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对于互相矛盾的问题,可以试着把两者之间的 “也 “改成 “但 “,然后将存在的矛盾予以妥善的先后顺序排列,从中寻求平衡。
也许不一定每次能够取得最佳答案,但至少可以得到公平的解决途径。
比如:
“又要马儿肥,又要马儿不吃草”。重新解读为要马儿肥,但是可以调整与节制吃草的习惯与配量。
“客户既要求最高品质,又要求最低价格”。重新排列为 “客户当然要求最高品质,但我们会尽力提供最实惠而可竞争的价钱”。
“希望公司每个人独立才能发挥,又需要团队精神” 的矛盾,将它改为 “经营者鼓励公司内每个人独立才能发挥,但一切都必需照顾到团队的合作与融洽”。忽然间,很硬的矛盾立刻变成了很软的指标。
这不只是文字游戏,而更重要的代表着根本态度的改变。“矛盾” 存在于因为不同的本位带来不同的标准与需求,但却坚持要并行。破解矛盾的方法,不能只是改变或调整文字,而是要根本的破解这种矛盾 “态度”。
有毒
我应该可以符合纸上谈兵、嘴炮、键盘侠、现实小透明等古往今来所有类似的概念,最近看了 caoz 的系列文章,想一想财产可能不到 caoz 的千分之一,感觉自己来说创业的事情毫无可信度。不过呢,每个人的观点都受自己的经历影响,我看 caoz 的文章,大部分也是从观察到身边各色人等的境遇而生成的观点,不过还是蛮有道理。所以呢,看不看在你,我不负责任。对于邀请的问题,我一向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嗯,如果有别的邀请,也是这个态度。
在我看来,没有哪个成功创业者在创业时没被否定过、嘲笑过,如果那么容易被外界看法影响,可能并不适合。不是说你不要听别人的意见,而是你最终还是得自己做出决策。
创业这东西有些许成分是天生的,因为技术可以变好,眼界可以开阔,只要愿意即可,但是 “称霸 “的野心和 “坚定” 的意志,不是靠练习就能得来的。很多人只看到北京创业的浮躁,却忽视了北京这里很多年轻人具备的特点:霸道,在诡谲的条件中,展现灵活的生存能力。不混创业圈子的人,从电影、书店到咖啡店,处处都是小清新,但小清新不是一个能在商场上拚搏的心智状态,不是能上谈判桌的坚硬实力。
中国文化中冒险总是对等于不安定的状态,大部分父母会希望小孩能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以显现出他(她)的卓越,稳定的生活总是能带来安定平安,也因此喜欢在小孩成长过程当中,预先帮忙安排选择。而现在的互联网圈子,似乎又进入另一个极端,是不是一定要创业才是成功的典范呢?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些人对于安定充满了渴望,有些对于冒险犯难不顾一切的追求,这就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以前对于安定不敢出于尝试的朋友,心中总是有些犯嘀咕,我总是认为他们不趁年轻闯闯,怎么知道人生有多大可能性?年纪越大越了解,不能随便用有无勇气或胆敢冒险犯难来评断人的优劣,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实不是每个人的个性、能力或背景都适合创业,或是有机会或有能力在公司上轨道后成为中坚力量,因此对于每个人创不创业的选择上,更加上一份尊重。
人们都喜欢看到英雄,容易在英雄登顶的那一刹那陷入梦幻而忘了背后那段非常人可忍的淬炼过程,而且,要当英雄不但要天时地利人和,还真的要有相当的机运和能耐,创业是可以有机会成为英雄的,但变成失败狗熊的机率远高过于成功英雄。
关于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心得,就是这世界上的事物都有 “极限”。你可以超越这个极限,但多得的最终都要加倍还回去,这就像吃美食很享受,但吃得过饱,你就得花一个晚上的时间被胀气、胃痛煎熬。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终能够造成的巨大影响,必须是在经年累月的过程中,用逼近 “极限” 的速度运行,所达成的结果。所以,选定方向、长期努力、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去砥砺自己的能力,创造力的真正提升,无论是否创业,这才是正道。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