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彦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因百信银行的曝光而在BAT之间再次打响。
自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形成中国互联网三足鼎立的局面以来,三家公司在各领域都争相布局,毫不相让,金融业务这驾马车也在三者的掌控下你追我赶。
随着百信银行的曝光,三者之间的鏖战,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近日,百度高调宣布,将与中信银行共同发起成立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至此,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再次聚齐互联网银行领域。此外,11月27日,百度联合安联、高瓴发起百安保险,让外界对这场战争更添期待。
从互联网到金融,BAT之间的厮杀始终是你来我往,胜负难分,而随着三者在金融领域布阵的逐步完善,行业的竞争格局正逐步呈现。
百度金融突围战
一度以来,BAT被奉为互联网三巨头。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就外界看来,百度却远远落后。银率网理财分析师闫自杰对笔者表达了他的看法,百度相比于阿里巴巴和腾讯,没有明显优势,在金融业务上的布局一直以来没有亮点可寻。
百信银行的诞生,或许可以打破这种状态。“我们这样一个合作不是‘闪婚’,更不是‘一夜情’”,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向外界如此描述百信银行的成立。“百信银行融合了百度与中信银行的优秀基因,从成立之日起就是既懂互联网、也懂银行业的‘互联网+银行’”。
而在这之前,坊间对百度金融的布局知之甚少。此前,百度金融仅有的布局为理财、基金、支付、小贷等,而实力对手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的金融布局涵盖支付、基金、理财、保险、银行、证券、征信、股权众筹、P2P、金融IT系统等服务,而实力稍逊的腾讯也在支付、基金、理财、保险、银行、证券、征信和腾讯金融云等领域快速地跑马圈地。
近期沉寂的百度终于小宇宙爆发,在金融方面频繁传出合作消息。
11月17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与百度合作共同设立直销银行,该直销银行拟定名称为“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由中信银行控股,具体待定。据百度工作人员介绍,百信银行与现有银行的区别,主要在于没有线下网点,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和银行服务,无时间地域的限制。
9天以后,百度、安联保险、高瓴资本宣布,三方将联合发起成立一家全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百安保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保险服务。
不到两周时间,百度先后完成“百信银行”、“百安保险”两大重要布局。此举被业内视为“百度金融再出发”的信号,并且蓄力已久。
在过去两年的互联网金融的巨头之战中,腾讯和阿里巴巴可谓你争我夺,不甘落后,百度被远远地甩在最后,甚至有被京东取代的危险。特别是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相继拿到民营银行的批复书之后,百度仍没任何动静的情况下,一度被认为已经跌出“BAT”阵营。
其实,早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风头刚起之时,百度就曾积极布局。当年百度在金融的布局就包括:7月旗下百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8月,百度金融页面上线;9月,百度用2亿元注册成立小贷公司,并取得贷款业务资质,完成其互联网金融的初步布局。随后,推出百发、百赚、百度钱包以及百度指数,开足马力朝着互联网金融方向迈进。此后似乎陷入了长期的沉寂状态。
因此,“百信银行发起设立,使百度在金融服务领域迈开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李彦宏的话昭示了百度的野心。此次百度与中信银行的联姻,亦被视作百度在金融领域“少奋斗10年”的双赢之举。
“选择与其他银行合作的方式是很聪明的做法。”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对此举表示了肯定。从目前来看,这种新的合作方式可以避免纯网络银行的一些现有弊端。比如在获客方面,百度和中信银行可以直接转化为自己的用户;在风控上,传统银行的数据积累和百度大数据也可以协同作战。
BAT逐鹿互联网银行
“金融业务对于阿里巴巴、百度以及腾讯来说,都是未来的战略级业务。这一业务可以再造一个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对笔者分析,前几年BAT就开始抢银行的业务,并且已经小有势头。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各自的互联网银行诞生以后,这一“抢夺”将更加名正言顺,而三者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长期以来,百度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广度和深度均不及阿里巴巴和腾讯。在阿里和腾讯通过补贴大战圈用户、占场景时,百度钱包还在与银行接洽打通接口,在阿里和腾讯已拿到个人征信、民营银行牌照时,百度才拿到网络支付牌照。
“先发不一定有优势,后来者未必不会居上,百度做互联网金融依然拥有很大的潜力”。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直言,百度选择了一种相对稳妥的办法,借力中信银行的资源,形成强强互补模式,而不是像其他两家那样“凭空而起”,而且之前百度与中信已有长期的合作和磨合,能有效避免前车之鉴。
“百信银行的优势在于,百度可以为百信银行导流量,中信则可以解决客户开户问题。”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李关政一语中的。
“虽然百度最近动作比较多,但是百度前期的尝试比较少,成功经验也比较有限”。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认为,百度的潜力能否最终转化成真正的实力,还不太明朗。
同时,百信银行作为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其模式在业内尚属首次,因此能否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仍存一定未知因素。平安证券研报指出,“此次创新之举是否可以获得监管及市场的认可,还有待后续的跟踪。”但这似乎并不影响百度进驻互联网银行的决心。
一边是百度紧密布局奋起直追,另一边却是腾讯微众银行重量级高管接连离职,不免引发外界对其发展前景的顾虑。
今年9月,微众银行对外确认行长曹彤因个人原因离职,而接连发生的调整所引发的团队动荡也将微众银行推至风口浪尖。两个月后,微众银行官方11月14日证实分管同业业务的副行长郑新林离职一事。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微众银行已经进行过两轮框架调整:在第一轮调整中,对消费金融事业部和信用卡事业部进行了整合;第二轮调整则是今年9月底的调整,确定了三大前台业务线,即财富管理、平台金融和消费金融。
频繁调整之外,微众银行的表现如何呢?10月16日,微众银行内部发了一份消费金融事业部的报告:首款纯信用小额贷款产品微粒贷,上线5个月后,授信客户数突破100万,最高日放款额超1亿元。
在用户增长和业务创新的同时,有媒体报道,8月才正式上线的APP,被认为是直销银行的翻版。此外,微众银行还曾有被招商银行关闭“核身”接口的尴尬,导致持有招商银行借记卡的用户无法在微众银行上开户。
相对于前二者,网商银行的情况相对较好。6月25日开业的网商银行,截至11月底,在开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网商银行已经服务了43万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2亿元。
近期,网商银行还在10月推出一款面向线下实体商户的贷款产品——口碑贷;11月推出面向农村农户的小额贷款产品——旺农贷,为农村的种植养殖者、小微经营者等提供信贷服务,开启农村金融的布局。
此外,蚂蚁金服方面再传进军国际金融的消息。11月30日,蚂蚁金服宣布其联手韩国电信等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互联网银行——K
Bank筹建,已经获得韩国政府批准。不久之前,蚂蚁金服投资的印度一家支付公司——Paytm,目前已获得了印度央行发放的Payment
Bank(支付银行)牌照的筹建许可。
在前述分析师闫自杰看来,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在业务能力、牌照持有量、产品创新性方面,阿里相对处于领先优势。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也认为阿里巴巴的布局更加广阔,基础较为雄厚,原因在于阿里巴巴离交易最近,占有最多的交易场景,可以方便的根据场景衍生金融服务,并提供这些服务。
BAT竞逐互联网银行,彼此间步步紧逼,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长期研究予以解决。正如著名经济学者宋清辉所言,“互联网银行目前面临着商业模式定位、开放远程开户、客户不信任等现实难题,若这些难题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互联网银行成为BAT强势的发力点确实有点悬。”
对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教授认为,互联网银行可以享有银行牌照所有的资质,但是又能提供创新性的银行服务和体验;新技术的大量引进,比如远程开户、指纹技术等可以化解互联网银行的现实难题;另外,互联网银行具备大数据、移动、社交等互联网特点,越来越整合多项金融服务向金融综合服务的入口在发展,使业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体验更加好。
行业竞争格局显现
2013年6月,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打响了互联网理财的第一枪。资料显示,自余额宝产生,实现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突破仅用了200多天时间。到2014年的2月14日元宵节,余额宝站在了4000亿元的规模之上。然而,央行2013年银行间债市全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不过只有3500亿元。
在BAT中,阿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思路和战略是最早最清晰的一个。早在2012年,马云就提出“平台、金融、数据”的3大战略。自余额宝开始,阿里巴巴在金融方面的布局更是遥遥领先。
纵观阿里巴巴金融可见的业务,几乎是全产业链布局:支付宝、余额宝、基金、阿里理财、阿里保险、阿里小贷、阿里担保等等,还包括阿里云所提供的金融云服务。同时,阿里也是拥有“牌照”最多的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牌照、担保牌照和小贷牌照。
在闫自杰看来,这样的布局“从业务能力来看,阿里凭借支付宝和电子商务的领先优势,在金融业态上深耕多年,布局最为深入,很多产品服务诞生于自身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比如支付宝、阿里小贷、芝麻信用、围绕电子商务的财产保险等,都有很扎实的基础生态做支撑。”
另外,从牌照持有量来看,阿里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方面都完成了布局,对于未来可能也会牌照化管理的众筹和P2P来说,阿里也已经早早的按放下棋子。
此外,从产品创新性来看,余额宝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开启了国内余额理财的先河,此外扫码支付、芝麻信用、人脸识别等,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在金融这件事上,相比战略型的阿里,微信支付的出现才挽救了腾讯财付通几乎被遗忘的颓势。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微信支付的做法先以游戏、表情、会员费等小额支付嵌入,形成用户的微支付习惯;和航空公司的微信公关账号合作,随时完成购票交易;和视频网站打通,实现家庭娱乐付费模式。在微信里,支付更像一个随需出现的后台轻功能。
相比阿里,在用户方面,腾讯拥有的海量用户以及用户之间关系及关系链值得想象,基于关系链的背书,在此基础上,是否能成长为未来互联网金融里的一个全系指标,并用于保险、贷款等产品中同样可以期待。
不过,在李耀东看来,腾讯的金融战略相对模糊,虽然它也拥有一定的数据、用户基础,又在生态圈和金融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护城河很宽,但是整体感觉是一个偏防守的策略,腾讯未来会扮演重要角色,但可能引领作用不明显。
闫自杰表示,腾讯的核心优势在社交和游戏,缺乏基础的商业生态做支撑,在金融业务的布局上,模仿和跟进的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创新、业务全面但不深入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伴随着腾讯微众银行和阿里网商银行的相继开业和发展状况,目睹了双方在“独立成家”后遇到了一些致命问题,如不能使用远程开户、无法做到吸收存款等,百度则选择了与传统银行合作,采用“互联网+银行”模式来补齐其在互联网金融重要的一块版图。
但利用百信银行产品能否形成规模沉淀,或者黏性客户的沉淀,对于百度而言,无疑还需要时间。值得庆幸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是服务长尾客户和小微企业,这个市场足够大,目前金融服务需求是远远没有被满足的。”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员马韬对笔者表示。
“依托自身的传统导流优势,百度金融在支付和导流方面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金融业态的实质来看,欠缺的较多。近期,百信银行和百安保险的成立,只是在补基础业务的短板,未来要追赶的方面还很多。”闫自杰如是表示,就目前的发展来看,BAT都有很强的导流能力,但在业务能力、牌照持有量、产品创新性方面,阿里处于领先优势。
李耀东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阿里巴巴是最有优势的,腾讯目前的布局整体上优于百度,百度的不确定性最高。”当易观智库分析师沈中祥被笔者问及此事,他表示“目前来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确实如此”。
前述易观分析师马韬在提及BAT这样的位次时对笔者也表示,从业务的体量和布局的完善度来看,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位次也是认可的。
除此之外,京东金融也步步紧逼,小米、360等也进行了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将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