专题讲座上,这位“送餐员”接受了李总理的“视察”。
给李克强“送餐”的机器人|图片来源:人民网
心系人民的习大大,在2013年9月前往大连高新区考察时,也会见了一位草根AI代表——虚拟五轴爬行机器人。在汽车、锅炉的工业化生产中,它可以从5个方向围绕圆形器件外表,进行铆接作业。同时,兼顾传统五轴机床的高精度、高刚性让它还适用于大型飞机的双曲面加工,填补了国内飞机加工制造业在爬行机器人上的空白。
虚拟五轴爬行机器人|图片来源:环球网
今年5月,习近平在造访杭州高新区之际,给海康威视的年轻技术团队点了个赞。报警盒子、萤石C6互联网云台摄像机、萤石W1 智能生活路由器等一系列智能硬件,都是这个草根团队取得的成果。
习近平造访海康威视|图片来源:新华网
随后,去贵州调研的习大大,和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的高余拉起了家常。高余用他的机器人手臂,给习大大“秀”了一把操控技能。通过编辑程序,让机器臂在屏幕上写下了“中国梦”和“多彩贵州”几个大字。
人工智能站在了风口
站在世界角度,上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始祖图灵就做出了预测:未来的电脑可能会思考。2005年,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奇点临近》中预言:“2020年,我们将成功通过逆向工程制造出人脑。2030年末,计算机智能将赶上人类。2045年,人工智能会掌管全球科技发展。至此之后,人工智能的摩尔定律被打破,科技将呈现爆炸式发展。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图片来源:Exponential Finance
这一天正在来到,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澎湃汹涌。
由此带来的,是从未停止过的对人工智能的恐慌。1964年,在《机器的新娘》中,传媒大师麦克卢汉曾经暗喻,“人类只是未来机器的性器官(负责生产新机器人)。”而霍金这般的科学家,也发出了对人工智能的警告。
另一种思路是,人类与人工智能融合为一体,从而获得永生。
这一思路依旧来自库兹韦尔的“半人半人工智能”理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此前也曾表示,融合多种智能模式的混合智能,即“人+机器”将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如《时代周刊》所说的,“或许未来有一天,我们需要与计算机分享地球。但是要想和平共处,我们需要变得与他们一样聪明、一样充满力量。”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图片来源:新浪尚品
而在中国,2014年6月9日的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就对机器人做了如是表态:“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同样,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曾提及,国内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已实现重大突破。而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智慧制造、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2015年7月4日推出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人工智能更是第一次被推上了国家层面的议程战略。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及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从《意见》内容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最近,李克强在《求是》发表的文章里,再次强调了机器人等智能技术的运用。
从国家领导人频频会面,到新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技术的飞跃,人工智能已经站在了风口,并逐步成为了支撑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论明星AI或是草根AI,技术的发展,都在搭建着人机协作与共存的新常态。
人工智能|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人工智能的“战役”已经打响,循着国家领导人的踪迹,还会有更多产品或技术进入到大众视野。人工智能不再只是科技界的宠儿,而是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