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封杀Uber事件,与一篇没有发出的文章

微信公众平台封杀Uber事件,与一篇没有发出的文章

从警告通知的内容我可以感知到微信团队操作人员的不满,这有点像是微信团队里面的某一个人和晋冲这个帐号一对一对抗了。特别是“主动承认违规可减轻处罚”这样的字眼,让我嗅到了萱萱的味道。翻译过来就是:“小子,别牛,赶紧认个怂,认个怂就饶了你”。可是人家怎么回你?会主动认怂吗?只看到在朋友圈的回复:“呵呵。最好把我号也封了。”

从我的朋友圈的反映来看,抱着这种想法和态度的原来一直是微信粉丝,甚至靠微信安身立命的人不在少数。一是认为官方这次操作有些不当,二是不怕你官方任性封号,就是要维护自己心目中的关于微信平台的形象。你怎么办?

以上内容是周六12月5日)写的,还没来及首尾就眨眼到了6号7号。尤其是周一下午,微信官方开始集中回应。

三、微信的公开回应与谈话机制启动

从回应的内容来看,用户的态度起到了作用,微信的理想派占了上风,在Pony的“一视同仁”的鲜明支持下,官方或公关稿的推送文章标题都是那么的一致。

  • 微信派:关于近期清理违规公众帐号的说明

  • 腾讯科技:微信清理数百违规帐号 有Uber也有滴滴

  • Bianews:Uber究竟为啥被封,微信回答12个问题:没交ICP证 滴滴也被封

“我们关注到,近期Uber、滴滴的相关服务号的清理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经查,截至目前,平台的确对168个Uber相关服务帐号以及136个滴滴相关服务帐号进行了清理。主要涉及违规收集用户隐私、诱导分享、帐号互推以及无证无照经营,其中涉及大量以滴滴、Uber名义开通的个人帐号从事互联网专车业务。”看,Uber和滴滴的我们是一样对待的。

“我们相信,没有任何问题是不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说明官方开始启动了对话机制。如果在最开始封Uber的时候能同时给大家上面这样的解释,就不会闹出这么大风波来。

对于Uber来说,我觉得应该见好就收。确实有一些人注册Uber帐号,打着Uber的旗号干着违规擦边球的勾当。

四、对微信官方回应的评价

这次的回应应该是很多人都在等着的,千万双眼睛在看着,这一点都不夸张,我这样形容微信在互联网界的地位还是比较适当的。

如果“无理封杀Uber一味偏袒滴滴”的舆论一旦坐实,民心向背就发生了变化。微信只是腾讯的微信,所谓的“开放和只作连接器”就成为一个美丽的谎言。一旦你的产品日后和腾讯投资的产品竞争,那么,你在微信生态就无立足之地。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选择APP还是微信,恐怕是要重新衡量下了。投资人对于投资APP的动力恐怕更强大了。微信,究竟还值不值得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的平台?

正像大神霍炬所说:“对于创业者来说,投资人必须要问的问题,不仅仅是‘你的项目腾讯也做怎么办’,还得加上‘微信封杀你怎么办’。”

Pony的朋友圈发言、微信官方、腾讯科技回应很及时,坚守基本法精神。

重申:“微信开放共享,只做连接器”的基本“宪法”没变。

五、滴滴的业务到底有没有下滑

而我们反过来再说滴滴,关于微信封杀Uber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却没有一个来探讨“滴滴的业务到底是下滑了还是上升了”。

我今天说一点自己的感受。

之前网上流传滴滴业务下滑裁员,好像滴滴的公关还在反击,说要起诉人家啥的。数据我没有,不乱说话,主要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想。

10月20日傍晚,我用滴滴叫了一辆车,同时加价了5元,驾驶员一边赶过来一边电话问我多久能到,我说大概3分钟,可是电话刚挂就接到另外一个电话,因为接到了这个电话我就迟了两分钟,应该是五分多钟到的,一般情况我是不会让驾驶员等我的,对于人家来说,时间就是钱。可是,我到的时候,车就准备开走了,我赶紧招手在后面喊,车依然往前开,我追了三米,可是驾驶员还是傲娇的开走了。

当时,我距离出租车的距离不会超过10米,更何况你如果不等我了是不是应该给我个电话,可是并没有。因为有急事,你可以想像当时的心境,于是只能发起投诉,可是投诉了又有卵用?没有一个客服电话回访你。

后面再叫滴滴就开始琢磨一个问题:滴滴到底还是不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上海的滴滴变成了上海原来的出租车公司+一个叫车软件?

我已经不想再坐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我喜欢坐那种带有分享精神的新的服务形式的出租车,也就是说我喜欢和类似Airbnb、Uber这样带有互联网分享精神内核的企业打交道。所以,我卸载了滴滴APP,一个多月都没有用滴滴只用Uber。还有人说“滴滴现在比出租车贵,我宁愿用优步或者出租车”。

因为我一个人不再用滴滴就能说明滴滴市场份额在下降,科学吗?我感觉挺科学。

六、论出租车公司应该关闭的必要性

你会指望一个横了很多年或者抱怨很多年的五十多岁的老司机提升服务对你客气?还是你愿意和一个没有太大压力抱着玩票心态的年轻驾驶员同坐一辆车?这里不是年龄歧视。我坐过一位头发花白的六十五岁的大伯的Uber,路上聊的很畅快,怎么感觉都是一种双赢的体验。

为什么人一到出租车公司的体制之下就变得不一样了?

但是我知道现在的滴滴就是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换一个预约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出租车公司根本就没必要存在,人人都可以按照流程登记成为出租车司机。也许你获得政策的支持,但你会同时接收它的负资产,你会失去用户。一方获得了支持互联网创新的好彩头,一方获得了所谓的合法身份,看似双赢,但我怎么感觉你是被忽悠了呢?

我的观点也许有些偏颇或错误,但是我的感受是真实的。我的个人消费决策是根据我的感受做的,你是你可以写出一万字的文章驳倒我。

七、互联网公司用户体验才是根本制胜要素

作为腾讯首席产品经理的Pony,深知互联网产品不是给你的资源越多你就能做的越好。

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微信让滴滴连续做一个月的朋友圈广告,你觉得滴滴的业务量就能提升很多?就像当年腾讯财付通天天在我面前推,但是我仍然鄙视它不用它积极的拥抱支付宝一样。我只认好产品,管你是哪家公司的。

很多革命性的创新往往是在不起眼的领域发生,就拿近的微信支付来说,这个产品刚出来的时候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能对支付宝产生这么大的威胁。在敌人恐惧的眼神中,在群众热烈的呼声中,微信支付团队获得了勇气和力量,微信支付甚至成为了腾讯和阿里竞争的一个战略利器——有时候互联网产品用户确实是有一部分功劳的。(参考: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口水战开打!我看阿里的恐惧、微信的弱项)

从08年到10年,我逐步放弃网易邮箱完全拥抱QQ邮箱,QQ邮箱的每一个进步我都能感受到。后来才知道,这个项目有Pony的亲自参与。在很多脑子僵化的老板还说名片上留QQ邮箱不正规的时候,我就大胆的向别人推销自己的QQ邮箱,因为我深信,这个产品最方便最好用寿命最长。

粉丝文化有什么好新奇的,作为我们这些互联网老网虫早就在通过产品感受互联网顶级大佬的精神。

*环球管理网转载此文不代表认同文中所述之观点。

本文由 avenue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3638/1.html

文章来源:虎嗅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